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即将跌破50元之际,还值得持有吗???
发布时间:2021-6-22 14:36阅读:317
写在格力即将跌破50元之际
偏见往往带来机会。
6月20日晚,格力的一纸员工持股计划又激起风波,让今年本来就弱势的股价又走下一个台阶,眼看就要跌破50元了。
股价的长期下跌难免让人会质疑自己坚持的理由,我又重新对当初买入的理由进行了检视,结论反而让我乐观了点。
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格力电器是我的第一只重仓股,19年刚好在股权转让的消息前完成建仓,当年浮盈了60%多,买入市盈率在10倍左右。
买入后就仅仅爽了一年。
20年疫情原因没有涨,但也仅仅跌了2%。今年疫情恢复了,公司改革也渐渐有起色了,股价居然又跌了16%,现在浮盈只有35%了。
这两年我一股都没卖,今年还在60块以下跟着格力的回购计划加仓了一些,现在成本也上涨到了41块(19年建仓平均成本38元,今年加仓平均成本57.6元)。
这两天我的观察结果,现在的舆论噪音太大,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持有股票的人可以选择用手投票,也可以选择用脚投票,这两天的下跌也说明了有人离场,有人进场,互道傻逼;几家券商的研报给出了买入评级,对格力员工持股计划持中性偏乐观态度,还调高了格力近几年的盈利预期;媒体为了流量,毫无底线地取一些骇人听闻的标题带节奏;看客没有占到便宜,站在道德高处指点企业经营,评级董明珠人品。最重要的是各大股东没有反对的声音,格力集团反而提出了增加股东大会关于员工持股计划审议的议案。
重新审视买入的理由
重新从格力的业务发展、管理层和估值审视了之前买入的理由,我觉得格力没有太大变化,资本市场的偏见带来了现在的低价,而现在的低估也许是投资的好时机。
1、业务发展
格力的基本盘空调业务已经重新恢复增长,夺回市场第一的位置;这仅仅是疫情下格力内部渠道改革的成果,高瓴的赋能效果还没有体现,未来是否有飞利浦业务的整合。可以期待。
即使忽略其他业务只看空调,格力也可以活得很滋润。而市场对潜在的利好视而不见,一定要去对标美的收购式的多元化扩张,认为格力已经失败,这个是偏见之一。
2、管理层
很多人,特别是男人对于女性企业家是有偏见的,尤其还是特别杰出的女性企业家。
A股上市公司优秀企业家也就曹德旺、董明珠等几个。
投资格力看业务和估值,但是重仓我是看管理层。投资其实就是把自己的钱委托给人做生意,受托人的能力勤勉诚信才是最重要的。
董明珠和格力管理层肯定是超过A股99%的公司的。很多人没有做过管理,认为这次员工持股计划是在送钱,典型的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对于女性企业家有成见,对于可见的利益又嫉妒,这是偏见之二。
股票成本价开户佣金,包含过户费规费,无资金要求,基金万0.5,两融利率5.5%,
期权1.7元全包一张,国债逆回购一折,有不懂的,欢迎成为我的客户,免费协助你操作,
欢迎联系上市券商的张经理:18581555072
(微信同号)!!!
3、估值
对于一家净资产1100多亿,账上却有1400亿现金;净利润220亿,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就近200亿;未来每年分红不低于120亿的公司,要如何去估值。
员工股权计划的最低条件2022年净利润267亿,按15倍PE估值是近4000亿市值,保底3%的股息率,比存银行买货币市场基金都划算。
对比现在3000亿市值也是打了75折,10倍出头的PE不算低估吗,这是偏见之三。
员工持股计划之我见
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我的觉得不看好的可以投票反对,也可以卖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员工持股计划的条件怎么样,跟其他公司对比怎么样,其实只是表象。事情的内核可能是在销售渠道的改革初见成效后,内部激励机制的改革掀开了大幕。
董明珠是个善于下棋的人。
我们看到并评价的只是看到的这一步,而管理层、大股东可能早就想好三步、五步了。现在看不惯的,后面的棋下出来,可能更看不惯。
改革要从阻力最小的地方开始。这次的员工持股计划偏向于历史功劳大,快退休的老员工,后面可能就会对年富力强的,未来贡献大的员工进行倾斜。现在参与人不多阻力大,等看到甜头后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个是董明珠的行事风格。
渠道优化带来业绩提升,放开激励机制业绩提升的又一次刺激。
员工持股计划成本30亿,放在2021-2023年摊销的金额为10.57亿、14.09亿和3.52亿。如果投入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报,我认为就是值得的,而投入花在董事长还是普通员工身上,其实不是重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