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银行的战略逻辑,构建KPI之间的勾稽关系
发布时间:2021-7-1 11:10阅读:262
各位兴业股东,我知道你们坚守了5年10年,但是今年兴业真的长大了,你们以前老说兴业永远18,就像一个长不大的闺女,但是现在,兴业长大啦,你们可能再也看不到闺女18岁的模样了。一个老父亲(母亲)看着自己18岁的闺女远去,是一种什么心情。。。有意思的是,兴业几天前的最低点是19.79,除权后的价格是18.99。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到兴业18的样子。看着账户里还剩的3万块分红,真的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只希望兴业涨得慢点,让老父亲的工资还能跟上你。
——————————遗憾的分割线————————————
最近也看了一些其他的雪球专栏作者的关于银行的研究文章,感觉不同的作者在做银行的分析时,视角还是各有不同。由于银行的KPI比较多,且各项KPI有很强的勾稽关系,因此简单的做一些KPI的比较,而不是站在银行的整个商业逻辑和宏观经济这样的大的战略方向上来讨论银行股的前景,是比较不全面的。雪球给我推送了 @球球zlj 的系列长文:同质化的终结——银行20年数据分析(上、中、下、续),附文章链接:网页链接
看了感觉非常受益。数据整理非常漂亮,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这些横向和纵向的数据对比,是很有益处的。数据整理非常枯燥,因此我还是佩服愿意做数据处理的朋友。
看了这个系列文章后,我还是想简单提几个问题,供各位银行投资者学习和讨论。
1、对银行贷款分类的认知偏差。银行零售业务中,四项分类是房贷,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信用卡。个人经营贷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一种,央行小微的认定标准是单户授信1000万元的经营性贷款(2019年标准,之前是500万)。我引用一下文件:《中国银监会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规定了:“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的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小微企业主贷款。”人民银行给予了小微足够的支持,比如特别准备金率优惠,央行小微再贷款等等。从具体情况看,个人经营贷的不良率普遍还是比较低的,在四项个贷科目中,仅高于房贷,低于信用卡和个人消费贷(如招平兴数据)。所以文章作者说“口号可以喊但只要智商在线就没有大力发展小微贷”,这是对小微贷款认定标准的误解。事实上2020年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小微贷款,包括专栏作者认为优秀的招商、平安等。
2、要结合零售不良、零售余额,零售结构,来综合看待银行零售资产的盈利能力。传统意义上认为,招平是零售龙头,因此给予了高溢价。但是我们看4大行,他们每家的房贷余额都达到了4-5万亿,比招平的总贷款都多。也正是因为他们巨大的房贷和超低不良,使得四大行的个贷不良整体0.4%-0.6%,比招平都低很多。可以说,四大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做到天花板了,继续做,那就只能放大个人信用卡和消费贷比例,提升个贷不良率。这显然不是四大行的战略。因此专栏作者简单的认为“不做零售业务,四大行是懒”,是脱离了零售市场容量,银行体量,银行战略来谈。脱离这些勾稽关系来讨论,显然是陷入了传统认知(或者某大V宣传)的误区。
3、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问题。银行KPI中,如何评价资产收益率呢?到底是用RORWA(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还是ROA(总资产收益率),还是ROE(净资产收益率)?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专栏作者(包括某大V)都有自己的认知。但是,我要说的是,银行不是简单业务,他是一个包括轻重资产结合,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有机体。设计各种分项KPI,都只是一种思路引导,最终按照杜邦分析的金字塔,只能回归到ROE。ROE是真正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东西,这是杜邦分析的基础。我们看看某大V推崇的RORWA。这个指标的分母是加权风险资产,分子是净利润,这个指标忽略了银行中收这样的轻资产业务对资产型业务的收益率的扭曲。因为银行的净利润是包括放债获利和手续费获利。手续费获利是打工赚钱,不是靠经营风险资产赚钱,因此用RORWA来评价银行的存贷业务是扭曲的,如果把RORW的分子扣除中收业务收益,才能更好反映银行的存贷类业务的质量(规模、息差和不良)。但做修正,依然有问题,因为加权风险资产也是扭曲的,他忽视了风险权重对分母的扭曲,也没有考虑非加权风险资产比例对存贷业务效率的降低,比如办公房产等营业用资产。从我的视角看,ROE依然是最能充分反映一个银行综合经营成绩的唯一单一指标。从这个角度讲,专栏作者没有分析各家银行的存贷类业务质量,以及纵向和横向的ROE比较,是比较遗憾的。
4、如何理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级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三者是子集关系。其中核一是最难补充的,来源只有增发股本,利润留存。核一 + 其他一级资本= 一级。其他一级资本可以用优先股等融资工具来补。一级 + 二级构成整个资本充足率。核一、一级、资本三层充足率的监管级间点差是1%、2%。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银行,股东出了7.5元资本(核一),那么就应该再发1元优先股,2元的二级资本债,来支撑100元的加权风险资产。当然,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波动,银行在上述监管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打个余量,但是配比偏离最佳配比,或者余量打太足,又会降低股东的收益。因此银行要通过自己的战略,宏观经济分析等因素,来动态调整。这就是银行发布的3-5年资本规划。这是银行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有一个T2大学生 @云天见 还搞笑的写了篇文章,(根本没人看,至今只有2个回复,哈哈。。。)。说招商借了1500亿资本债,就可以去吸储放贷。。。这就是完全没搞明白核一、一级、资本三个层面的关系,不知道核一才是多数银行扩表的瓶颈。
但进一步讲,其实招商也不存在资本瓶颈的问题,因为招商用了高级法,权重法也占了零售业务权重红利,招商的核一都超过监管对整个资本充足率要求,加权风险资产增速又慢(战略是轻资本),借那么多资本债究竟是要干啥?是要加速提升风险资产么?还是要用资本债替换居民存款?(疫情大放水的2020,招商风险资产增速7.8%,未来招商会选择加速扩表么?招商的战略到底是啥?)
最后,还是希望银行投资者增加对银行整体战略,资本战略,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学习,只看财务报表是一种后视镜的投研方式(会计工作),结合国家宏观环境,银行总体战略和细分战略,来看财务报表,就能更好的理解枯燥的报表背后的商业逻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债券价格和银行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