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系列:预期差在于生态的而非人造的
发布时间:2021-6-9 13:20阅读:203
分享两个很有意思的案例。一个关于草原,一个关于珊瑚。
生态难以人造
案例一的主角是有生态学教父之称的奥尔多·利奥波德(下称:小奥)。
小奥所在的大学买了一个旧农场,打算在那里建立一个植物园。这家伙从小酷爱研究生物,于是说服了学校让他尝试把农场还原为草原。废弃的农场在接受了最后一次翻犁后,被小奥撒上行将绝迹的“草原种子”。
天真的小奥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做时间的朋友,农场迟早变成草原。小奥很努力。他和他的同事在大萧条时期仍然拼了命地维护这片农场,用一桶桶水和偶尔进行的间苗,养护了三百英亩新兴的草原植物。
殊不知,就像《三体》里说的,“给文明以岁月”不太行得通。
在他们地供养下,尽管草原植物生长茂盛,却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非草原杂草同样生长茂盛。这片农场无论覆盖上了什么,都不像是纯粹的草原的模样。树苗、欧亚舶来种、还有农场杂草,都与草原植物一起旺盛地生长。在最后一次耕耘又过了十年后,小奥终于明了,新生的“草原”只不过是个荒原混血儿。更糟糕的是,它慢慢变成一个杂草丛生的场地。
虽然后来小奥意识到了野火对于草原的重要性(烧毁草原植物的同时,更能大范围消灭外来物种),刻意引进了野火,但经过了数十年的火与太阳及冬雪的洗礼,今天的这片“草原”仍然不像“草原”。尤其是在边缘地带,“草原”几乎成了杂草的天下。
小奥后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可以刻意地大致拼凑出一个多样性生态(草原)的近似物。但是,几乎不可能再现一个自然演化而来的,各方面都真实、纯洁、完美的草原。
要素添加的顺序生死攸关
案例二的主角是海洋生物学家劳埃德·高梅兹(下称:小高)。
小高很长时间以来,在研究珊瑚礁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知道,珊瑚礁总是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总会让人联想起小丑鱼、巨型海蚌、以及其他光怪陆离的海洋微生物。对于这些生物而言,这里不只是一个游乐场景,而是它们的栖身之所。它们在这里吃喝玩乐啪啪啪,直到生命尽头,并带动族群共同进化。
珊瑚礁相当于陆地上的草原,也是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社区。
小高为了弄明白珊瑚礁的形成过程,起先一桶桶地把微生物倒进大塑料袋里搅合,按照不同地顺序逐个添加物种,但基本每次尝试都是无疾而终。
后来小高开始钻研细节,用了一年的时间,获得了演化方向正确的原始型珊瑚培养液。这个起始的培养液非常敏感,成分稍微错一点点,后面迎接的都是制造珊瑚的大溃败。
紧接着,小高又经过了多次失败,终于在启动项目5年之后,珊瑚的礁体才形成了逐步成型。又花了几年的时间,珊瑚礁才可以断粮,不再需要人为地给礁石上提供食物,以供养生态社区里的初级阶段生物——小鱼和无脊椎生物。唯一需要的,是阳光。
在这时,小高开始推演。他认为珊瑚礁满10岁时还会发生重大变化,那时礁石会发生融合,珊瑚会开始向下深深扎根进岩石中,然后岩石会因为这个动作破开很多小洞,以供更多生命体栖息,形成一个大型的生物群。
项目十年时,礁石融合确实如预期发生了。但让小高没预料到的是,原本主宰这块礁石的物种逐渐凋零。珊瑚礁起初时有大量的藻类,但10个月内,微藻类开始慢慢减少,某些很旺盛的海棉类生物突然冒出来。
“微藻类开始消失时,我吓尿了,反复复盘,但事实证明我没做错什么。后来海棉类冒出来时,我又复盘,我也完全不知道它们怎么出现的。”小高说道:“我所做的,只是非常细心地维护好群落地循环。”
小高花了十年,每天战战兢兢,最终还原出一个初级地珊瑚礁。这个事迹在他所在的学校广为流传,引来了很多业余爱好者。遗憾的是,虽然他们前仆后继,也购买了与小高雷同的,制造珊瑚需要的水溶气体、微量化学元素、微生物种群,还花重金复制了小高所用的光照,波浪模型等仪器,却全部无疾而终。
按小高的说法,常见的失误,往往在于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和节奏,来引入这些生物。那么顺序有多么要紧呢?小高的说法是,生死攸关。
