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沫”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7-13 10:29阅读:149
去年读过俞天任写的“大泡沫”这本书,今年又重新读了,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是因为当前国内环境跟80年代日本有些类似,国内绝对大部分媒体给出的观点是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经济泡沫化的根本原因,而且是阴谋地认为是美国打压日本的结果。我个人对大众化的观点总是抱有部分怀疑的态度,但也说不出来这种观点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去多读关于这方面的书,提升自已对这方面的认知。正好在雪球有球友推荐了这本书(不记得是谁了),所以认真读了这本书。
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以来,国内贸易顺差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扩大。2018年全年贸易顺差3517亿美元,2019年全年贸易顺差4215亿美元,2020年全年贸易顺差5350亿美元,2021年截止5月份2035亿美元。数字又跟大部分媒体给人的印象相左。
但贸易顺差真的越大越好吗?
我们来看看广场协议前的美日贸易情况。1985年4月份美国参议院将日本列入“不公正贸易国”,在野党民主党拼命攻击共和党里要,说是里根政府的无能导致可恶的日本货泛滥成灾,说是里根政府怂恿日本以极低的汇率来增加美国的出口,把美国人的工作机会抢走了。(这根现在我们面对的情况非常类似)
日本人看到美国国内为了美日贸易闹得不可开交,心里自然害怕。1982年年底日本财政冠官员就向当政的中曾根建议,日本贸易顺差太大,政府应该主动出击,和美国一起将汇率稳定下来,不能再贬值。
所以是日美双方有共同的意愿来提高日元汇率,而不是美国单方面强行实施。
美国为了提高出口,持续让日元升值,除了要求提高日元汇率外,还要求日本扩大内需、金融自由化、降息、减税。在召开广场协议前,日本承诺扩大内需、金融自由化、降息。
1985年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美国要求签定广场协议的意图是让美国制造业恢复强大,提高出口,减少贸易赤字。日本同意签定广场协议的意图是适当减少贸易顺差,让贸易相对均衡。但后面的结果并未像签定广场协议所想的那样,美国出口仍然没有好转。日本一方面不断通过降成措施来降低成本,一方面通过向东南亚各国转移产能降成本,贸易顺差仍然持续增大。
广场协议的本意并不是让日本金融泡沫,日本金融泡沫的产生跟后续日本政策有密切关系。
广场协议后,日元不断升值,日本企业一方面绞干毛巾深挖内部降本潜力,但这方面的潜力是有限的。于是日本大企业开始利用日元升值,利用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以及后面的中国大陆廉价的劳动力转移生产基地。这个趋势一旦形成,就会减少国内工作机会,形成产业空洞,导致中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
日元不断升值,导致以出口为主的日本经济不景气。为了提振日本经济,一方面通过降息来保证日元稳定,另一方面使用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1986年1月日本开始降息,紧接着美国、联邦德国都跟随降息。到10月份,日本连续降息五六次至3%。然后为了扩大内需,日本增加3.6万亿日元补充预算。
但是这两项措施却加速了金融泡沫化。银行降息导致老百姓将钱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增加3.6万亿日元补充预算的钱大部分也来自下政府出售股权以及土地交易税。这就形成了金融泡沫循环。
日元升值,金融自由化,全球资金对日元需求增加以及日本办公地产需求。国内中小企业不景气,经营实体不如炒汇炒房炒股。金融市场上涨,银行降息助推老百姓进入金融地产市场,政府多收税用于财政刺激扩大内需,政府主要方式也是大规模的基建工程,这又助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1985年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日本成为最大的海外资产保有国,日本不用再向欧美学习了,老子天下第一了。从1986年开始至1989年的两年多时间里,日本陶醉在一片狂热中。
1987年底日本全国土地价格是美国的2.9倍,而美国土地面积为日本的26倍。
1989年5月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
至此,日本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就形成了。
广场协议的本意是日美贸易平衡,绝不是美国要搞死日本的阴谋论。广场协议是日本金融泡沫的导火线,日本本身后续政策(不断降息、巨额财政刺激、金融自由化)的问题才是根本原因。
那对照日本,我们近些年干了什么呢?
1、银行利率方面:贷款利率一年期小幅下降,存款利率自2015年未变。尽管有疫情影响,利率仍然保持稳定。
2、房地产:限价、限购、限人等凡是能够实施的措施都在实施,防止地产泡沫。
3、股市:通过调节金融、地产等筹码,A股呈现绝对的慢牛节奏。整体市场估值合理。
4、既增加进口措施,又提倡增加内需循环。
5、汇率:保持稳定的升值,而不是日本那样大幅度的升值。周未降准很多人认为是防止经济下行压力,还有部分人是认为促进股市发展。稍微用心思考,就觉得这是扯蛋的逻辑。看看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速,哪里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我个人觉得是为了保汇率,其逻辑是:中国经济向好,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配置人民币的需求。如果我们不主动降准增加人民币的供应,势必造成人民币的紧缺,从而会助推人民币的升值,不利于出口。现在主动降准增加人民币的供应,在汇率上更容易掌握主动权。
同时我个人觉得除了上面措施外,中国并不大会出现日本金融泡沫这类事,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地大物博,内需有很大潜力可挖。产业转移也可以从沿海转到内地。这是日本所不能比拟的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