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纱期货大幅上涨 需谨慎警惕高位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1-7-28 18:52阅读:185
将近一个月来,棉花和棉纱价格持续上涨。上周河南暴雨,新乡部分棉纺厂遭遇雨淋,一度暂停发货,棉纱期货上周四开始大幅上涨,棉花紧随其后。本周,多地再次爆发台风,企业开工运输受到干扰。27日上午棉纱涨停,且主力盘中最高突破27330元。
基本面供需背景
全球棉花维持小幅减产态势,需求复苏预期乐观,去库存格局继续。国际市场上,新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预期落空,减产调整低于预期。需求的调整保持了“强大复苏”的总基调。虽然大幅减产预期落空,总体供应充裕,但产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不存在,继续去库存。
预计21/22年度中国棉花产量564万吨,同比下降3.89%,预计年消费量819万吨,同比增长5.69%,预计出口4万吨,同比略增,预计进口200万吨,同比增长11.11%,期末库存539万吨,同比下降14.52%,库存消耗率由上年的81.37%降至65%,年产需缺口增至255万吨,同比增加66.9万吨。缺口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减产,但需求预期恢复乐观,而年内维持去库存格局。
消费复苏将成为棉花市场未来主要的支撑和交易题材
国内下游纺织企业利润高、开工高,但库存偏低,在价格与利润传导上,后市补库行为都对下半年棉花市场有一定支撑。目前还处在纺织市场淡季,企业订单时间在1个月左右,价格相对平稳,企业库存保持历史上较低水平,高负荷高开工的状况仍然在持续,使国内棉花价格下探空间受限,如果可以叠加外部需求的共振,需求将有明显的恢复,但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替代需求的变化,如我国需求的快速恢复是在东南亚等纺织大国疫情严重产业无法有效启动的背景下恢复的,随着这些国家的疫情恢复,相关产业必将有一定的回流,回流的时间和节奏对我们的替代需求部分能否由其他外部需求补充或者由国内需求增长替代将对需求整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国内外均有补库需求
前半年美国服装进口未恢复到纺织品,其相关库存也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有补库需求和终端需求恢复增长,作为疫苗发展较新的国家,也有条件受限的恢复相关贸易和需求。尽管欧盟疫苗的发展速度比美国慢,但实际上是对纺织服装最大需求的市场,虽然前半年其纺织服装进口略有回升,但远未达到历史平均水平,疫情过后欧盟的纺织服装需求将有明显增加,补库也将明显增加。
我国的储备棉库存较低,从5月5日起已轮出,中下游棉商自去年年中开始明显地经历了快速去库存的过程。截至去年9月30日,共抛储一百万吨。当前国储库存160多万吨,与安全战略储备300万吨差距较大。储备棉是对质量要求不高的低质棉,且具有低价优势,60万吨出棉后将导致种地品质过剩,高品质棉质短缺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低品质棉仓单流出的难度,后期成交的积极性和价格需要重点关注。
提前布局抢收拉动价格上涨
今年土地成本持续上涨,土地租金平均上涨200-300元/亩,农资、化肥等成本上涨60-70元/亩,棉籽成本预计每公斤1元至6.5-7元/公斤,去年2.1元/公斤棉籽,1000元/吨的加工费,棉籽6.5-7.5元/公斤的平均价格对应皮棉成本在15600-18400元/吨,由此预计新棉上市后皮棉价格预计要在17000元/吨以上才有利润。
疆棉在4-5月遭遇了气候灾害,疆棉的生长速度普遍较慢,目前疆棉大部分处于花铃期,高温天气对作物的生长仍构成威胁。虽然国内棉花资源充足,但基于新棉成本的较高预期,现货市场上目前低价资源暂无定论,这将给郑棉期货提供较强的支撑。
总结
总体来看,受新棉抢收预期、下游纺织品库存结构健康以及旺季临近等因素影响,棉花市场仍处于偏多格局。但由于坯布端原料涨价传导受阻,国内棉花资源充裕,东南亚疫情依然艰难,欧美疫情后续不确定性也较大,因此对棉价的后续空间持慎重态度。
市场对新棉的过度渴望导致了提前入场抢跑抢收,资金入场信心十足,抛储已经落地,业内共识已经达成,供需结构仍在进行之中,节奏被打乱,谨慎警惕高位的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我在线
15811037353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