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天下第一
发布时间:2021-6-15 11:15阅读:193
“不从四川买酒的酒厂都没有好酒”。
这句话是一位粉丝朋友微信和阿威闲聊时说的,为了证实论点,粉丝酒友还做了解释,举了例子,
比如他说:“山东、河北有好酒,因为这两个地方是从四川买酒的,但安徽绝对没好酒,因为安徽的酒厂不从四川买酒。”
其实安徽也从四川买酒的。记得安徽古井贡的王效金先生,他的罪状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接受四川酒商的贿赂。
据判决书公开的案情看,从九十年代开始,四川李老板就朝古井集团卖散装酒,和王先生有过一段后来成为罪证的合作。
“时来天地同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王先生的故事世人见仁见智吧,提王先生的案例只为证实,古井集团买过四川的酒,起码是曾经买过。
安徽既然也买四川的酒,那等于给酒友的论点再加一条论据,果然酒厂都要从四川买酒。难道川酒,真的是酒厂生产好酒的先决条件?
其实酒友之言只是玩笑话,兴之所至口无遮拦,酒话不能当真。
不过这句话,却引发了大家心头都压着的疑问。确实各地很多酒厂都从四川买酒,而中国那么大,产酒的那么多,为什么他们不管多远,都偏爱从四川买酒?
其中缘由,阿威略知道一些,但皮里春秋,不便用自己的原话讲出来。
事关重大,一言不慎徒惹是非。思来想去,既然是谈川酒,最好借用川酒行家的话来说,川人说川酒必然中肯,以免阿威有雌黄黑白之嫌。
川酒的名家很多,其中赖高淮先生大名鼎鼎,酒徒应该都听说过。
老人家是泸州老窖第七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际酿酒大师”。
1984年,四川省政府授予他“为四川发展名酒,提高名酒质量作出重大贡献”的荣誉称号,“荣誉称号”的分量在一等功以上,是咱们国家能授予的最高奖。
赖先生有为川酒做出重大贡献的荣誉称号在身,自然对川酒是有发言权的。
赖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八十年代曾出版《四川名优白酒勾兑技术》,一时洛阳纸贵,竞相传习。
因为咱们是想要了解八十年代以后发生的事,所以就不读八十年代出版的这本了,来共同学习另一本,2011年出版的《新型白酒勾调技术与生产工艺》,有关川酒之举足轻重,赖先生在著作中是这么说的:
“1967年,四川泸州地区生产销售了第一批调配酒……搞得好的有资中糖酒公司的重龙酒,达川平昌的小角楼”;
“80年代生产的调配酒则更多,尤以沱牌曲酒厂的沱牌曲酒销售量最大,年销售量为(8-10)万吨”;
“90年代初,调配酒的质量越来越好,不以调配酒的本来面目出现,而是以传统固态法的名义在市场上销售,主要渠道是卖给名酒厂。
名酒厂的销势走俏,酒源不足,纷纷采取了以低价收购小酒厂的散酒来勾兑装瓶,贴上自己的名牌商标出售。
许多畅销酒厂跟着名酒厂学习,低价收购小酒厂的散酒。四川这种调配散酒大量销往省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0-100)万吨的调配散酒运往四川省外和省内各名酒厂”;
“调配白酒悄然兴起,到1994年,已占领了全国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
摘抄的这几段话,包含信息很丰富,大家看完必有收获。阿威聊一下自己的心得,对这几段话的理解是:
四川每年50~100万吨的“调配散酒”,以固态法的名义,大量销往省内外各酒厂,各酒厂用此勾兑装瓶,贴上自己的名牌商标出售。
1994年的时候,调配散酒就已经占领了全国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
那么,赖先生说的“调配散酒”是什么酒呢?
