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平安、万科的同时,我买入了“高估值”的恒瑞医药!
发布时间:2021-7-12 10:29阅读:173

买进恒瑞医药的同一天,也就是我卖出平安、万科时候,就是图中有下影线且最低点是64.85元那根k线,当然我可没那么神买在最低点64.85元,我的买入成本在66元-67元之间。
基于的逻辑就是向最优秀的股权进行聚焦,具体的内容我在《闲来札记:恒瑞医药》这篇文章有详细阐述。
1、这笔股权交换到底划不划算
我记得有个球友说他的看法正好相反,换句话说,他的意思是说我的这笔股权交换并不划算。
咱们先看看估值,平安也就8倍左右估值,万科也仅有8.6倍左右估值,而恒瑞却是70倍左右的估值。如果简单粗暴地从估值绝对值上看,恒瑞比万科和平安要高上9-10倍估值溢价,这乍一看都是要吓死人的,思想转变也太大了。
平安近十年的估值中枢在11倍左右,相对于估值中枢折价37.5%【(11-8)/8】,万科近十年的估值中枢在12倍左右,相对于估值中枢折价39.53%【(12-8.6)/8.6】,恒瑞医药近十年的估值中枢在60倍左右,相对于估值中枢溢价16.6%。这么静态的简单一估算,显然我这笔股权交换是不划算的。
恒瑞医药近五年以及近十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都在24%左右,即使未来十年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那其合理估值也就在35倍左右,而其当下的估值高达70倍左右,高于合理估值的一倍,透支了未来企业3-5年的业绩增速,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一次买卖啊。
用过去的角度看,这还真不是一笔好的股权交换的买卖,而且好像我还吃了大亏。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估值是价格相对于利润的比值,如果未来没有了空间,业绩跟不上,那么估值可以一直很低,价格一直阴跌。
换句话说,如果未来需求的增速远大于当下的价格增速,那么显然,估值就可以一直保持在一定高度,而价格却一直随着业绩的增长而增长。
所以说,价格是表象,静态估值代表的是过去,我们要把主要矛盾聚焦在一家企业未来是否有巨大的需求空间。
关于恒瑞估值逻辑,我写在了《探讨恒瑞医药的合理估值》这篇文章中。
2、万科遭政策压制
万科作为地产行业最早实行低杠杆、高周转、深耕一二线等核心都市圈策略的房企之一,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2005年-2007年以及2014年-2018年有过牛市般的价格反应。
其优秀的管理层以及企业文化等核心竞争优势自不用多言,但是近年房产政策基调转向为“房住不炒”,并出台三道红线以及两道贷款集中度等政策,像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一样压在了整个地产行业上面,封杀了房产公司的资本运作空间。
而拿地高成本却又卖不上价,则加剧了房产公司的生存难度,最最关键的是这种趋势性的政策压制一直保持高压状态。
3、平安处于困境反转中
平安所在的保险赛道对标欧美,其实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空间都是很大的。
但是保险属于可选消费,国内疫情还是对当下保险行业的展业空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长寿险保单需要面对面沟通交流才能产生信任感,当然了这只是外部触发因素。
内部因素是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很难引领差异化的需求,也就是说很难产生客户粘性,产品端的壁垒并不高。
另外平安作为保险行业做得比较不错的,也受制于代理人的野蛮发展后的肃清,但是代理人的脱落并没有让平安代理人的产能提高,从而使其仍处于困境反转中。
而做投资想要判断出自以为是的反转点或者仅仅过于关注赔率,那就如判断牛熊市拐点买券商一样不可知,没有强大的认知和心里承受力,是不容易逆势而为的。
而且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谁也没有论述过困境中的那家曾经优秀公司,在给你高赔率的同时,一定能够保证逆势反转的高概率。
4、踏上创新药行业的快车
集采对仿制药企的打击还是很致命的,进医保是缓慢自杀,不进医保是快速自杀,但同时也说明国家根据当前医药市场发展状态,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仿制药企业,向创新药企转型,不能总做一个跟随者,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实力发展到了可以角逐世界创新药企龙头的契机,进而引领世界。
根据IQVIA,2018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其中创新药市场规模约为7200亿,占整体市场的55%左右,对标美国和日本创新药(专利药)市场占比在80%附近,而我国创新药占比销售小于20%,我国创新药发展市场至少还有4倍空间。
恒瑞医药是我国最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制药公司,底蕴深厚,且在需求端的空间非常宽广而刚需。
我国癌症患者每年新增429万例,约占全球癌症新增患者总数的20%。2018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量约为428.5万,年复合增速2.5%,预计到2023年达到486.5万。
全球肿瘤花费接近1500亿美元,同比12.9%,预计2023年全球肿瘤市场份额达到2400亿美元。我国公立医疗市场机构中,抗肿瘤药物2018年市场规模718亿,销售收入同比增速19.93%,高于整体化药市场增速两倍以上。
恒瑞医药在需求端的空间没问题,最主要的是能否在产品端研发出爆款单品并在前沿领域有丰富的产品储备以待继续放量。
对标美国巨头强生3万亿的市值,如果恒瑞创新药的收入占比在未来从30%~40%提升到50%以上,由创新主导业务占比,那么对于当下4300多亿的恒瑞医药来说,未来万亿市值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踏上创新药行业的快车,吃了“高估值”的恒瑞医药,我睡得真香!
全文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