两点启发
在老东看来,这两个案例有两点启发:
1、演化的巧合:良好生态是演化而来的,巧合性的占比很高,几乎不可能再造,因此是稀缺品,这是良好生态的第一道护城河。
2、要素的顺序:即使真可再造的,要素添加的顺序也性命攸关。一股脑把所有要素全部丢进去,挂彩的概率极高。这是良好生态得第二道护城河。
带着这这个认知,我们再来看看B站。
B站的演化巧合
B站最早是我国主流动漫社区A站的备胎,当时的A站服务器极其不稳定,各种网页打不开,于是如今被称为B站的“逸帝”的徐逸创立B站。很长一段时间内,B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网站,仅靠二次元和用户上传的一些二创为生。
长视频平台如爱腾优,特别是优酷土豆,也曾经萌生主推用户自主上传平台,复制Youtube的想法。但受制于当时中国的宽带网络条件,更受制于资本方要求,于是纷纷走上了买版权做大用户规模,复制Netflix的道路。彼时的B站,动漫和电影基本靠用户搬运,已经在小范围内开始流行,虽说各种资源应有尽有,但真的是一个盗版视频的平台。
若当时网络条件如今日,若非资本方的要求,若非一系列巧合因素,在当时占尽优势的长视频网站,几乎不可能把如此的一条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下称LTV)的赛道拱手让给哔哩哔哩一个小破站。就像草原的例子一样,良好生态是演化而来的,巧合性的占比很高,再造可行性很低。从前B站是幸运的,如今的B站是稀缺的。
同样的轨迹发生Youtube身上。
Youtube创业初期,也经历了非常长时间的“小破站”阶段,当时的Youtube用的人少,方向也在频繁调整,多年以后其创始人陈士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仍然感慨万千:
“Youtube的成功有三个幸运,首先是宽带技术在2005年年初开始普及;其次,Flash技术在2005年开始普及,并拥有了97%的市场占有率;再次,录影设施和技术也开始普及。”也就是说,人们有能力拍摄,拍摄之后容易展现,大量视频都可以被容纳播出,唯一需要讨论的是,人们到底有多么需要这些视频”
2011年,陈睿加入B站,后成为董事长和CEO,陈士骏所述的这些客观条件在随后几年已然被满足,B站迅速破圈,于是B站开始一骑绝尘,无论月活跃用户、正式会员、UP主数量都开始快速增长。


巧合的是,B站与Youtube发展轨迹还有非常多相似之处。
比如创始人陈士骏是我国台湾省人,继承了台湾温良恭俭让的传统,B站掌门人陈睿也有相同的秉性;再比如陈士骏加入Paypal,面向美国互联网顶级的大师如彼得蒂尔(《支付战争》+《创业维艰》+《联盟》+《从0到1》一系列经典硅谷书籍的主角)汇报,陈睿在金山时是雷军的左膀右臂。再比如他们都在相同客观环境即将成熟时创建/加入了对应公司:

再比如两家公司的发展上,Youtube在发展早期转成熟时,引入了红杉资本和谷歌作为股东,B站引入了腾讯和阿里作为股东;再比如Youtube开始转向知名时,是因为足球明星、政治家等开始加入平台,B站过去两年也逐渐引来了大批的明星、以及政治号(共青团,央视新闻,新华社,国家电网等等);还比如,两位创始人都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老东认为,B站符合巴菲特所说的“携巨资也无法复制”的商业模式。这个无法复制不仅表现在当前他的静态快照(比如有多少活跃用户,多少UP主)上,更表现在其演化至今的诸多巧合性。这个无法复制不仅表现在外人无法复制,而且表现在即使让CEO陈睿离开B站另起炉灶,也无法复制的生态进化历程上。
那么,B站生态的要素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B站的要素顺序
谈B站的生态要素,绕不开的是生态参与者,即用户的结构。B站用户按能级划分,有两个序列。一是常见的序列,从注册会员,到月活跃用户(下称MAU),再到付费用户;另一个序列,从注册会员,到正式会员,是支撑B站生态的重要循环,则值得细细说道。
B站是目前主流社区中唯一一个仍设置会员转正需要答题的。题库的范围从社区玩法、到社区共同语言、到社区价值观、到社区制度,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却是生态将行动、文化、道德、法律传递给用户的重要抓手。这些题目例如:

正式会员可以发弹幕、可以进行一键三连(点赞、投币、收藏),这些都是非正式会员(哪怕是付费会员)做不了的。他们构成了UP主动力的源泉。因此,赋予他们这些权力时,就要求正式会员已经具备对社区行动、文化、道德、法律的基本共识。
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认为,社会情景是参与者对某种社会现实达成的一种共识。换言之,从参与者个人来看,其进入每个社会情景时都是有具体而不同的期望的,而优秀的社会之所以存在,是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给重要的情景下的定义至少是大致重合的。
以大学选修课这个社会情景为例,A学生选某门课可能是因为他喜欢这个老师,B学生选某门课可能是因为他真的喜欢这个分支,C学生选某门课纯粹是因为他追求的女生选了,大家的兴趣出发点可能会有分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些兴趣可以在同一情景中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这是因为大家对“课堂”这个社会情景还是有基本共识的——得听课。这也是为何B站能承载那么多不同信仰不同兴趣的人,却不至于分崩离析。
倘若参与者对情景作出的界定分歧太大,某种形式的社会冲突就是必然,这样授课者就完全找不到授课的乐趣了。比如如果某些学生把课堂解释为派对,某些学生把课堂解释为菜市场,那么社区就会瓦解,就不存在社区的概念——而仅是视频APP。
“参考数据:在2020年,单个MAU平均每天花在B站上的时间在80分钟以上,为中国移动端应用最高之一,远高于2020年行业平均的29.8分钟。”
由此可见,能主导社区的这波人对社会情景有基本共识非常重要。答题是第一步,B站还通过推热门的算法,推广UP主的规则,线下活动的调性,惩罚机制等等,不断夯实正式会员的共识,使之能认同B站阳光、纯净、开放、追求知识、上进等普世价值观。
此时,我们再来看看B站生态的构成:
1、注册会员:B站没披露该数据,料想应该在3-4亿左右
2、MAU:2.23亿,其中86%是Z世代(35岁以下)的用户
3、正式会员:1.1亿,社区最重要的一批用户
4、付费用户:0.2亿,社区收入的主要来源
他们与UP主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于B站UP主为爱发电的多,他们收到正式会员的一键三连,收获了名望,并形成正式会员VS UP主等于55 VS 1的画面,该画面与大学课堂何其相像。台上的老师认真授课,地下的学生建了个群,熙熙攘攘地讨论(弹幕),对其认可的学生给出一键三连的奖励。UP主(老师)从弹幕中由获取灵感,下次改进课程。

就如珊瑚的例子一般,如果我们真要复制一个B站,生态要素添加的顺序和节奏至关重要。没有优质且有共识的正式会员,就没有优质的UP主,没有优质的UP主,又反过来没有活跃用户(或正式会员)向付费用户的转换,于是更没正式会员和UP主。
在珊瑚的例子中,小高花了十年,每天战战兢兢,最终才还原出一个初级地珊瑚礁。而在B站的例子中,也是依赖于时间,长年累月才积累下了一批有社区共识的正式会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赫赫有名的百万级别粉丝UP主(比如敖厂长)被竞争对手挖走后,仍会灰溜溜地回来,道歉并继续为爱发电。要素添加的顺序和节奏,是B站的第二道护城河。
总结
良好的生态并非是人造的,而是巧合地演化而出,极其稀缺,这是B站的第一道护城河。生态要素的添加和节奏生死攸关,错一步会引起生态崩塌,更强化了这种不可复制性,这是B站的第二道护城河。
生态一旦形成,生态中的要素会在其中川流不息,沉淀关系,形成有效的价值网络,具有非常强的飞轮效应,从而推动各项指标正向增长。更重要的是,如此平台的单用户价值不应以长视频单用户进行估值,而应该以生态平台(如社交)的单用户为基础进行估值。
生态的而非人造的,这是B站目前较大的预期差。
@今日话题 @Takun @潘亚军 $哔哩哔哩-SW(09626)$ $腾讯控股(00700)$ $快手-W(01024)$
B站系列之行业红利:契机,世俗文化逆转礼下庶人
B站系列之管理层:从Youtube创始人中能学到什么
作者:东先生
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期货什么是历史基差和预期基差?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