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交流20210604
发布时间:2021-6-8 09:23阅读:194
目前医疗机构数量是有 684 家,海外是有 108 家国内的医疗机构有 448 家市医院,剩下的 100 多家是我们这两年布局的视光。上市公司体内的数量是 235家,基金旗下的是 341家。 2021Q1 相较 19 年,收入增长 56%,利润增长 84%,得益于自己努力、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消费者眼健康意识的一个觉醒。
近期: ①跟校企合作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先后与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天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那么我们在以后在医院的构建,学生的共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上面,都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年初集团首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科研工作站获批,打通了全链条的这种人才孵化的培养体系,从专科到本硕到博士都可以在自己的学院里完成。另外我们去年今年一年科研的成果也是非常丰硕的。也一直在用这种科技创新在推动我们的健康生态圈的发展。
另外,医疗质量是生命线,一直在完善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在集团层面成立了患者服务部,把法务部升格为法务监察中心。其次审计部升格为风控与审计中心,这样的话从集团层面从上到下的去对下面的医院进行风险的把控更规范,降低风险。举一个简单的数字上的例子,我们集团的这种白内障手术以后,术内的这种眼泪炎的发生率是 0.02%(三甲医院是 0.03%)。我们的玻切手术术后炎症发生率是 0.015%(三甲医院是 0.05%)。另外医嘱、处方的合格率等都是高于国家的三甲医院的标准的。
我们也在发挥专项优势,在青少年防控上面做了大量工作。整个集团下面有 53家医院是跟当地的政府签订了合作的协议,成为了当地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一个基地防控基地。去年也对 420 万多名这种青少年近视的患者做了动态的分析,关注他们的视力变化。希望从源头抓起去预防,建立完整的防控的体系。去年收购了 30 家医院,也实现了爱尔并购基金的一个成功的退出。扩大了我们整个行业的行业的地位,也扩大了我们的网络布局。
Q&A
医院内生增长的情况?
这几年长沙、沈阳、武汉、成都这些前十大医院都在在做同城分院,像长沙老院等成熟医院还是保持 15%左右的增长。在同城分院情况下老院还有这样的增长说明市场在不断扩大。
今年打算做的定增项目有 4 家医院是准备新建的,有 4 家是扩建。比如长沙扩建,之前的老院要搬到总部大楼去,目前长沙的年门诊量大概是 20 万,新建产能 100 万到 120 万的门诊量。
如果不扩建,产能瓶颈的体现是否主要是接诊量?
都会有,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医院都是人满为患的。我们一楼的布局都会给到视光中心,周末几乎都是这种中小学生过来配眼镜配 ok 镜的,楼上的床位到了旺季也要等的。
扩建后诊疗能力放大,而且中心医院会有面积做一些科研项目。
希望这 8 家龙头医院以后能覆盖周边 3~4 个省, 5~10 年之内每一家省会医院都做到当地的一流。
眼底病增速放缓的原因?屈光长期的趋势?
是因为去年有疫情的影响。屈光在国内的渗透率还是很低的,就相当于发达国
家的 1/4 左右。
未来屈光还会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安全性得到了验证,新的术式的加入,也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这几年的 icl 植入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产品的升级换代,更新也会带来一定的量的扩容。
欧美 ICL 做的不多,但激光手术做的多,半飞全飞都非常成熟。我们半飞全飞术种非常丰富。半飞有个术种加了一个角膜地形图,因为每个人的眼角膜它是就像指纹一样是一个独特的形状的,这样术后成像效果更好。
ICL 术式也很早就有,此前诊疗能力和专家团队的原因没推广,这几年这种我们的屈光的专家也是越来越多,反复认证后开展起来。
其实并不是说就是说越贵的越好,还是有适应症。
视光中心有多少在体内?
我们体内的数量应该是 80 多家,体外就 40 家左右。基本在做的比较好的地区布局视光门诊。并购基金旗下低线城市居多,受人口和 GDP 的影响。视光门诊几乎都是布局在成熟地区。长沙有六七家视光门诊。
视光门诊收入体量?
分地区也分规模,利润率非常高。
培育期一年多,长沙最早开业的门诊营收达到了 1000 万利润有 480 多万。新医院会低一些,两个 2019 年开业的年收入大概在 400-500 万,利润 100-200 万。我们在视光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把视光门诊打造成三张名片: ①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者, ②完美视觉的提供者, ③基础眼保健提供者。所以视光门诊区别于传统商业眼镜店,都拿了医医疗执业许可证,配备了这种基础眼病医生。
未来体外基金退出的节奏?
速度会渐渐慢下来,目前还是会用他们建设。其实现在集团自己也新建了,数量不是那么明显。从年报里面可以看得出新增加的投资的机构有多少。体外基金会越来越少,是体量比较小的。
8 家中心医院建设方面, 8 个区域市占率是什么水平?
