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一定符合一万小时定律
发布时间:2021-6-22 09:25阅读:136
前阵子雪球做用户调查,第一个问题是:“你投资多长时间了?”
算起来,投资已七年整。若每天学习、思考投资的时间4个小时,7年共计10220小时。按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的说法:“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如果算上刷雪球的时间,老顿每天学习、思考投资的时间应该远超4个小时,可是别说专家,离专业二字都很遥远。
这不是谦虚,我真心这么认为。
对资本市场历史的了解;
对各门派投资理念了解;
对财报的分析;
对具体企业/行业的研究;
对各种投资工具的使用;
基金、可转债、套利、宏观……
每个一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者,我自认为跟他们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也是屡屡婉拒雪球直播邀请的原因,觉得自己不够专业。当然,雪球也没说直播一定要最专业,也许老顿还是缺少一些娱乐精神和随性的勇气。
虽然不够专业,却也不妨碍我入市以来取得还不错的投资成绩,原因何在?
有些进步是线性的。
比如财务分析,每阅读一份财报、一本财务类书籍,都有相应的收获。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够从财务角度形成思考框架,知道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具备怎样的财务模型,知道从哪些关键维度着手分析,从而排除掉大量平庸的企业。
比如对企业的了解,关注一个行业和企业久了,知道这个行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竞争格局,知道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从一些关键维度判断企业的商业价值。
有些进步是阶梯式的,在顿悟之前,可能一直止步不前,一旦顿悟,能力便上升一个台阶。
阶梯式的进步可遇不可求,促使投资者顿悟的,跟努力和时间堆砌没太大关系,跟一些关键经历和深度思考很有关系。
比如经历过一轮或数轮牛熊,见识过牛市时投资者的亢奋,也见识过熊市中投资者的绝望,见识过妖股无止境的暴涨,也见识过潮水退去后的悲凉,有过市值天天新高的窃喜,也有过濒临爆仓的忐忑。把这些截然不同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总结出一些不变的规律,凝结成一些长期有效的投资方法,便是顿悟。
投资策略千万种,其背后的支撑理念只有寥寥数条。
“买股票就是买生意”
“成长是最大的安全边际,且具有复利效应”
“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就能战胜市场大多数投资者”
明白以上任何一条并长期执行,就能够成为市场上那10%赚钱的投资者。
我说的“明白”,是指能够落实的行为上的,真正的认同。不能落实的行动上的“明白”,只能算听过,大多数有花时间学习的投资者都能背几条投资语录,这些语录大多都是正确且有效的,然而真正理解、接受并能够践行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投资生涯中不需要很多次顿悟,几次顿悟便能对投资的成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决定了那些线性的进步价值能否发挥。
如果没有这些阶梯式的进步,努力的效用很低,甚至毫无意义。
我一个朋友,做二手车生意,一次聊天中发现他居然是上一轮牛市的老股民,07年牛市中买入中石油被套了很多年。之后我们偶尔会聊点股票,他的聊天主题总是xx会又出了什么政策,xx公司有个xx利好,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看盘。
还有一个朋友,能接触到本地一些上市公司高层,这些年跟我说了不少“消息”,他在这些公司上有赚有亏,总体回报平平,但不影响他继续以这些“消息”指导投资,也许是这些“信息优势”让他更有安全感。
在我看来,他们的努力和经验都处在缓慢的线性进步阶段,缺少阶梯式的进步,所以投资成绩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甚至一直止步不前。
对于学习投资,我一直的观点是,先找到正确的投资理念的“道”,再学习财务分析、商业分析这些“术”,否则学习1万小时可能也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
你的投资生涯中,经历过哪些阶梯式的进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哪些投资者符合一键开通北交所权限的条件?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4
-
炒股总踩坑,结果靠它理清了所有思路!
2025-11-10 09:44
-
第一次开户,如何选券商?(附7家券商测评表)
2025-11-10 09:44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