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腰斩,mRNA遭遇重大挫折,带来的惨痛教训
发布时间:2021-7-16 10:35阅读:156
前不久,准确的说是6月16日,CureVac公司公布了其新冠mRNA疫苗的2b/3期临床最新数据。
CureVac是一家德国企业,在mRNA技术方面耕耘了20多年,持有的专利数量仅次于Moderna和BioNTech(前两者的新冠mRNA疫苗已经作为第一梯队成功上市,而且保护率非常高)。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是一家市值和M以及B公司几乎并列的巨头,被欧美当作希望之星。
甚至,德国政府直接给这家企业投了3亿欧元,可见CureVac是多么受欢迎。
然而,公司的mRNA疫苗数据并不乐观,保护率仅47%,压根就没有达到预设的统计学成功标准,也是截止目前,公布的疫苗中数据最差的一个。

消息一出,该公司股价闪崩,最惨的时候直接来了个腰斩,不久前还是资本市场的小甜甜,转眼间就成了牛夫人。
其实,C公司不可谓不努力,而且人家也确实有这个实力,针对自家疫苗做了很多重优化,不论是从剂量还是稳定性讲,都是三者中最好的,然鹅,就是这样一款被大家给予厚望的疫苗,效果居然这么差......

C公司的失败,其实也为现在市面大火的mRNA疫苗研发添加了一层不确定性。也是,正如《价值事务所》之前文章所讲,mRNA技术不是横空出世的,很多年前便已经被人提出来了,只是几个关键的点太难,一直没能有所突破。
M公司以及B公司,无不是勤勤恳恳积累了数十年,甚至吸取的很多先烈的教训,才有了今天的成功,然而,自从M公司和B公司成功以后,好像全世界的公司一夜之间都会做mRNA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且,所长一直给大家强调,谨慎看待小公司,很多小公司即便有技术,也很难成功,咱们就拿这个没成功的C公司,同成功了的B公司做个对比。
为何C失败,B成功
C公司的疫苗研发一直都是自力更生,不像B公司,上来就抱上了辉瑞的大腿,我们可以看到,C公司的整个临床试验推进都是偏慢的,甚至原材料供应也时不时传出遇到瓶颈的消息。
直到今年年初,C公司才觉得,不行,自己也要找个大腿帮忙,才开始和德国的医药巨头,拜耳合作,假设C公司早些和拜耳合作,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不要以为所长是在夸大其词,咱们来看看,同辉瑞合作的B公司的“幸福生活”。
大约是去年三月份,B公司就联系上了辉瑞,告诉辉瑞,自己有20多个潜在候选疫苗,问辉瑞要不要一起做?辉瑞决心下得很快,和B公司一拍即合。
啥是辉瑞的决心呢?
不惜研发经费,做好了烧30亿美金的打算,乖乖,这可是30亿美元,可不是人民币,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200亿,比很多A股公司的市值都要高了。
咱们A股的四家第一梯队的疫苗公司,智飞、康泰、康希诺、沃森,把四家账上的现金加起来,都没有200亿(康希诺刚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账上现金充沛也就40多亿,康泰的现金也就20多亿,智飞也就10多亿,沃森也就20多亿)。
正是由于辉瑞的财大气粗,才可以做到在疫苗研发的各个环节“不计成本、效率优先”。
前文咱们讲了,B公司找到辉瑞的时候,手里有20个候选苗,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对里面比较有潜力的依次测试,直到找到最好的那个。
然而,在土豪爸爸的支持下,他们是同时测试所有候选苗,于是,在双方敲定合作后不到一个月(四月份的时候),范围就从20缩小到了4个。
最牛逼的是,人家临床试验也是同步推进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先针对某一支候选苗做动物实验,动物OK了再做人体。
然而,在辉瑞的支持下,B公司是所有苗同时做实验,又由辉瑞出面说服美国、德国开启快速通道,动物和人体一期临床同时进行,二期和三期同时进行。
于是,到去年五月份的时候,4个候选苗进一步缩窄到了两个,7月份的时候,通过各种数据,确认了最终要的那一个。
一般来说,如果公司在研发一款疫苗,肯定要到三期临床出了结果,才开始准备生产,但到了辉瑞这里不是,二期临床还没开始的时候,人家就把运输和储存疫苗的超低温设备造出来了,三期实验还没出结果的时候,就已经生产了150万支苗在冷冻室冻着。
也就是说,假设三期临床失败了,公司搞的的设备、苗全都作废...
其次,B公司在辉瑞的帮助下,解决了很多生产工艺上核心问题,假设没有辉瑞的不计代价的全力支持,单凭B公司自己,是很难这么快速的推出疫苗的(甚至,能不能推出都要打个问号,因为,很可能时间拖得过长,苗还没出来,资金链就断了)。
看到这里,大家懂了点啥了么?
小公司,即便手里有技术,即便是很尖端的技术,也不一定能成功,技术的积累、人才的积累、和监管部门打交道的能力、大量砸钱的能力,他们都没有,而大公司,由于经过多年积累,很多东西是现成的,如果看到什么小公司有好东西,完全可以把这个小公司收过来,或者搞合作。
写在最后
创新是残酷,很多小公司,即便有了尖端的技术,也很有可能半路夭折,因此,大家不要看到,哪个公司号称自己拥有mRNA技术突破、技术储备、管线布局,或者和xx有合作,就盲目乐观,盲目追某家公司,没有这么简单的。
一个新技术要成熟、一个小公司要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所长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很多次,mRNA是未来,但是,这个技术成熟,起码要好几年甚至10年,积极布局是对的,但,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今天布局了,明天就一定会有结果。
大公司的好处就是,手里的牌可以有很多,而小公司,就只有那么一张牌。
今天没有标的,加餐里给大家补一个。一个被人各种嫌弃的行业,但今年却悄咪咪出了几个大牛股,现在有一个还没涨起来,估值也不贵,但最近各个知名机构都在抢着参与它的定增,相信是看到了它的潜力了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请帮我解答一下,在投资过程中,你是否曾经遭遇过失败与挫折?你是如何应对的?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