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天下无病的奇幻未来
发布时间:2021-6-2 09:36阅读:174
最近我听了一个访谈 ,是梁东采访尹烨。
尹烨是华大基因的CEO.
这勾起了我对这家企业的兴趣。
其中他在访谈中提到了几个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
1, 人类基本没有战胜过微生物
2, 接吻就能生产几千万个微生物的交换。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会产生夫妻像,可能就是微生物群在体内趋于一致的表现
3, 人只是宇宙其中的一个生物,其中的一个species
4, 生命观,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华大其实已经是非常成名的公司,源自我对微生物,生物学,分子学科的无知,我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企业,我到是研究过凯普生物,另外我也很清楚生物制药,大分子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看了很多美国科幻电影,基因可以突变,基因可以编辑,基因可以创造异能等等。
这些都令人神往。 我曾经也幻想过有人给我打一针,然后我变成了超人。
最近华大的联合创始人汪建发表过一个讲话,

其中他提到要搞天下无病,提到了日本的例子,
日本政府已经提出来构想,日本国民达到人均100岁。

这个还真是很吸引人的。我也想活100岁,那样的话,我的财富也许可以比肩巴菲特。
他说了一些重点, 例如:
影响健康的四大疾病:肿瘤/出生缺陷/传感染病/心脑血管疾病,占整个医疗费用的70~80%。这四种病,对应的基因层面的问题就是变异基因/致病基因/外来基因/易感基因。
我们华大基因能不能控制住这些传染病?从最早1995年实现HIV/AIDS诊断,到2003年的SARS病毒测序与诊断试剂盒,2009年的新型甲型流感H1N1测序,2011德国致死性大肠杆菌的测序,到2014年的非洲埃博拉病毒的检测与测序,到去年的新冠病毒全套方案,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华大基因始终在前线。去年在武汉,华大从最初每天只能做百人份检测,到后来一天能做100万人份。
华大抗疫的经历显示了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后来香港、北京、石家庄都是按照这个方式做,所以传染病是可以预测预防的。华大想把“火眼”建设成为可在全球复制推广、持续运营、平战结合的疾病检测和防控通用型平台。
华大做出生缺陷的防控,在深圳花了10年,把唐氏综合征基本上消灭了;在长沙全民覆盖,两年多就实现了基本消灭唐氏综合征。河北省、天津市、武汉市现在都在做这件事。我跟领导讲,20多年前张艺谋拍了一个片子《一个都不能少》,是上学一个不能少。现在要实现天下无病、少病,我们提出来:该检测的一个不少,可避免的一个不多。可避免的残疾,一个不能多。我们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合理合法的符合伦理的全世界出生缺陷最少的国家。新生儿缺陷这一块业务,还有一个强的竞争对手在做,就是凯普生物。
去年中国扶贫攻坚取得胜利,我们也提出了“天下无贫”。“贫”,地中海贫血。但地中海国家在2000年前后就基本上消灭了地中海贫血,现在这种疾病,在中国、东南亚的这些国家比较多见。我们希望在一带一路国家,把这些国家百姓的血红蛋白病全部给摁住了。华大在广西、云南做了试点,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然后找出来有没有便宜的办法给他进行治疗。华大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第一例患者从儿童医院伦理复审通过,经过华大伦理复审通过、患者知情同意,患者入院清髓,再进行细胞回输,复查等,已经在3月23日出院了,治疗效果好。
华大的项目到底是商业性的,民生性的,还是国家性的?我们在河北省173个县区实现了出生缺陷防控和耳聋基因检测全覆盖。河北省作为8000万人口的一个大省,可能会成为第一个没有唐氏综合征,和聋哑学校新生入学数量大大减少的省份。
传染病能够控制,心脏病也能控制。原来我以为自己很健康,结果一检查,发现颅底动脉血管已经有部分堵塞了,然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基本上消退了。1994年,我有一篇论文发表,提出血管堵了以后斑块是可以消退的。我花了27年,在自己身上证明,不要放支架,哪怕只要700块钱也不要放,因为它是可以预防的。
刚才讲的四大疾病,出生缺陷、传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病,都能防控得住。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新冠阳性率十万分之几,我们动不动就全民普查。肿瘤的发病率每年约10万分之300到400,出生缺陷率是约10万分之5000,都是核酸检测能够预先防控的疾病,为什么不做全民普查?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耳聋检测也是凯普生物在做。
另外我想讲一下华大很重要的脑科学计划、时空组计划。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先简单讲一讲生命起源,脑科学起源是什么。整个工业革命,整个社会进步,实际上可以按人类对温度的不同掌控来划分。石器时代,人可以用火了;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可以掌握1000-1500度的火了;铁器时代掌握的火大约1500多度,农业时代就进步了,工业时代掌握温度到2000多,再到人造小太阳,3亿多的温度,什么都能制造得出来。定义一下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能量、温度、物质转化和信息处理的认知及应用的进步史,是认知和掌握温度的故事。
