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大宗化之后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7-8 10:03阅读:201
最近学了个新词,叫大宗化。
指的是,有很多一度有各种壁垒的小而美的业务,最后都变成一无品牌二无技术特殊性,完全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大宗商品化。
比如汽车,一度全美几万家车企,大家都小而美,后来出现了福特流水线T型车,通过胭脂河工厂诞生,从铁矿到钢厂再到压铸成型一条线完成,极大降低了成本,让普及率大大上升,让汽车实现了大宗化的过程。还有很多行业也是这样,不展开。
每个行业最终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大宗化,而1000亿的10%毛利显然要好于10个亿的90%毛利。所以完成大宗化的选手,既消灭了竞争,又极大增长了规模,所以行业选手也很倾向于尽早实现这一步,这个也不展开。
我想说的是,有很多所谓技术领先的细分龙头,当下都处在从小而美的细分赛道垄断,向供需关系决定的大宗化过程。
大宗化的好处自不必谈,在成长因子很热的今天,大宗化过程会大大抬升这个细分龙头的估值。
其中逻辑不难想象:
当你拥有10亿营收的强力产品X,但是你的1000亿市值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融资的形式将现有模式完成100X的扩张,独占一个巨大市场,成长性一览无余,这是市场追逐成长因子的一个主要逻辑,这个逻辑如果能跑通,他就可以左脚踩右脚,不断上天。
强者恒强,赛道龙头,怕高都是苦命人,跟最好的X一起成长,都解释的通。
这里提供另一个视角:
很多行业的龙头本来活得很好,凭借技术壁垒或者用户粘性,利润率很高,可以一直小而美,长期路径是横向拓展品类,降低单一产品风险。
但随着大宗化的启动,一夜之间,所在赛道的成本和供需关系成为了主要矛盾,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完成了低成本一体化的更大体量的竞争对手,开始向下游延伸,低成本冲击之下,原来所谓配套天花板,技术壁垒其实比纸还薄。
当小而美只剩下小的时候,在大宗化趋势中,小就是原罪,供需关系决定时,规模优势只会无往不胜。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家公司的未来,确定是长期供需关系中成本较高, 相对不利的一方,那他估值所蕴含的成长假设,是确定会落空的,不仅如此,相对龙头还会有非常强的折价。
这一来一回,膝盖斩都是家常便饭。
估值逻辑变了导致亏光的情况,这半年我们都见了很多。
此外,如果成长的逻辑错了,对成长型公司来说,最大的风险不仅仅是股价下跌,而是前文中,靠融资快速复制的机会难以维系,成长的挑战也就更大,这是一个与前文完全相反的左脚踩右脚下降的螺旋。
最近观察,有很多细分下游公司,赛道完成了大宗化后,被来自上游的更强的一体化选手冲击,未来几乎确定要掉队,但是又想维持高估值,救回比赛采用的一个办法是,发一个巨大无比几乎不能落地的投资方案。
一方面这样的方案可以吓到其他人,“我再想想”;
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市场按照项目落地产生的业务利润等,给更高的估值,而且事实上万一实现了,也就实现了实则虚之,化虚为实的效果。
当然,这套空城计能不能行,最终能不能稳住一哥位置,是一个很难讲的过程,非常依赖运气和技术,真搞好了,也许变更强也说不准。
在A股,菜货融资之后变猛男的类似案例也看过很多。
我只是说,对我这样的一个小股民来说,这种比赛的难度实在太高了,钱还是留给强者去赚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赛道股是什么意思?赛道股票有哪些啊?
请问赛道股是什么啊?赛道股包含哪些板块啊?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