没有具体数据,但是像长沙肯定是超过了我们湘雅附一附二附三。比如武汉爱尔老院(武汉有 4 家医院),老院基本上每年都还是保持了一个不错增长。市场应该在逐步的提升。
长沙新院门诊量扩大几倍,大概多久规划产能打满?
是按照 10 年规划做的,总部大楼给到了长沙 3.5 万平的面积。除了开医院在人才培养、视光的研究所也会用到这块医疗用地。
希望龙头医院能帮助地市级县级医院起到带动作用,在学术科研每个亚专科的细分的领域上能以龙头医院做标杆,把下面的医院做精做透。毕竟下面的医院有很多科室是没有开展的。
地市级医院的发展情况?
我们上两周去了衡阳和耒阳那边,衡阳医院老院开业十几年,当地的市占率达到了 60%以上。越是到下面地市县级市占率越高,竞争少了,公立医院不愿意大力发展眼科,医生和设备采购有局限。
在长沙这种城市里,考虑搬迁对增长的影响?
搬迁不是新做的事情,很多城市都经历过医院搬迁。长沙爱尔就一次搬迁,像衡阳经过 2~3 次的搬迁,慢慢的患者会带过去。
长沙不可能一下子搬到新院了,可能在老院还暂时会设门诊,能够门诊解决的就在门诊解决,需要住院了再引流到新院。一般当年可能会受一点影响,第二年基本就恢复了。
武汉爱尔现在的增长情况?
有不大的影响,主要影响一点白内障业务。同时重庆有位离职员工曝光的事件也对上半年有些影响,有的患者会犹豫。
屈光这种业务高考一考完迫切来做,没什么影响。
三焦点白内障的占比情况?
跟 19 年差不多,可能稍微高一点点。手术量占整体的比大概 7-8%左右。
白内障开始还是以防盲为主,高端晶体慢慢发展起来,以后在经济条件好的城市接受度会高一些,会有很大的前景。
现在咱们 ok 镜的占比多少?
收入占视光比 40%左右。 19 年 23%左右, 20 年差不多 30%。增长的速度还是挺快的。
有没有做得不太好的医院?
南京,上海可能也一般。有医疗高地的区域广州做的还可以,深圳做得也很好。未来我们诊疗能力提升以后做好是迟早的事情,上海也盈利了。
我们扩张中的医生供应能够保证?
眼科医生方面,我们从去年开始在不断跟大学/医院去共建合作。我们最开始设的中南大学爱尔学院每年招生的人数是受到了限制的,只给到了我们 30 个硕士, 10 个博士/年。通过和老牌院校合作,将来我们自己培养眼科医生。视光医生方面, 100 多所学院里有视光专业, 5 年制的 4 年制的 3 年制的都有,我们会让当地的医院去直接跟学院对接,然后这些学生就直接到爱尔来。毕业生其实也很愿意到爱尔来,公立上手的机会和接触的病例的机会很少,在爱尔成长要比公立医院快很多。
公立医院的副主任以上医生过来的多不多?
多。前几年我们还去主动的去挖医生,这几年有变化。医生的圈子不大有带动, aier 人才激励机制做得好,不光事业平台上能发展,评级或是发表论文也都可以做。主任医生也是可以评。现在也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硕导博导都可以自己去评。每个政府的人事厅下面去评时我们是一个单位。
股权激励方面费用的考量?
成本是按照 BS 模型。股票是是增资扩股了,增加了 7000 多万股。
ok 镜方面,医生会主动推荐款式吗?
不会,是根据检查结果来。
利润率近几年有提升,随着扩张会有怎样预期?
还会增长。
头几年推出的硬广比较多,这几年渠道也变了,比如直播形式节约一些成本费
用。同时从疫情开始,我们有很多这种销售活动改成线上了。视光门诊也基本不用打广告,很多患者是从医院引流过去的。
公司的薪酬制度?
薪酬基本是固定的工资加奖金加上股权激励,核心的骨干有合伙人计划。奖金肯定是跟业绩有挂钩的。
合伙人收益如何体现?
和效益挂钩,合伙人基本上都是体外的,我们推出并购基金的同时推出了合伙人。上级的医生是会会到下面的医院坐诊的。
我们采购权的归属?
集团有采购目录,大的东西在集团下面,小的东西可以由省区决策。包括人才引进,省要引进哪个科室哪个业务板块能引进多少人也是省区计划报到集团,集团统一调控,省区有规划灵活性。
医美业务的规划?
只是试点,长沙是有。我们不做整形医美而是眶周医美,是正常业务附带的,不是主要业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麻烦详细说明下爱尔眼科还能买吗?
请指教爱尔眼科现在适合买入吗?
咨询一下爱尔眼科现在还能买吗?
我现在想买点爱尔眼科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