我们把农业也定义一下,农业是基因控制下的能量转换。生命是什么?物质不灭,生命为什么会死呢?在我们的深海的项目里面,发现了3000~4000米的深海里面,有几千年的珊瑚,珊瑚是动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动物没有活过600年700年以上的,在深海里面为什么可以?200米以下的深海,什么都看不见,在黑暗中为什么会有生物?我们关于深海的生命起源的科研,现在已经做到负1千米、负5千米、负7千米。
我们想一想,有一个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有机的分子,有一个DNA的双螺旋,然后就有了细胞了,就有了人类。那么宇宙从哪儿来的?生命从哪儿来的?意识形态从哪儿来?精神从哪儿来?我们能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愿不愿意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华大在做的事情,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事情——是关于蚂蚁的。为什么蚁后不干活,雄蚁生下来就不干活,工蚁它就要去干活?工蚁也没人教它,却自动学会了干活。我们用时空组学的方法去研究蚂蚁的脑,发现调控飞行、视力和生殖行为的细胞类型在工蚁脑里就没有了。命运给工蚁嵌进了一生下来就会干活的基因,不用学习,硬件就已经带上“蚂蚁智能”。
基因是双螺旋,高等动物都是爹一半儿娘一半儿,形成一个受精卵,延续下去,就变成一个胎儿,就变成一个人。但是从同一个受精卵走过来,为什么有的变成头发呢?为什么有的变成鼻子呢?为什么有的变成脑袋呢?有没有一个时空秘钥控制着?关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生老病死,有没有时空秘钥、熵值,在调控着受精卵怎么发育的?不能老说龙生龙凤生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不一样?国家启动了脑科学计划,我们非常有幸成为脑科学计划的一个核心支撑。
** 我读到这一段,感觉自己的知识已经贫乏到无力。。。
我们希望把原来2050年的国家规划,提前到2035年,提前15年甚至20年完成。我们依托的就是时空组学技术。时空组学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它把时间的、空间的基因变化,和生老病死的过程,用大视场亚细胞分辨率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今年1月19号,我们把这个文章预印版发到网上,一下引起关注,是学术圈里的一声响雷。
再说肿瘤。一个肿瘤它到底是哪些细胞,哪些基因造成的?原来都做不到说清楚这些。现在我们能够实现全部的数字化,可以用组图,显示哪些细胞参与了,每一个细胞在什么周期。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过去短短的几个月,我们跟全国的前几大医院,还有重要的学校、科研院所都有合作,包括中国科学院。
我们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中心,当时的数据产出每天是以K为单位。后来我们希望做人类基因组计划,大家不同意,我们就从中科就变成了民科——民营科研机构。后来国家给我们专门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这时数据量到了兆(M),2007年的时候,这个数据量到了G。现在我们又做到每天是T水平,这样的量的数据产出是从来没有过的。
因此,未来医学、未来农业会是一个什么样,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的事迹在中学的生物教科书,中学的语文教科书,都出现过。诺贝尔奖博物馆的一把尺子上,记录着从1801年到2000年的200年间,每年选出的一个重大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其中最后一条,就是跟我们相关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未来华大会是什么样的?第一,华大有一个全世界小有名气的基础科学研究院。我们研究院发表的文章数目、被引用数目在全中国全球这个领域里面都是领先的。第二,华大是一个学院,跟南科大、哥本哈根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了很多研究生。另外,我们有一个上市公司,第二个正在审核过程中。
我们认为,看得见的人和生命的数字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结构,华大在重大疾病防控上,在健康长寿上,在未来农业上,都有不可思议的前景。
汪建大概就说了这些,听着还是挺玄乎的。仔细一想,可能有的地方也对。
他的愿景是,通过对基因的深入研究,消灭传染病,攻克癌症、艾滋病等绝症,而且他预计这已经不遥远了,将会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太容易让人激动的事情,也太容易让人怀疑,外界的质疑从未间断,生老病死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人能干预得了吗?汪建闻言立刻就反问:" 生老病死,为什么要听天由命呢?大家都说是自然规律,什么样的规律呢?"
