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规划2023年3000辆车铺满30城,服务300万人,无人驾驶商业化时代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1-7-2 10:49阅读:171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以超常规的增速爆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的期待畅想。然而很快就有人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混为一谈。
百度 $百度(BIDU)$ 和华为经常被放在一起做比较。但实际上,两家公司虽然都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做出努力,商业模式却并不相同:百度依托于软件、数据的资源做无人驾驶能力输出,并且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出行市场;而华为更像是一个技术能力的集成商,主要面向车企提供软件、硬件、云服务的Tier1。
明白了百度与华为的不同之处,很快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华为模式正在快速落地,那百度的无人驾驶和共享无人车商业模式的成熟,要等到什么时候?
根据Apollo Moon的公开数据,百度这款接近量产的共享无人车,成本为48万元,这成为了推测无人驾驶商业模式能否成型的重要依据。依据这48万元的成本,结合目前主流网约车、出租车的价格,可以计算出共享无人车投入运营之后,每天能够产生的收入、利润、利润率。
如果再把随着时间推移、48万成本继续下降的因素考虑在内,基本上就可以推断出两年之后,激光雷达等无人车的核心部件价格持续下降,48万的共享无人车成本将会进一步下探至35万甚至30万,那么到2023年,很有可能将会成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真正的“商业化落地年”。
按照百度的规划,2023年正是自动驾驶、共享无人车落地最关键的年份。为此,阿波罗从首汽约车挖来了原CEO魏东负责运营推广,并定下了在2023年Robotaxi运营目标30城、300万用户、3000辆车的初步计划。
以上都是以企业视角去做的观察和判断,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能够认可这些逻辑?共享无人车会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吗?2023年是否会是无人驾驶的起点年?激光雷达、动力电池等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否会如期降价?与共享出行之间是否会形成明确的竞争关系?欢迎球友们在评论区互动讨论。
讨论方向:
一、共享无人车是无人驾驶的终极答案?
Apollo Moon是百度Apollo与北汽极狐品牌合作生产的第五代共享无人车,现在的成本大概是48万元。另外百度Apollo Robotaxi的自动驾驶套件每一代的成本都会较前一代下降30%-50%,加之百度自身强化视觉处理,降低对极光雷达数量依赖的背景,未来共享无人车每辆成本可以控制在30-40万之间,这还只是中高端车型,不排除后期会出现一些更加便宜的中低端车型,以适应低价需求。
从目前的无人驾驶限定区域运营和百度的目标来看,共享无人车应该是以接短途短单的运营模式起步,然后逐步扩展。因此这个目前市场的主要参考对象,就是出租车和专车、快车的起步价,为每公里8-10元,每单约15-20元。
如果保守估计,按照共享无人车平均每天能够执行30单、每单15元的保守计算,其单日的收入就是450元,全年收入在16万元以上,三年即可收回车辆成本;
如果相对乐观地估计,按照按照共享无人车平均每天能够执行50单、每单15元计算,其单日的收入就是750元,全年收入在27万元以上,一年半就把车辆成本收回了。
阿波罗可以用仅靠3000辆共享无人车,每年就获得8亿元以上的收入规模,如果保守计算,将3000辆车的9亿元成本按3年进行摊销,再加上每年1亿元的各类支出,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一门毛利率约50%的赚钱生意,并且对于用户来说仍然具备价格上的竞争力。
竞争或者运营成本有超预期的可能, 但是在供给侧,成本同样有可能超预期的低,这是符合新能源车和关键部件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的。这个需要两方面看。
二、百度无人车与网约车之间的成本对比?
经过我们的测算,发现百度共享无人车的运营成本整体上要比网约车低不少。滴滴专车、首汽约车常采用中低端的车款,总价在24万左右,在这一块,目前成本只有阿波罗共享无人车的一半。但人员成本每月要6500元左右,按照5年的运营期限计算,人员成本共计39万元,加上24万共计是63万元,比同样使用5年的共享无人车每台贵出15万。平摊到每年,就相当于共享无人车每台车每年能节省出3万元。
另外,从运营成本和运维成本来看,阿波罗共享无人车的测算分别是1000元、9000元,而普通网约车的成本则分别是1500元、12000元,分别比共享无人车高出每个月500元、3000元。共享无人车的运维费用便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集中化采购换电、保险和各类运维服务,相比每台网约车单独购置保险和各种服务,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以降低成本。
而共享无人车比网约车省出来的每月3000元运营成本,主要是因为共享无人车常年在道路上不停歇地行驶,节省了大量的停车费。以及,无人车稳定的中低速行驶、相比人类司机绝对的遵守交通规则,会让车辆减少大量的剐蹭、罚单、低速行车、倒车造成的磕碰等问题的出现,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会形成不小的数额。
三、无人驾驶开始走出研发阶段,商业化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百度Apollo 计划2023年将落地30城,车队规模3000辆,乘客覆盖300万,个人觉得,这是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意味着无人驾驶的商业化更进一步。跟Waymo在美国凤凰城和旧金山的试点一样,Robotaxi将会在这些领导企业的推进下逐渐成熟。
要做到商业化应用,成本和规模都很重要。这方面我国是当仁不让,类似于小米推动5G手机的平民化一样,百度这次推出的48万级别的无人驾驶车,只相当于国内同类L4级自动驾驶车价格的1/3,对于无人驾驶和Robotaxi的推广和规模化有重要的推动意义。随着百度算法和雷达的优化,成本还能再降。
成本降低非常关键,只要商业模式可行,试点区域增多,消费者慢慢接受的话,无人驾驶汽车后期就是爆发的的趋势。
当然还需要政策层面的扶持。需要升级自动驾驶相关政策,尤其允许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开展出租车和网约车商业运营政策,帮助加快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进程,在国际竞争中争取先机。
我国的基础设施、路况比美国更复杂,交通规则安全意识也比低一些,自动驾驶更复杂更难推进。如果能够克服这些复杂性,中国第一人口大国的训练样本数量会更多,百度的系统会更加聪明,应对其他国家的路况也就更容易。
李彦宏2020年预测说,「5年之内,无人驾驶技术会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中国的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限行,10年之内,基本解决拥堵问题。」相信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会很远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无人驾驶是什么意思?
无人驾驶有什么用?
什么是无人驾驶概念,a股有哪些无人驾驶公司?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