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猪价遭遇“周期”魔咒?
发布时间:2021-6-7 20:56阅读:265
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年锐减了25%,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产能正稳步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疫情过后,国内生猪的存栏结构、价格走势、消费边际均产生较大的变化,造成市场对生猪价格的分析日益困难。
2021年初,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零星爆发生猪疫情,由于局部受损严重,造成市场对5月份以后的生猪出栏产生担忧,并预计5-6月份会有一波较大幅度的反弹,但事实上,猪肉价格自2021年1月以来,已连续下跌近5个月,下跌幅度达50%以上。但是随着出栏均重的居高不下、冻肉储备的持续施压以及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短期来看,猪价依然没有止跌反弹的迹象。
本文通过对历史猪周期的总结与分析,预计起始于2018年6月的本轮猪周期将结束于2022年末,意味着在2022年底前,生猪价格难以走出实质性的反转行情,进入6月份,外购仔猪、自繁自养企业全面进入亏损阶段,由于本轮“超级猪周期”的盈利幅度巨大,各养殖户、规模化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因此预计亏损持续的时间将会长于前两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价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猪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高猪价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猪价下跌,猪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养殖户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猪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图片
2006年以来的猪周期
图片
1、第一轮猪周期(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持续时间4年)
本轮周期,上行2年,下行2年。2006年初猪肉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由于承受不住长期亏损,大量养殖户选择永久退出,造成大量能繁母猪被淘汰。2006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3.6%,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2.6%。大规模产能损失后,生猪存栏量下降开始逐渐传导至猪肉供给端。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延缓了补栏节奏。基于以上原因,猪肉价格从2006年7月左右开始企稳反弹,2007年全国22个省市的猪肉平均价格为18.8元/公斤,较2006年上涨41%,叠加春节消费的因素,在2018年春节前后猪肉价格上涨至阶段性高点25.9元/公斤。此后,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其中2009年甲型H1N1(猪流感)疫情爆发、2010年出现瘦肉精和注水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了猪肉消费需求,加剧了猪肉价格下行的动能。2010年6月,全国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跌至15.5元/千克的低点。
2、第二轮猪周期(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持续时间4年)
本轮周期,上行15个月,下行周期32个月。本轮周期外部干扰因素较少,市场供给、需求是猪肉价格的主要推动力。上一轮周期中,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自2009年起开始下跌,按照孕期4个月、育肥6个月的时间推算,2010年生猪供给量开始受到影响,猪肉价格开始逐渐走高,2010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降低至周期内最低,一年左右后,猪肉价格迎来周期内高点30.4元/公斤。随着猪肉价格的走高,养殖户纷纷加大投入,此后猪肉价格再次进入到下跌通道,一直持续到2013年上半年。2013年5月,为了稳定猪肉价格,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开启冻肉收储工作,虽然短期内稳定了价格,但随后的反腐、打击“三公消费”,使得猪肉价格在2014年再次弱势下行。
图片
3、第三轮猪周期(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持续时间4年)
本轮周期,上行2年,下行2年。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并着力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划化、集约化程度,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生猪及母猪存栏明显下降,此外,2015年上半年爆发猪丹毒疫情使得猪肉供给进一步减少,刺激猪肉价格一直上涨到2016年5月。由于本轮周期受到政策面影响较大,提高了生猪养殖门槛,因此猪肉价格的上行并没有带动起生猪存栏量的上升。此轮周期对后期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规模化养殖提升生产效率,PSY、生猪出栏体重显著提高。随着2016年下半年生猪存栏回升,猪肉价格亦开始下降,并持续到2018年5月。
图片
4、第四轮猪周期(2018年6月至今)
本轮周期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6月份,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环保政策调整、生猪产品调运政策调整和生产周期性因素,与前几个周期有极大不同之处,呈现出涨幅大、波动剧烈等特点。2019年4月,非洲猪瘟造成的存栏的大幅下降影响到价格端,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3月,在春节消费的刺激下,全国22省市猪肉价格均价已达到51.2元/公斤,远远超过前两轮周期高点30元/公斤。随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价格逐步回落至2020年5月22日的42.21元/公斤。2020年底在需求持续恢复的背景下,猪肉价格再次反弹至前高附近。随着春节消费热情的消退,加之二次育肥、前期被动压栏的肥猪集中持续出栏,猪肉价格自2021年1月至今,开启了长达5个月的下跌之路。
图片
猪周期有何特点
1、猪周期的时间特征
一般而言,猪周期在3-4年左右,循环轨迹一般是: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
通过最近三轮猪周期总结,上涨时间与下跌时间基本相当,各包含两个完整的育肥周期(每个育肥周期包括4个月的怀孕期,1个月脯乳期,6个月育肥期),总计正好4年左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2021年初,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零星爆发生猪疫情,由于局部受损严重,造成市场对5月份以后的生猪出栏产生担忧,并预计5-6月份会有一波较大幅度的反弹,但事实上,猪肉价格自2021年1月以来,已连续下跌近5个月,下跌幅度达50%以上。但是随着出栏均重的居高不下、冻肉储备的持续施压以及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短期来看,猪价依然没有止跌反弹的迹象。
