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最近对百创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1-7-15 13:37阅读:265
最近的行情,其实对私募不是很友好,特别是重仓互联网龙头抱团的,上半年业绩能打平就算不错了,以至于不少私募主理人都开始出来发公开信稳住投资者了。
不过百创表现还挺让我意外的,去年雪球组织走进百创资本,有幸参加了当期活动,也近距离跟他们的团队交流过,包括几位研究员,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雪球上关于 @百创资本陈子仪 陈总的帖子比较多了,不再赘述,草根出身,自身炒股业绩足够证明了投资能力,我印象是早年是说赚了5千万,按照现在净值,估计在这个基础上又翻到快四倍了。
偏机构化的研究团队
由牛散走向机构其实还是有不少难度的,之前看过他写过一篇帖子,创业确实不易,经历过开公司都知道,再加上是私募这种强监管的行业,更是难上加难了。
关于投研,其实我一直有种错觉,在警校学过刑侦,陈总是不是会把刑侦的经验应用到投研上。
另外百创投研团队基本都是机构出身,我看也有在雪球上招研究员,可以理解为学院派+实战派了,目前有9个研究员,规模只有20亿,绝对是超配的阵容。
买私募的话,我个人目前阶段还是比较倾向于20-50亿这个规模,因为规模更容易做出超额收益,一旦上百亿,策略容量问题,做纯价投的可能超额收益也就未必显著。不过百创貌似投资方向更加偏成长股,具体如何得等规模上百亿以后再看了。
量化辅助选股
去年去深圳和他们交流,当时他们的策略更多是深度投研,价值投资,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
量化选股这事儿也是前两天看陈总雪球直播才了解到他们的一个辅助选股策略。有挺多私募是有做量化的产品,不过把量化思维应用到选股上,貌似还不多。
这个事儿我是比较看好的,做深度研究起家,配合量化来选股,这样的好处就是更能够适应市场风格,比如上半年新能源的行情,按照他们之前聚焦消费、医药来看,是根本不可能覆盖的。
这样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力圈能不断外延,最近他们研究员在雪球发了几篇关于新能源、光伏的报告,都比较干货。
我觉得这个就是属于机构要比个人最大的优势,我属于夹头偏左侧,如果浮盈超过一倍的经常拿不住,亏太多可能就装死了。机构的话能够做深度研究,叠加基本面和技术面共振,敢做右侧,这个赚钱效应会比较突出,而且要比纯趋势投资要好很多。
从市场来看,百创是A股、港股、美股三个市场都有覆盖,而且行业也在不断拓宽,从消费、医药,到TMT、科技,新能源、芯片等都有涉猎,配置上偏成长,最主要的是,均衡的选股我认为是能够跟上市场,不被市场抛弃。
目前规模不是很大,至少50亿规模之前,我都会适时追加吧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