要弄明白“调配散酒”,还是得用赖先生的原文来解释,原文是:“调配技术是在勾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既然调配技术是在勾兑技术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赖先生对此也有详细阐述,原文如下。
勾兑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勾兑技术,是把同香型的酒先用尝评的方法分等定级,分门别类的存放,然后取长补短,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最后进行微量添加,即调味(但不允许添加非发酵的香料物质)”
调配技术:“调配酒的特点是进行勾兑时,不单可以在同香型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香型之间进行。必要时还添加非发酵物质,以实现所需要的香和味。”
这两段话里,赖先生指出了两个重点,其一是“香型”;其二是“非发酵的物质”。
这两条重若千钧,是勾兑与调配最核心的区别,区别是:勾兑必须是同香型之间进行,而调配可以在不同香型之间进行;勾兑不允许添加非发酵的香料物质,而调配允许。
区别开勾兑技术与调配技术的不同后,赖先生还给调配技术赋予了精准定义,他告诉我们,“这种新工艺生产的白酒,叫新型白酒”。
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读,因术语运用并不统一,也有人把新型白酒称之为新工艺白酒,把调配技术叫做调香技术。
总之,不管正着读还是反着读,新型白酒、新工艺白酒、调配酒、调香酒,说的都是一回事。
新型白酒其实并不算“新”,六十年代就已经广为人知,八十年代后期逐渐盛行,到了九十年,新型白酒迎来机遇,政策提倡,企业欢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形势一片大好。
赖先生透露:“1994年,调配白酒(新型白酒)已占白酒总销量的50%,也就是说,560万吨白酒中有近280万吨是新型白酒。”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新型白酒依然高歌猛进,据阿威亲见,如今新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乎想象,乍一看到数据实在难以置信,
油然而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之感。不过那是题外话,今后再谈,以免时下伤感。
由勾兑技术发展出调配技术,而调配技术,也叫新型白酒。
至此我们算弄明白了个大概,四川每年销往名酒厂的散酒,是调配散酒,而调配酒就是新型白酒。
新型白酒可以在不同香型之间勾兑,也可以添加非发酵物质。
可是,“不同香型”之间相互勾兑的,总还得是酒啊。非发酵的物质到底是添加到了什么里面,才成为新型白酒的?它的基础是什么?
赖先生著作里有答案,他明确说明了:“生产新型白酒的基础是食用酒精。”
赖先生还更具体地说明:“新型白酒主要用80%的液态法生产的酒精组成。”
读到这里大家各自总结吧,新型白酒是怎么回事,应该心中都有数了。
新型白酒的兴起,是全国性、行业性的一次重大变革,而四川白酒业,恰好处在行业分工中有利的位置。
如要全面的去了解这场变革,那可有的聊了,起码还得再独立一篇。但今天仅是辨析四川的调配散酒,自变革伊始,为什么全国都跑去四川买它?
搞清楚了新型白酒是什么,也就清楚了为什么酒厂都爱买四川的原酒,质量合格还便宜,物美价廉,并且以传统固态法的名义销售,自然皆大欢喜。
而无论是卖调配酒的,还是买调配酒的,他们谁也不会告诉我们交易的是什么?拿来又作什么用?
酒徒不明就里,只看到他们买来买去,却不谙其中机巧,因而误解颇多。所以粉丝酒友才有此一论,错把川酒当成酒厂产好酒的先决条件,
“不买川酒的酒厂都没好酒”,川酒天下第一。
事实上,说它天下第一也没错,起码销量上没哪个省能赶得上。各地酒厂欢迎的很,谁不喜欢这样的产品?
拿来做基酒,没有比它更好的了。实践证明,不应用新型白酒也不行,
赖先生总结说:“90年代,改勾兑技术为调配技术,改传统白酒工艺为新型白酒工艺,出现了新型白酒浪潮,散酒大流通的局面,冲击了白酒原始的传统工艺,推动了中国白酒的大发展”。
“近10年的实践证明,凡运用了新型白酒技术的企业,就得到发展,越来越好。
反之,企业的效率就越来越差,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哪怕是很有名的中国白酒企业也不例外。”
这就是潮流!浩浩荡荡。“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滔天巨浪之下,“很有名的中国白酒企业”也不过是一朵浪花,一滴水,无足轻重,只能随波逐流。
时势适然,无人能置身事外。何况新型白酒,也实实在在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成本控制,永远是企业的硬实力。
当然,诸君也不要过度联想,咱们谈的是为什么各地酒厂从四川买散酒,仅对四川卖往各地的散酒聊一聊,并不牵涉其他。
实际上新型白酒能玩的这么溜,恰恰也是因为川酒基本功扎实,行业足够大,能人足够多,不然新型白酒也不会如此发达。
真功夫肯定是有的,只不过花拳绣腿更受欢迎,因此看家本领很少用了,平常再难见到。大势所趋,奋蹄从者众。
形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会突然就改了走向,在赖先生看来,新型白酒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赖先生说:“白酒变革的内容,是科学的,它将从根本上改造白酒的生产工艺,使传统白酒生产工艺逐步被淘汰,并被逐渐发展的新型白酒生产工艺取而代之。”
赖先生还说:“新型白酒集团将逐步取代和超过传统白酒集团。”
赖先生还在著作里阐明了:“本书的基本观点是:新型白酒将必然崛起”。
阿威愚钝,跟不上潮流,所希望看到的未来,和赖先生的展望不一样。
当然,不管我阿威的期望如何,浪潮都会自顾自的去往它的方向。
但仍固执的以为,传统白酒的立锥之地总还是会有的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
虽然此时皖小城的天空,和川没啥两样。
浮云蔽日,暮霭沉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