变了天的互联网,该用新思维思考如何投资了
发布时间:2021-8-3 13:09阅读:187
近年来,互联网的监管政策逐渐趋严。
监管层近期多次出手:阿里的进行反垄断处罚,美团的反垄断调查,斗鱼与虎牙的合并被否,腾讯音乐经营者集中问题的处罚,以及集中处理了一批侵害用户信息安全,大数据杀熟,广告侵犯用户权益的企业。
互联网股票的短期主导因素已经变成政策预期。
许多投资人因为监管收紧而对互联网的前景感到悲观,进而抛售相关股票。而近两天又因监管透露不会对在线教育的监管推广至其他互联网行业,推动相关股票大幅上涨,短期的涨跌完全由政策的预期进行主导。
作为投资人,追逐政策的变化是不可能的且不现实的,那么站在长期投资的角度,我们该用什么视角解读政策?该以什么样的投资心态来指导我们的投资?

反垄断法律法规和重要事件(来源:方正证券)
更具大局观看待行业监管
互联网的监管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问题,我们需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视角横向看待。
若要对现阶段整个互联网行业进行一个定性的分析,那我们一定离不开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进程的把握,没有一个行业、一个公司可以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来谈发展与成长,所有的时代现象都是历史的抉择。
政府的监管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只是互联网行业因为传媒属性引起的讨论声量更大,关注度更高。
许多与民生相关的行业,诸如医药、房地产、教育等都受到了监管与调整,只是互联网行业的用户受众更广、相关公司影响力更高、监管复杂度更大、监管政策出台周期相对持久,所以受到的关注和讨论更多。
医药:对许多产品的进行集采,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等;
住房:对地价集中转让,多地建立指导价制度,严查购房人的资金来源,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等;
教育:多地进行学区房制度改革,试点多区划片,尝试进行幼托制度;
生育:提倡建立专业的幼托机构,在科研单位鼓励女性就业升职,保障孕期权益。
我们可以从微观个体和宏观经济的层面揣测监管的原因。
微观上人民的声音反映了社会需求,每个阶层都在加深焦虑的情绪。
虽然生活的压力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但最近几年似乎压力越来越大了。疫情后房价在2017年的暴涨潮后再次迎来暴涨,年轻人要不“掏空6个钱包”,要不接受“996”努力攒钱。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而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则也被突然暴涨的学区房和养老育儿的焦虑裹挟,个体商贩们也在疫情,高铺租,外卖抽成和低价团购的压力下勉强经营,各行各业不免抱怨和焦虑,“内卷”一词一时成了潮流的社会理论。在对抗焦虑和压力的过程中,更有不少人选择了自嘲式的“躺平”与佛系。
宏观上大量个体行为累积,对现阶段政策影响最大的表现为不敢生育与消费不振。在社会各个阶层的焦虑加深的情况下,宏观数据反映了微观的状况。
一方面是在巨大的抚育成本与压力下,我国的生育率逐年下滑,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消费的增速不达预期,2021年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4.3%,增速与2019年同期水平(8.1%)仍有较大差距。

历次人口普查结果
微观与宏观的隐忧倒逼监管出手,着力点在于民生,对互联网的监管重点在于监管无序扩张。
在传统蛋糕无法立刻做大的背景下,在群众的呼声日益强烈的现象下,监管需要从照顾民生的角度解决多个行业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对共同富裕的追求。
对于不同的行业,监管有不同的监管侧重方法。如房地产与教育直接限制商业竞争,打破底层商业逻辑;对于医药则是侧重效率,而对于互联网的监管方法重点则在于监管其扩张的边界。
垄断 · 无序扩张 · 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的扩张是一种自然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业务扩大和伙伴增多。
扩张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汇,每一个正常的企业都在寻求发展,这是非常正常的商业行为,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因为其自身带有的网络效应,规模效应还有技术领先,其扩张往往表现为一方面生态合作伙伴的增多,另一方面是自身业务范围的扩大。
监管部门出于民生的出发点,需要警惕互联网企业的无序扩张,无序扩张对相关企业造成了剥削和伤害。
互联网企业的无序扩张也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外通过合并或是合作协议,实现新业务的开拓,但会涉及利用自身的优势限制行业竞争,最后就会形成压制中小企业竞争,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对内挤压生态内的合作伙伴,备受关注的“二选一”、”独家“,就这样限制住生态内伙伴的自身发展,以牺牲生态伙伴的利益巩固自身的壁垒。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一些投资人会质疑,企业的扩张难道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吗?这种商业本质难道监管也会打压吗?但其实我们详细看每一个案例,就会发现现有的绝大多数无序扩张行为都是非法的。
垄断是最严重且最频繁的无序扩张。
在一些互联网领域,垄断是天生的,如社交。但在另一些领域,垄断是违规合并的,如打车软件,O2O到店软件等等,尽管这种合并非常符合投资人利益,但于整个社会竞争和民生来说是不利的。
侵害生态伙伴权益是隐性的违法。
外卖员不被缴纳社保,电商商家被迫接受“独家”,用户隐私被随意使用,这些看起来“省成本”“扩营收”的事情,实际是真正的违法,建立于其上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健康和危险的。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有一些无序扩张现阶段在我国并不违法,但有违社会价值观则是值得争议的部分,当企业的社会价值与股东价值冲突时该以何为先值得探讨。
如疫情期间,广东省餐饮业协会曾发文请求美团外卖降低广东商家抽成比例(营业额16%-22%抽成比),如果美团再提高抽成(美团也没这样做)或是不降低抽成,那虽不违法,但从舆论上却不符合民生的主题与社会价值。
这也让我不仅想起芒格说过的,当下企业的现金不完全属于企业自己,这与20世纪20时代的美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当一个企业裁减业务时他需要考虑法律要求的大量员工重新安置的社会成本,司法通过立法规范了无法直接回答的社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问题。
新视角解读监管·新逻辑看待投资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站在长期投资的角度,我们该用什么视角解读政策?该以什么样的投资心态来指导我们的投资?
我们可以发现:
1.监管不是要管死互联网企业,监管政策只是整个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中的一环而已,互联网行业既不特殊,也不高贵,只是众多的民生行业中的一个。
2.对于互联网的监管主要是从限制无序扩张的角度,小部分无序扩张不违法,但有违社会舆论与社会价值。
3.无序扩张大部分就是不合法的行为,如果要以无序扩张建立自己商业模式的护城河,那也是建立了一条不合法的护城河,若以此构建自己的投资逻辑,那也是不尊重商业伦理和人性的伪逻辑;
4.尊重社会诉求,尊重群众呼声就是尊重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倾听社会的声音,用合规的视角看看被剥削的商家,看看被困在系统的配送员,切勿再以垄断和剥削的心态进行互联网投资,人们需要敬畏投资这个事业,以垄断来作为互联网投资护城河的日子不复返了,投资-合并-垄断-剥削-上市-套现的生意模式走到了尽头;
5.限制无序扩张不意味着不允许扩张,但扩张的方式需要变化;
6.以商业模式创新然后同质化竞争的低效互联网模式会很难走通,即使走通,获得的壁垒也将会很小;
7.未来的互联网将以产品力/内容质量/服务水平作为基本的护城河,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获得的护城河壁垒将获得更多的估值溢价;
8.投资者同志们,时代变了,但也不过是扭曲的时代过去了而已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概念,a股有哪些工业互联网公司?
请问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有哪些股票,它们业绩怎么样?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18
-
大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均下调,银行存款究竟用啥来替代?
2025-10-27 09:18
-
未来产业AI如何投资?20+人工智能ETF排名来啦~
2025-10-27 09:1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