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重组方正进入第二阶段!是资本市场的偶然还是生态布局的必然?
发布时间:2021-7-6 10:55阅读:258
一、 平安重组北大方正尘埃落定,规模创新中国之最。
4月30日, $中国平安(SH601318)$ 发布公告,正式参与北大方正重组。自从消息发布后,重组进展总是牵动着投资者的心弦。
今日,中国平安、 $方正证券(SH601901)$ 相继公告,北京一中院正式裁定方正集团(及其旗下4家子公司)破产重整通过。平安人寿或其下属全资主体拟按照70%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73%-100%的股权,平安重组方正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历时3年的新中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破产重整案终于尘埃落定。
众所周知,北大方正作为国内最大的校企集团,拥有上千亿的债权体量,旗下业务牵涉了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诸多机构,业务多元、分布广泛、债务复杂,多数业务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以北大国际医院为例,2014年投入运营后,北大方正陆续注资数十亿,目前尚未盈利。
这也是对接盘企业要求最高的一次重整。没有足够多的资金、足够大的体量、足够强的管理能力和足够久的耐心,是无法胜任的。据悉,起初共有29家机构报名战略投资者,其中通过资格审查并提交第一轮方案的战略投资者共有15家,只有6家意向投资者进入第二轮遴选,最后的对手正是早已布局医疗生态的泰康。
北大方正上千亿的债权体量,牵涉了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诸多机构,能否给出一份各方满意的重组方案至关重要。
平安作为国内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公司,综合金融领域的实力、丰富重组经验和能够提供的资金体量是平安-华发联合体方案最终胜出的主要原因。

二、平安资产重组经验丰富,国际“智囊团”管理外溢。
(一)深发展华丽转身平安银行。
慕容刚入市不久的时候就听闻中国平安参与重组深发展,后来深发展华丽转身 $平安银行(SZ000001)$ 。不但积极拥抱“大零售”,还率先引入金融中台系统,9年实现营收复合增速18.2%,净利润复合增速10.1%。累计股价涨幅仅次于宁波银行、招商银行,排在A股上市银行股中的第三位。

同时也是中证银行指数(399986)的第三大权重股。

在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布局“社区团购”之时,平安银行于去年四季度发射了国内第一颗金融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贯彻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宗旨,真正实现拥抱科技“星辰大海”。
(二)成功改造老牌日化企业——上海家化。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家化。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日化企业之一,近10年来因为品牌陈旧,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在与百雀羚、珀莱雅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平安入主上海家化后对公司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撤掉了一些低效的线下柜台,扩充产品线,大力进行线上营销,逐渐控制管理费支出。管理费率向下拐点已然出现。

不久前更是创下了股价历史新高的记录。

(三)成就国内最大汽车SaaS平台——汽车之家。
2015年平安入主汽车之家之前,公司过于依赖流量,广告业务收入占比69.3%。平安接手后,数据产品、自驾游、二手车等创新业务应运而生,完成了从“垂直媒体”向“基于数据技术的互联网汽车平台”的过渡。
从业绩来看,即使在2018-2019汽车市场“寒冬”期间,汽车之家的营收、净利润也分别实现了16.47%/16.42%、43.43%/11.46%的增长,抗周期能力显著增强。

