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调研路的观察
发布时间:2021-6-15 11:20阅读:182
不知不觉,我已经把河北的邯郸和河南省会郑州跑完了。
关于个股产品的观察结论,由于信息太多,加上华中、华东部分还没完成,预计在回京后整理思考完再写。估计也不单独列项,仅对整体的信息进行汇总、思考、说明。
本文仅讲讲华北两站的观察体验。
邯郸观察
邯郸从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北的南部,挨着河南,属于华北区域。根据网上资料属于三线城市,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7000元,在河北各市中处于中等水平,放在全国来看,约为全国水平的8成多点。而且邯郸人口有917万(2018年数据),差不多是郑州、西安、石家庄的9成多,这也是我选择邯郸的原因。
我在邯郸待了两天,跑了人口较多的丛台区、邯山区。基本上哪里是拥堵点,哪里的大卖场去的人多,我就去哪里。
下图划线中最长的几道,基本是我打车去的,因为路途较远,一般在5公里以上。其它较短的连线是较近的路程,一般是骑哈罗前往。我喜欢一边骑,一边观察路两边的店铺,都是什么样的类型。从而推测这个城市的饮食偏好、收入水平、产业分布、外来人口比例、便利店品牌,等等。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以下概括难免有失偏颇,请本地人见谅,下面郑州部分同理。很多段的观察部分下,都有我的思考部分,只关心现象的可以跳过。

下面是大概观察的总结与思考。
金融方面:城商行很多,如邯郸银行、邯郸农商行、邢台银行、张家口银行等,大银行基本只看到农行、建行、工行。
--为什么非国有大型银行很少下沉三线城市呢?
房地产方面:新楼盘多,有不少盖的很大、很漂亮的小区。卖建材的小店多、家居品店、定制装修店、房产中介店多。
--地产及上下游,在大多数中小城市,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啊。最近刚听说,我们老家那国家贫困县,有地段房价卖到七八千了,有旅游资源,外省很多人都去玩。
饮食:能点菜的饭馆很少,基本一条街两个路口间不到两家。外地口味的饭馆极少,大多是卖拉面、板面、羊肉汤、牛肉汤、大饼、包子、混沌、烧饼、麻辣烫等小吃的小馆多,甚至也有不少两三件门面宽度的店铺,卖牛肉汤,大饼的。一些购物中心里,倒是能吃到外地饮食,但覆盖并不太密集。
--外地人来这里找饭吃真头疼,小店很多口味单一,有些店面又破又脏,让人不敢直视。我除了头一顿,其它都是在购物中心吃的。
自制熟食店多,茶叶店多,这些茶叶店往往门脸大、有两三间门面。晚上路边小摊不少,烟酒店多。西饼屋很多,但几乎没有同一家的。
--西饼屋品牌分散,这再次说明了,加工门槛低的行业,是很难集中的。
几处购物中心,已经引入一些外地或国外快餐了,如吉野家、汉堡王、必胜客、江浙小吃、川湘菜等。
杂项:移动通信与卖/修手机的店特别多,卖家电的店也多。
--修手机的多说明收入不高、比较省的人多吗?卖家电的店是否是因为中老年人多,不习惯网上下单吗?五一回我老婆家,发现老丈人买的燃气热水器都没听过,还是装电池的,洗澡半截没电了,还要去买电池。
不知名的、往往只有一件门面、布置有些土气的服装小店很多。
医疗:药店诊所多。
--是不是说明当地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我刚从老家小县城到北京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因为找不到诊所。我们老家有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都是去诊所不去医院。经常输液,一瓶不够两瓶,两瓶不够三瓶。我老婆家也是这样。
交通:打车6元起步。
--好多年前,看一个投资房子的老手说,看一个城市的收入水平,一看打车价,二看菜价。哎,我是买完了外地房子后才看到那句话:(
马路上的车不是太多,5点前后,辅路上下班的电动车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天鸿商场门口的大马路上,晚上6点整车辆较多,但也算不上拥堵,还比较畅通。
零售:便利店品牌单一,基本除了本土品牌时刻,其它都是杂牌。
--关于对邯郸零售的感觉,我会放到郑州部分,集中描述。
市政:很多主要公路的辅路等待区,有遮雨遮阳棚。

