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SH:601919)交流纪要20210603
发布时间:2021-6-8 09:32阅读:398

1. 5月出口订单PMI下降至50以下,同时美西港口拥堵有所缓解,供需紧张短期是否有所缓解?能够根据目前客户订舱及公司掌握到的下游制造业客户订单需求,对于下半年行业供需景气度公司自身如何判断?
美线:
继续延续出货旺盛态势,虽然PMI下降,船东出货情绪未下降。
货品类变化:美线货物家居、机械(20%+),塑料制品(7.6%)。
前天晚上新报价:6月7日开始后两周,美西4700 USD每大箱(涨幅300 USD),美东6000 USD每大箱(涨幅400 USD)。货舱需求火爆,目前平均仓位利用率均超100%,回船40%。
未来预测:马士基对下半年市场看法代表了头部公司看法,全球局部区域有疫情波动,预计目前行情将会延续到下半年。如明年年初疫情有好转,家具、塑料制品货量将下降,但欧美经济政策放水会导致原材料等货量上升。
欧线:
6月1日~6月6日沿用上月底运价,西北欧运费8500USD+燃油附加费128USD +旺季附加费500USD;英国再加海运费500USD。
行业内小公司已经公布6月后续涨价计划,公司目前在研究。
2. 以美线为例,可以简单说一下目前船和箱子的周转率?疫情前美线船一个来回多少天,现在指标如何?以前一个箱子多少天周装一次,现在又如何?目前看物流堵塞问题有无根本改善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海外码头:目前需求火爆,一仓难求。周转率没有明显变化,平时美西一个来回需要42天,上周已延长至56天。欧线港口拥堵情况有所好转,但尚不触及质变。鹿特丹等候时间7~10天,地中海地区1~2天,如遇码头罢工,等候时间可能更长。
境内码头:整体船舶周转率下降,导致出现集中到港情况。广州疫情导致盐田港封港,改挂上海或宁波,增加华东压力。港方采取了应急措施,预知装卸计划,以安排大货量船只优先靠岸,缓解紧张态势。但实际运营数据显示情况仍较为糟糕。上海7.5万箱标准箱货物待中转,53%箱量超过7天未中转。新加坡4.6万箱标准箱货物待中转,近50%箱量超过7天未中转,而一季度已经调了9艘内贸船舶(2000箱~9000箱)过去。每周数据观测显示待中转箱量呈上升趋势,目前没有较好的解决措施,全行业已无多余运力。预计疫情过后,出货高峰过去,需求自然消退才可以解决困境。
3. 基于一个出口卖家端,以前美线就1000USD/TEU,现在加上附加费可能费用破万了,不知道物流费用/商品总价值以前是多少,现在是多少?是否看到一些需求被严重挤压?
定价时会综合考量货值、体积、重量,作相应调整,比如货值越高会相应上调。
附加费方面,长约短约不同。燃油附加费,长约(内部代码BUC)调价周期较长,即期(代码FCF)的水平参考欧线的128USD。
4. 公司是否可以观察到运输的货物中的品类情况?比如消费品中是以家电、家具、健身器材等大件耐用消费品为主,而服饰鞋履、日用品等小件非耐用品占比较小?
西北欧航线品类:机械及零部件13%,电机家电
13%,家居用品12%。西北欧回程装载率63%,较理想,原木及木制品28%,木浆11%,汽车及相关零配件11%。地中海与西北欧差不多,不同之处为地中海进口线上食材占5.7%。
提示:统计较为粗糙,不会逐票核对客户上报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原因是合同约定谎报瞒报的责任在于出货方。如需要了解精确信息,建议以海关总署为准。
5. 公司是否为跨境电商物流专门设立部门,公司能否区分跨境电商物流货物和传统外贸货物?服务环节会有所不同嘛?
跨境电商:跨境电商在船公司业务占比较小,因为货量装不满一个集装箱,需要船东或货代提供拼箱业务,而船东考虑到成本过于琐碎,占比很小,且需要高素质物流人才,所以拼箱业务一般由货代提供,船东只会对零星重点区域铺开拼箱业务。
数字化航运:是公司的现阶段重点。疫情带来的启示是减少人和人之间的交互,通过数字化减少传输中损失,提高传输效率。GSBN联合船公司、货代、码头运营商等,旨在建立数字化航运标准,以促进未来数字化航运发展。重点案例:对特斯拉开设一条龙全流程数字化绿色通道,包括电子化提单。出运前后将数据即传输到上海海关,抵达时装卸数据就已传输到码头方面,码头提前安排拖车将货拉到上海工厂,保证无缝连接,在最短时间内争取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未来此类绿色通道会越来越多。
6. 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副书记近期说要适时推出航运指数期货,这对行业有什么影响,是不是意味着以后运价波动性将有所下降?极端低价和低端高价都比较难出现?
没有明确实施细则,不方便做出评价。
去年9月开始,欧美航线即期运价节节攀升,欧线突破10000USD/大箱的历史高点;美线从去年9月开始保持3800~4500USD水平,但从今年5月开始,重新开始上升,两次报价均涨价。预计6月运价会出现分化,但在全行业产能利用到极限的情况下,价格波动不会影响各自市场份额。
监管部门肯定会推出一系列航运监管措施,如运价报备等。如未来推出航运指数期货对冲即期市场,有利于货主并帮助市场恢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疫情延续但未封网的情况下,运价会一直上升。公司还背负双循环的社会责任,希望稳定运价。
7. 公司有中欧班列业务嘛?中欧班列相比空运及航运的时效及运价如何,这块市场及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大嘛?