(四)华夏幸福重组更像财务投资。
平安重组华夏幸福之时,只是成为了二股东(其他参股房企也是如此),而并非像上述三家公司一样获得了实际控制权。
在上面三个案例中,平安重组后均对原公司管理层实现了“大换血”。而本次平安从华夏幸福得到的只有两个董事会席位,不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 据此前公告,华夏幸福的债券重组最早将于本月上旬落地)。
而本次从平安获得新方正集团的股权比例来看,显然已经获得了实控权,不能与华夏幸福的重组同日而语。
(五)麦肯锡助力平安“外溢赋能”。
纵观平安的并购整合历史,公司实现了经验外溢、科技外溢、管理赋能。
平安雁阵,大家熟知的三大CEO之一陈心颖,陆金所的CFO计葵生等均来自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
北大方正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管理的问题。平安并购方正后,参照以往经验,必定会组织新的管理班子对新方正集团的架构进行重新梳理。
有了麦肯锡对企业规划到外溢赋能的指导,我们可以大胆畅想:
未来或将新方正的北大国际、鲁中、淄博几大医院接入平安健康线上系统,加快推进“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的IP运营,整合北大康复医院和北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与“平安臻颐年”品牌,融合北大医药、北大医疗产业园、方正医药研究院到平安医疗科技原班人马中去,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产、学、研到就医、保险报销的全流程“升级”。
细数资本市场过往的重组案例,平安成功经验最多,人才储备最厚。
三、收购方正补齐医疗板块,平安踏入全球保险领域的“无人区”。
马明哲董事长在今年平安寿险高峰会上表示:平安30多年的发展史,经历了学习产品、营销、精算、服务的本土化阶段和引进欧美先进管理模式的国际化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中国特色寿险模式的阶段。
如果说寿险+综合金融是平安的本土化阶段,引入麦肯锡管理体系是平安的国际化阶段,那么医疗、养老“全生命周期照护”的布局,辅以“有温度的服务”就是平安没有经验可循的创新性探索阶段。
平安并购北大方正将有助于其补齐医疗板块布局。北大方正的医疗资产涉及产业孵化、健康保险、医疗信息化、养老服务、医药研发制造、医药流通等领域。这和平安一直以来增加泛医疗产业链布局不谋而合。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从中度老龄化走向深度老龄化,人们对医疗的健康的需求会越来越大,203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体量有望达到16万亿元。

从线上就诊环节看,平安健康主要发力点选在了解决互联网就医最大的“痛点”—诊疗上面。不同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主营收入为互联网售药,实现“差异化竞争”。
根据平安好医生2020年财报披露,平安好医生2020年在线医疗收入从2019年同期的16.9%,上升到22.8%,在线医疗收入占比远高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两家。

截至2020年末,公司注册用户数372.8百万人,较2019年末 增加57.6百万人;2020全年日均咨询量为90.3万,较2019年提升23.9%,是所有互联网医疗平台中最多的。
同时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生团队2247人,较2019年底增加838人;外部签约医生较2019年底的 5381人快速增加到21116人,其中14714人来自三级医院。不论是自有医生数量还是外接医生质量都要高于另两家公司。

此外,平安医家为医生、患者提供最高100万的诊疗全周期安心诊疗保障,打消患者后顾之忧。
从线下医疗资源整合看,目前国内线下医院资源紧张,存在门诊科室排队过长、等待过久、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而各地的私立医院主要还是作为康养、保险的附属品,容易陷入人才、资金“负反馈”的恶性循环。
平安本次整合的北大国际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领域拥有北大医学部及其附属医院得天独厚的资源,拥有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医院管理标准。医院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核准床位1800张,内设60多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是国内医院信息系统最早达到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7级标准的医院之一,口碑良好、设施健全。
在此基础上,平安能够利用自身的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医生降低误诊率,减少医生在每一单上所耗费的时间,减轻“焦虑感”,提升遵从度。
截止去年末,平安健康已经打通120家互联网专科医院,未来联动北大医院的线下医院,加上各地已经打通的就医“绿色通道”,三级诊疗模式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医疗联合体指日可待。
过去,很多人往往将绝大多数的医疗费用用在了临终前,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保健态度。现在的年轻人有所改观,开始注重日常的运动、健身,红枣泡枸杞的也大有人在。
前不久,平安人寿推出全新的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提供从日常健康生活到重疾专家对接的一条龙服务,聚焦健康、亚健康、医疗、慢病、重疾五大场景,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属的“全科医生”、“养老管家”。同时,在线下陪诊等服务上,平安的百万保代分布各地,具有先天的优势。
纵观全球,还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提供过类似医疗服务。这是平安的温度,也是探索长期成长道路的必然选择。
后面附上两个慕容关于平安医疗生态的对比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资本市场是什么意思
资本市场大家是怎么看的
如何活跃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