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诚笔记——一个“头铁派”基金经理的自白
发布时间:2021-7-8 10:24阅读:369
经常关注我发长文的乡亲们会知道,我通常文章不会去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或者是宣扬某种学派的精神。更多地时候是和大家分享行业、个股的预期以及逻辑。
个人对价值——成长,基本面——技术面没有严格的爱憎,但我的文章中从来没有哪些长篇大论单纯说技术面趋势的,以至于大家可能觉得我的交易水平很一般。

其实我对多种交易模式也均有涉猎~
之所以从来不给大家讲什么大道理,主要是大师们不会把一家公司或者一种商业模式说的很透彻,往往寥寥数语带过。而知识底蕴不够、入市时间短、心态不够好的投资者会曲解了他们的意思。
大师们的“精神食粮”就像是一种“上乘武功”,新手投资者“内功”不足,强行练下去多数会走火入魔。
而过于空洞只讲方向的文章,无异于只讲“心法”,不讲招式。修炼下山之后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野路子(如高波动、大熊市)很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
教主更多的时候是“授人以渔”,帮助大家了解行业知识。出于风险考量,去年四季度完工的白酒文章到现在都没有发布出去。
基金经理中也有这么个异类,每个管理过的产品都在同类平均水平之上。

不但喜欢读书,还经常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乡亲们分享,他就是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姜诚。
教主出于对其投资理念的认同,以及同为东北老乡的情谊,今天破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姜诚的投资笔记。

(此书电商无售,并非带货文章)。
一、选股没有过度的“赛道歧视”。
姜诚认为不论高成长公司还是低成长公司,只要公司物超所值,就值得买。
以便宜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是最优投资,以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是次优投资,以便宜的价格买一般的公司是第三顺位的投资。除此以外的投资,都不是好投资。
姜诚承认,比照美国,未来新兴行业占GDP的比重将提高,股市的最大收益将来自新兴行业的“幸存者”。但这些极少数的潜在“幸存者”估值太贵。
而传统行业受益于竞争格局的优化,以及资产回报率的提升,隐含投资回报率也不错。
价值具备高胜率,成长提供高赔率,而预期收益率是胜率和赔率的乘积。尽管现在姜诚持仓大多是传统行业公司,不过也并不排斥在成长性公司进入低估的区域出手。
注:对于现实中投研能力不足的普通投资者,猜哪些是新兴行业最后的“幸存者”比较难。
二、姜诚眼中价值投资的“哈姆雷特”。
姜诚选取公司历史最差的业绩,并以此为估值“底线”,只要导致最差业绩的因素不同时出现,就大概率会有正收益。
与其去预测公司会发生哪些变化,不如预测公司有哪些不变。
把思路从“比市场预期的好”,转变为“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差”。“比市场预期还好”的股票通常估值水平高,只有发生更超预期的表现时,股票才能上涨。“不像市场预期那么差”的公司通常估值水平较低,悲观情况发生时少亏钱或不亏钱,中性情况赚小钱,乐观情况赚大钱。
注:一千个投资者有一千个关于价值投资的看法,有的认为低估就是价值投资,有的认为是高分红。姜诚基于“历史最差业绩”的安全边际,看似是极度悲观的价值主义,不过从其产品的回撤来看,确实表现优异。

三、规避价值陷阱。
姜诚认为价值陷阱有两类:需求端的崩塌和供给侧格局的恶化。
(一)需求端的崩塌。
在技术重大变革背景下的新兴产业,产品技术路线的重大转向会使对原有产品的需求快速消失(比如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姜诚认为传统产业可能步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但只要需求下滑不是断崖式的,极低的估值水平叠加龙头公司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都可以很好地抵御需求下滑,进而带来长期可观的回报。
(二)供给侧格局的恶化。
而另一些行业在规模尚小时,会呈现良性的竞争格局和高利润率,一旦市场容量扩大,就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竞争是利润毁灭器,在看待静态利润率较高的企业时,尤其注重衡量高利润率的可持续性,这需要对供给格局投入更多的关注。
在辨识明珠还是价值陷阱的过程中,姜诚更重视明确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即便身处所谓的“周期性”行业,也能呈现长期的成长性。 $万华化学(SH600309)$
所以,回避价值陷阱的首要工作就是把股票“去标签化”。在中观层面的需求分析之外,中观格局分析和微观优势分析更加重要。
注:有被颠覆可能的行业以及赛道行业中的中下游公司,最易产生“价值陷阱”。
四、“头铁”的“永不卖出”假定。
和巴菲特曾经说过的“如果不准备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也不要持有它十分钟”相似,姜诚认为真正的价值投资只有一种:以付出的“价格”为成本,以获得的“价值”为收益。在买入一只股票之前反问自己:如果这只股票永远不能卖出,还愿不愿以当前的价格买入?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价值投资;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趋势投机。 $中国平安(SH601318)$
注:卖出的选择可以是判断错误了、地位被取代了或者有很好的投资标的了。在永续行业,公司地位稳固的情况下,短期价格变化只是“噪音”。
五、好赛道是一种粗糙的投资思维。
姜诚认为好公司的统一标准是需求可预计、竞争优势突出且盈利能力强。远非一句“需求空间广阔”就能概括。
注:教主也将成长型公司分为三类:
一是政策转向初期的厚雪长坡阶段;
二是产品放量,业绩验证阶段;
三是优胜劣汰份额集中阶段。
第一阶段群雄逐鹿,需求端快速增加,只要进入行业的公司就会给较高的估值(比如现在的医美);
第二阶段是政策利好后的业绩验证期。政策利好分长期、中期、短期,从政策落地到业绩释放,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决定了行业何时“内卷”;
第三阶段是少数企业通过品牌、规模、技术、管理等手段提高壁垒,对应大量企业受迫出局(如白酒,近4年来规模以上企业锐减,而 $贵州茅台(SH600519)$ 等一线酒企依然保持双收中高速增长)。
注:信息化时代,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很小,赛道变得“拥挤”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上述三个阶段持续时间也是由短到长,看概念、赌赛道绝不可取。
六、“战略”和“计划”只是买入公司的前提之一。
战略和计划通常是一个公司的宏伟蓝图,而短期股价的变化通常取决于计划推进的速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执行力”,这些多与公司的管理和文化相关。企业的管理和文化也是姜诚判断公司质地的标准之一。
注:投资者此前关注更多的是盈利能力,对于公司的治理能力关注相对较少。现阶段投资者可以用ESG指标辅助判断,减少“暴雷”事件的概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怎样挑选基金经理?靠谱的基金经理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7 09:47
-
新能源ETF买哪个?40+产品排行给你参考
2025-11-17 09:47
-
小白必读的基金书单,掌握这10本收益翻倍!
2025-11-17 09:47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