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作用很大,帮助运输很多防疫物资,法国、意大利第一批抗击疫情物资由中欧班列运抵,去年发送339列,运输量2.4万TEU。
中欧班列代表公司对新服务的尝试。公司服务类型有:(1)纯海运段,港到港;(2)中欧陆海快线;(3)中欧班列无损运输。海运时间长,收费低;中欧班列时间短,收费高。客户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服务,
8. 公司门到门、端到端目前发展情况,这块门到港的物流端盈利能力如何?感觉有点总资产的公司去做轻资产的货代业务,如何保证可以做成功?
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对于门到门、端到端业务目标达到总货量30%,目前还有一定差距。会积极拓展海外物流资源,如加强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物流板块之间协作,帮助公司拿到更多门到门货物量。
海运端服务同质化严重,各家均希望通过差异化服务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多业务量。中国本土公司在海外仍有发展空间,公司目前正在看潜在项目,比如可以作为枢纽港的码头、海外货运公司等。
9. 4月GSBN完成组建,有助于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有助于服务质量、降低信息交付、沟通成本,这个对于公司远期的基本面是什么影响?是有助于让公司的服务从其他船东脱颖而出,同时成本又领先竞争对手嘛?
见第5问。
10. 未来外贸货运量依然是维持个位数增长,疫情过后物流效率恢复,供给恢复增长,运价逐步回落,公司怎么看业绩长期的增长动力?
持续性高水准运价一定不可持续,目前情况史无前例。来自客户和货代的抱怨很多。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希望公司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公司目前做了很多探索,希望回归可持续发展模式。
11. 协议价目前在什么水平,涨幅多少?
欧线分为季度约和年度协议。季度约目前和即期运价差不多,年度协议占总体货量几个百分点,影响不大。
美线50%货量来自年度协议,在全年保持不变。可变的项目是燃油附加费,根据燃油情况每月更新。从今年来看签约量达50%。具体运价不方便透露,因为数值不具有可比性,今年协议内容和往年不同,往年属于量价互保协议(保证量越多价格约便宜),今年客户需要公司给予更多在仓位、出运后延伸段的保障,因此协议价相应上升。另外协议有保密条款。
12. 在财务数据方面,Q1美线ASP有所上升,但是公司表示没有涨价,是否有其他方面原因?过去两周美西SCFI走弱,是否由于监管不让涨价的压力?
行业全球高度市场化,定价不会由货物价值、监管部门监管(全世界没有监管部门可以对船公司运价进行督导)或船公司成本决定,决定定价的是固定航线上某个时间节点上运输的供求关系。比如,从上海到美国长滩港市场上共有10000TEU的可用仓位,所有货主的运输需求11000TEU,船东就有涨价基础。如果货量需求低于10000TEU,就会跌价。运价的持续推升是由于整个行业产能达到瓶颈,供不应求且需求不断扩张导致运价节节攀升。
由于公司是本土央企,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贸易流向为出口大于进口,需要保护出口企业的利益。
13. 公司向OOCL订的12艘船要等2023年交货,近两年新增运力问题如何解决?
12艘船预计交付时间为2023~2024年,目前没有新造船或购船的计划。
目前行业行情火爆,已向上下游传导:
(1)造船市场:反映没有船牌要排期,且相应提价,由于铜价上升,由1.3亿美金涨至1.6亿美金,涨幅较大。
(2)租船市场:8000TEU的船舶租金47000USD/天, 2500TEU的小船租金22500USD/天。
(3)集装箱:2019年一个集装箱造价1000USD ,一个月交货;现在3600~3800USD,两个月交货。集装箱方面公司具有优势,姐妹公司中远海发收购胜狮货柜的几个箱厂,去年下半年公司已经新造了18.2万TEU的新箱,今年还会继续造,保障出口运输方面需求。公司之前将箱位比控制在极限超低水平,1个仓位配1.4个集装箱。在平常年份,这样操作使公司在集装箱管理成本方面有优势。但是在疫情特殊情况下,很多集装箱滞留在欧美,好在有在姐妹公司的支持。
行业内各公司均没有多余运力。
14. 集装箱方面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主要运力瓶颈在船……
目前全行业航商都没有额外运力,想租船都租不到,想造船必须排队。目前行业内各公司的产能均达到极限。
15. 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如何?与海丰国际相比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与海丰国际服务的客户群不同。海丰国际强项在东南亚、东北亚中日中韩航线,战略性定位是区域性服务。
中远海控在东南亚的布局优先考虑为干线大船集疏运,如果有空闲运力,才会提供区域内服务。与海丰国际布局的出发点不同。
16. 印度、美国的疫情情况有所缓解,运输拐点是否会到来?
虽然目前行情与疫情息息相关,但是目前不好判断。产成品和消费品出货增加较大,挤压其他品类仓位,疫情过去后,产成品和消费品可能会有所下降。欧美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如基建计划,这样在原材料方面的需求就会增加,和产成品和消费品对冲。
17. 目前公司没有看到货量下降的迹象,对吗?
从单月数据来看,每周可用仓位在减少,会直接导致后续月份环比销量增长速度放缓,但是运价仍然保持高位。
18. 运价提升是否能够抵消销量?
目前不能做这种判断。
19. 今年收入良好,是否考虑偿还负债、分红或投建产能?
一季度现金700多亿人民币,确实使用了一部分现金来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收购东方海外后资产负债率达到76%),未来还会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本开支上,会有船舶进度款和造箱款(去年18WTEU,个人预计会突破20万,但一定会突破去年水平),以及港口建设款(港口进度会有所下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