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和生物
发布时间:2021-7-21 10:19阅读:260
嘉和生物目前已经跌穿高瓴资本的持仓成本线以下30%,主要的诟病在于其研发能力的不足,但细看其管线仍然有亮点。
1.其即将上市PD1来自中美冠科(这家从事CRO的公司大有来头,事实上 $康方生物-B(09926)$ 的创始人团队几乎都来自这家公司,中美冠科的创始人余国良在公司被收购后又带着自己的管线资源重新建立冠科美博,值得一提的是余国良博士在blackburn博士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相关工作中也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中美冠科当时从极为众多的候选物中筛选出了一个PD1和一个PDL1(两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候选物,很可能是具有世界最高级水平), 其中PD1由嘉和后续开发,PDL1则交由正大天晴继续开发。去年7月嘉和的PD1顺利提交了NDA,并直接获得加速审批,预计将在最近获批。正大天晴的PDL1目前还在关键性临床三期。嘉和的PD1是目前国内也是全世界第一个PTCL适应症申报PD1单抗,后续康方也做了同适应症,但进度较为落后。因为PTCL目前面临只有化疗和微芯的西达苯胺两种治疗方案。嘉和的GB226取得了西达苯胺经治失败病人33%的ORR。
2.其引进自GI therapeutic 的CDK4/6被认为是目前临床数据最佳的同靶点best in class产品,其在未来乳腺癌市场的表现也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3.其他引进管线包括IL-6抗体GB224从arGEN-X引进,HER2 ADC采用NewBio Therapeutics的ADC技术还有IS公司的STING
4.19年后在美国建立了研发公司(与ab studio合资,嘉和占85%股权)开展了多个双抗及三抗药物的研发。目前已经形成四个多靶点组合抗体药物(CD3/CD20 PDL!/CD55 EGFR/CMET/CMET CLAUDIN18.2/CD3) 并入选美国癌症协会近期突破性摘要,推进较快的是CD3/CD20已经进入临床给药阶段。
5.目前高管中, 总裁周新华博士(原安进CMC科学总监)、阚子义博士(原辉瑞大分子首席科学家)等都是CMC领域世界级的专家。也可以说嘉和的管理层在药物后端生产与商业开发上是有极其丰富和独到的经验和理解的,这点可以作为嘉和这家公司区别其他公司最大的特点——以CMC实力为核心基础向前端探索——以引进和自我研发为基础选择最佳的候选产品进入商业开发(从PD1效率可以看出比接近同一时间推进的正大天晴和康方都要快)。事实上一家公司的CMC总监是非常值钱的(因为药品商业化的快速推进即意味着更快的获批和获批后更快的产生效益),曾经康宁的徐博是准备以高额年薪加每年百分之一点几的股权聘任一位CMC总监的。
以下内容转自Armstrong
▎Armstrong
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正式登陆港股,至发稿时股价上涨30%,市值达到150亿港元。

2015年11月,沃森生物以2.99亿元收购嘉和生物。2018年沃森生物逐步将股权转让给高瓴资本。2020年6月,嘉和生物完成1.6亿美元B轮融资,高瓴资本再次领投。截至IPO前,高瓴资本(HHJH、HM)持股比例35.59%,上市后高瓴资本持股29.5%。

研发管线:license-in为主
嘉和生物早期研发管线以生物类似药为主,后期转型到创新药,通过License-in引进多个抗体新药和小分子新药。核心产品PD-1抗体GB226从中美冠科引进,IL-6抗体GB224从arGEN-X引进,HER2 ADC采用NewBio Therapeutics的ADC技术。

GB226采取临床差异化策略,优先开发PTCL、宫颈癌等癌种。GB226为IgG4亚型,引入S228P突变避免Fab exchange。

贝达药业引进Agenus的PD-1抗体Balstilimab和CTLA-4抗体Zalifrelimab,两药联合治疗宫颈癌,将总响应率ORR提高接近1倍,Agenus已经向FDA递交上市申请。

双抗技术:从Ab studio引进
嘉和生物研发管线包含三款双抗,均由Ab studio研发。嘉和生物以1700万美元与Ab studio成立项目公司Ab Therapeutics,嘉和生物持股85%。

CD3/CD20双抗GB261位共同轻链双抗,重链之间通过knob-into-hole避免同源二聚体的形成。

Ab studio成立于2017年,创始人为刘跃博士。Ab studio的核心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抗体设计(CADD)和双特异性抗体/多特异性抗体。

Ab studio的双特异性抗体或三特异性抗体基于纳米抗体构建。

CD3/CD20双抗、EGFR/cMET双抗为目前较为热门的双抗组合靶点。CD3/CD20抗体国内竞争十分激烈,如再生元1.9亿美元引进再生元的REGN1979及药明生物/智康弘义等。2:1 CD3/CD20双抗也已经有多家药企跟踪布局,如药明生物/正大天晴、天广实(MBS303)等。

EGFR/cMET双抗,强生JNJ-372进展最快,国内岸迈生物和贝达生物等进展稍快。岸迈生物采用自主的FTI-Ig技术构建,贝达生物则从Merus引进,在Biclonics共同情况双抗技术平台上构建。

总结
嘉和生物内部研发以生物类似药为主,新药多从外部引进。在细分赛道上,缺少领先产品,未来的竞争压力较大。在双抗方面,嘉和生物引进Ab studio的技术,并建立项目公司,或将成为其未来创新抗体药的重要来源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合成生物基金是什么?怎么买合成生物基金?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