本文通过对历史猪周期的总结与分析,预计起始于2018年6月的本轮猪周期将结束于2022年末,意味着在2022年底前,生猪价格难以走出实质性的反转行情,进入6月份,外购仔猪、自繁自养企业全面进入亏损阶段,由于本轮“超级猪周期”的盈利幅度巨大,各养殖户、规模化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因此预计亏损持续的时间将会长于前两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价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猪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高猪价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猪价下跌,猪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养殖户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猪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图片
2006年以来的猪周期
图片
1、第一轮猪周期(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持续时间4年)
本轮周期,上行2年,下行2年。2006年初猪肉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由于承受不住长期亏损,大量养殖户选择永久退出,造成大量能繁母猪被淘汰。2006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3.6%,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2.6%。大规模产能损失后,生猪存栏量下降开始逐渐传导至猪肉供给端。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延缓了补栏节奏。基于以上原因,猪肉价格从2006年7月左右开始企稳反弹,2007年全国22个省市的猪肉平均价格为18.8元/公斤,较2006年上涨41%,叠加春节消费的因素,在2018年春节前后猪肉价格上涨至阶段性高点25.9元/公斤。此后,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其中2009年甲型H1N1(猪流感)疫情爆发、2010年出现瘦肉精和注水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了猪肉消费需求,加剧了猪肉价格下行的动能。2010年6月,全国22个省市猪肉平均价格跌至15.5元/千克的低点。
2、第二轮猪周期(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持续时间4年)
本轮周期,上行15个月,下行周期32个月。本轮周期外部干扰因素较少,市场供给、需求是猪肉价格的主要推动力。上一轮周期中,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自2009年起开始下跌,按照孕期4个月、育肥6个月的时间推算,2010年生猪供给量开始受到影响,猪肉价格开始逐渐走高,2010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降低至周期内最低,一年左右后,猪肉价格迎来周期内高点30.4元/公斤。随着猪肉价格的走高,养殖户纷纷加大投入,此后猪肉价格再次进入到下跌通道,一直持续到2013年上半年。2013年5月,为了稳定猪肉价格,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开启冻肉收储工作,虽然短期内稳定了价格,但随后的反腐、打击“三公消费”,使得猪肉价格在2014年再次弱势下行。
图片
3、第三轮猪周期(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持续时间4年)
本轮周期,上行2年,下行2年。自201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禁养规定,并着力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划化、集约化程度,导致大量散养户退出,生猪及母猪存栏明显下降,此外,2015年上半年爆发猪丹毒疫情使得猪肉供给进一步减少,刺激猪肉价格一直上涨到2016年5月。由于本轮周期受到政策面影响较大,提高了生猪养殖门槛,因此猪肉价格的上行并没有带动起生猪存栏量的上升。此轮周期对后期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规模化养殖提升生产效率,PSY、生猪出栏体重显著提高。随着2016年下半年生猪存栏回升,猪肉价格亦开始下降,并持续到2018年5月。
图片
4、第四轮猪周期(2018年6月至今)
本轮周期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6月份,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环保政策调整、生猪产品调运政策调整和生产周期性因素,与前几个周期有极大不同之处,呈现出涨幅大、波动剧烈等特点。2019年4月,非洲猪瘟造成的存栏的大幅下降影响到价格端,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3月,在春节消费的刺激下,全国22省市猪肉价格均价已达到51.2元/公斤,远远超过前两轮周期高点30元/公斤。随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价格逐步回落至2020年5月22日的42.21元/公斤。2020年底在需求持续恢复的背景下,猪肉价格再次反弹至前高附近。随着春节消费热情的消退,加之二次育肥、前期被动压栏的肥猪集中持续出栏,猪肉价格自2021年1月至今,开启了长达5个月的下跌之路。
图片
猪周期有何特点
1、猪周期的时间特征
一般而言,猪周期在3-4年左右,循环轨迹一般是: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
通过最近三轮猪周期总结,上涨时间与下跌时间基本相当,各包含两个完整的育肥周期(每个育肥周期包括4个月的怀孕期,1个月脯乳期,6个月育肥期),总计正好4年左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A股大盘为什么跌跌不休?
你好,A股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原因有很多种,目前来看有在筑底的嫌疑,以时间段走势为例,从2018年5月23日至今来看,一路在3100-3223点横盘调整区间下跌至近期最低点2691.02点,有着...
现在股市跌跌不休,那IPO能救市吗?
首先,股市的跌跌不休,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因素就可以拯救,或者逆转的。其次,不断的发行新股进行IPO,对大盘本身就是一个利空,因为新股越多,抽走的资金越多,那么大家会把钱用来申购新股,就会卖股票那供...
大盘跌跌不休,基金该如何操作?
你好,行情是相对而言的,建议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正规途径进行投资交易,注意风险控制,期货方面有需要可细聊。
面对现在跌跌不休的大盘,我们该怎么操作?
大盘跌了这么久,已经在底部不远,已经跌出不少有价值的股票,虽然大盘在阴跌,可以优选个股,今天大盘触底反弹,收个中阳,应该会有个不错的反弹。
跌跌不休,等待抉择
二月二,本应龙抬头!疲弱的A股却逆势而行,收盘下跌2.02%!沪指今日量能1418.1亿,量能较昨日继续萎缩。这几天的技术形态作用不大,尾盘主要是银行、保险、券商以及创业板个股回调的多,几乎是普跌下来。但是中国石油稳住2800点没跌破,大盘明日2850是压力位,而要是低开2800点的话,大盘短期内将继续回调,如果开盘在2800...
猪价跌跌不休
随着旺季临近,猪价不涨反跌。在现货疲软和临近交割的背景下,LH2401合约继续大幅收升水。针对现货“旺季不旺”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产能调减缓慢,标猪供应充足 从生猪生长的物理周期来看,当下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10个月后的生猪出栏量。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有小幅下降,但始终高于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生猪基础产能充裕。这决定了在没有大疫病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今年四季度生猪供应充足,猪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数...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