下面这种大点的,上面还可以做广告,一举双得。即方便了路人,也给政府创收了。

有些重要路口,甚至有左转弯等候区。

--市政用心了,大大的赞!
公园有不少,马路间的乘凉区也有不少,常有老人在聊天、打牌、打麻将。有一条小马路中间,有十几桌打麻将的,让我有种恍惚回到成都的感觉。


--我很喜欢这种安逸的节奏!刚工作那几年,每次去外地旅游,我就有种在北京像一条狗的感觉,太累了!有种强烈的、逃离的冲动!
郑州站
我查过一些资料,都将郑州定位为华中,但是考虑到河南大部分地区是吃面食,饮食习惯、收入等于河北、山西等比较接近。郑州又在河南的北部,离黄河比较近。我还是将他作为华北站来展开观察。


河南全省的平均收入大约是全国的75%左右,郑州比全国水平高1.16倍。
我跑的地方如下,基本是一些比较拥堵的地铁交汇站,如二七广场、东十里铺、陇海路与紫荆山路路口等,这样的地方超市、便利店密集,人流量也大,也比较方便我观察超市里的销售情况。我在郑州跑了三天。我之前的计划是每个城市跑两天,后面有人觉得两天时间短,我也觉得有点紧,就把大城市调整为三天,中等城市估计还是两天。

金融:大型的非国有商业银行比邯郸多了不少,招行、浦发、中信、光大还是看到不少的,但也不是太多。
--非国有大行的下沉空间?
交通:主要公路明显车流量大很多,甚至持续到晚上10点以后,比如我住酒店附近的花园路。

晚高峰很堵。周五晚上6点多在市区打车,离我2.8公里,竟然走了近30分钟,司机才接上我。
郑州的地铁线路修了很多,基本上在市区和近郊覆盖很齐全,尤其市区,基本去哪儿最多两趟地铁搞定。
--这正是我在北京梦寐以求的啊,北京那个换乘,哎,说多了都是泪啊。
电动车很多,上面基本都有防盗编码。
--防盗编码赞一个。
红绿灯常常要90秒,等着让人着急。不过我观察了,是按道路等级,单向四五车道的绿灯时间长,单向一二车道的绿灯时间短,一般不到60秒。但是很多更宽的马路上,其实常常没那么多车,往往绿灯不到一半时间,车就过完了,另外方向的人,也只能在那干等着。
--等候时间是不是可以再压缩一下,通行效率提高一些。或者上城市大脑,摄像头根据实时流量决定绿灯长短。
饮食:仍以面食为主,从路边店就可以看出,仍以各种牛肉面、捞面、热干面、饼加菜、牛肉汤为主。外来饮食多以省内其它地方为主,最多也就是多了湖北的热干面、炒河粉。川湘菜、江浙菜、广东菜、云南菜等,新疆及陕西馆子,在路边都较少看到。当然,商场里除外。商场也是汇集各地的面食或米粉、西式快餐为主。
--在邯郸和郑州逛,最大的苦恼是,找个吃米饭的地方,真不容易啊!我好像就吃了一顿米饭,在邯郸的一个西北小饭馆里。
卖自制熟食的店很多。不过也看到一些连锁的了,例如紫燕百味鸡。
--为啥邯郸和郑州,都有很多卖熟食的呢?好吧,我家不吃熟食,尤其散装的,不太理解,总觉得不够干净,肉会不会不好。
那种大门脸,种类超多、干净明亮的水果超市多了不少,而且大多门庭若市。
服装:服装店非常多,很多路上几乎一家挨一家。
--不知道这是否跟郑州曾作为全国的轻纺基地有关系。
医疗:药店和诊所、中医馆很多,有很多张仲景大药房。
--诊所多,郑州也生活节奏慢?那晚上十点多,车流量还那么大。
市政:

首先要表扬郑州的共享单车管理。我用的哈罗必须停放在这样的白线内,对应一个电子停放区,还车时不按机械锁,而是在app上还车,还车先检查是否在电子停放区,位置不对会提示收调度费。据说青桔、美团也这样,这个由政府推动,一次性将所有车辆收回,撤掉机械锁,加装电子检查装置。而且对投放数量控制了上限,为了防止企业少报投放数量,要求企业上报所有车辆编号,随机抽查,发现没上报过的编号将会处罚。而且对企业实行积分制,每月考核积分,积分上升可多投车辆,积分下降要回收车辆。马路上很少看到北京那样共享单车堵满地铁口、产业园区或小区入口的情况。
市政上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挖沟问题。而且不是小路,像花园路这样的大马路,有些挖沟甚至都没有围挡,这在晚上和雨天就比较危险。
--我在网上查了下,还真有句谚语,郑州郑州,天天挖沟。

另外,我从二七广场所在的市中心往北骑车,发现马路边有不少环卫车貌似是没封闭的,特别臭,还是需要改进。
零售:
不管是遍布邯郸的时刻,还是郑州的正道思达、左右间、丹尼斯便利店等,根据我的观察,跟711、罗森等日系连锁巨头、国内的便利蜂等,在店面布置、物品陈列、灯光环境、人员素养上,都有差距。进门、出门没有自动播放的欢迎和告别语,店面布置往往过于拥挤,有些转身都很难,像711这样的,虽然面积大多30平米左右,但过道一般有0.5-1米宽,这样转身、蹲下查看货物时,不容易碰到后面的货物。还有些什么货物都放里面卖,我看衣服架子、拖把、脸盆等耐用品都放了一个长长的过道。有些灯光比较暗,这样不容易清楚包装上的日期和说明。还有些面积过大,有100-200平。
--感觉这样的面积,跟电商有太多购物的重叠区间,容易受到冲击。需知便利店的主要场景是解决一些急需场景,比如你现在渴了、饿了,要买瓶水、买桶泡面,而电商送货怎么也要12小时,响应太慢。其实便利店应该以最小的面积卖周转最快的商品--例如快消品,这样坪效比才会够高。
另外我觉得人员素养貌似也有差距,我在北京调研711、罗森、全家这些全球连锁时,不管我在货架前翻看的过久,都不会有人来打扰我。基本这些便利店,往往看不到3秒,就有人来问,你要啥啊。有些还盯着我看,弄得我这种脸皮薄的人,心理压力很大。
不过郑州有很多悦来悦喜,有时候不到200米的一条马路上甚至有两家。这家便利店,已经有了711的味道了。其它的就算了,感觉还是山寨小超市的感觉。
大卖场方面,华润万家、家乐福、北京华联、大润发也都有。但感觉还是本地的丹尼斯覆盖更全一些。
大的购物中心真的很多,在市区基本骑不到一两个街区,就能看到一个。
景点:郑州好像没有什么出名的景点,可能我一直在到处跑,也没时间查。
我只是去二七广场转了转,二七纪念堂看着还比较雄伟,可惜封闭了,不能上去。不过让我郁闷的是,说好的二七广场,怎么只有二七,没有广场呢?

调研体会
不得不说,像我这样到处跑去调研,真是苦啊。一是累,每天要自己洗衣服、袜子,出门前先查好去哪些终端,一家家的跑。二是枯燥,一家家、一种种产品的去看各个竞品的铺货面积、定价、销售日期。三是寂寞,晚上连个说个话的人都没有,有些酒店的隔音不好,大晚上偶尔还会传来奇妙的叫声。
但还是让我观察、琢磨出一些规律来了。这里先卖个关子,最后一起说吧,不过大家可以思考下这些问题:
不同城市的同一超市品牌,对同一种产品,给各家的铺货比例是一样的吗?如果一样或不一样,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同一城市的不同零售品牌,铺货是一样的吗?
连锁与非连锁便利店,本地连锁与全国连锁,铺货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哪些品牌渗透更全面,哪些品牌比较两极化(有些地方铺的很好有些基本没存在感),哪些品牌都有覆盖,但渗透率有差别。这种渗透率的差别,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后面所有调研完成后,估计我会给出答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什么是市场调研?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