他坚信自己的执着终有回报,而和他争论的人都还活在工业时代,他一再强调他不属于工业时代,因为在他看来经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即将到来的是生命时代。他正在从事下一个生命时代的事业,每日在当下和未来之间穿越。虽然年届古稀的他也很累,但依然斗志旺盛,倔强如初。
在汪建的世界观中,过往时代兴衰的洪流皆因 " 科技 " 带来,未来也将遵循这一定律。在下一代科技趋势中,他认为:" 幸福很难量化,美丽也是见仁见智,但健康和长寿是可以量化的。" 这也是华大基因研究的价值所在。
————————————————————————
回到这家企业, 看一下企业的本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说的略微通俗一点儿吧,
华大基因做了几个业务,简单一些的来说,
1, 新生儿的检测。看看哪里有没有毛病。这个部分和凯普竞争。
例如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遗传代谢疾病等,
2, 新冠病毒的检测从头到尾的一套东西,仪器,试剂,检测方案。这个和万孚,凯普竞争。
华大基因利用宏基因组学等多个技术平台对疑难危重感染进行检测和分析,建立了多种病原检测的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了不同客户人群多层次的检测需求,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新型冠状(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公司推出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抗原检测试剂盒在内的多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技术覆盖荧光PCR法、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胶体金法及荧光免疫层析法,满足不同地区及人群的疫情防控需求。
3, 肿瘤的一套检测,设备,试剂,肿瘤早筛等等。这一块业务可能和A股另外一个公司 - 艾德生物。
公司围绕多类肿瘤构建肿瘤“预、筛、诊、监”闭环,并通过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建立全面有效的防控体系。公司面向受检者提供癌症风险评估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用药指导和复发监测信息,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基于高通量测序、荧光PCR、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技术的检测试剂,并且与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开展致病机理发现、生物标志物开发、药物靶标确认和药物风险管控等全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业务和肿瘤临床研发业务。
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医学服务中重要应用还包括肿瘤防控基因检测。目前肿瘤辅助诊断手段包括分子检测(包含高通量测序)、质谱、免疫检测、生化检测等,各技术在应用场景上有所互补。我国肿瘤基因检测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尚未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肿瘤伴随诊断产业链的国内代表企业有华大基因、吉因加、燃石医学、泛生子、艾德生物等;国外代表企业包括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于2018年被Roche收购), Myriad Genetics、Guardant Health;在肿瘤早筛产业链的国内代表企业有华大数极、燃石医学、诺辉健康等,国外代表企业有Grail、Exact Sciences等。
4, 前面这几个业务和其他检测试剂公司有相通的地方,
而这个多组学大数据服务就有一些不太一样了,
公司率先面向合作伙伴提供多组学大数据服务,致力于成为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卓越合作伙伴,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和企业提供高质量、行业领先的多组学大数据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该服务面向的主要客户为以高校、研究性医院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以及以药企、育种公司等为代表的工业客户。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业务主要包含基因测序、质谱分析、生物数据库管理、数据云分析等标准化技术服务和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
5, 华大基因业务中最大体量的,其实是华大数据做的,精准医学这个领域的数据和相关配套服务,
公司在精准医学领域坚持“自主研发为主、生态合作为辅”的战略,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丰富的临床转化能力及高性能的自主平台,公司已经建立了以高通量测序平台、高分辨质谱平台为基础,传统检验平台为辅助,生命大数据为核心的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针对综合实力强、业务量大的医疗机构,公司可提供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临床应用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盒、高分辨质谱仪以及配套试剂盒、高性能大数据分析及储存平台,协助建立以测序技术和质谱技术为基础,以多组学大数据为核心的精准医学检测平台,实现科研、临床的一体化,加速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转化。
这几个业务,本质上,都是属于检测试剂,仪器,设备等领域,从业务的大体方向来说,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行业细分来看,属于ivd领域,
其在财报中披露的真正销售的东西,也是仪器和试剂,

也就是说,华大基因业务类似的公司还很多,
例如:
安图生物
万孚生物 ( 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和方案, 有竞争关系)
凯普生物(生育,新生儿检测,有竞争关系)
艾德生物(癌症伴随诊断,有竞争关系)
他们的客户群体也是基本重叠的,
例如华大的客户群来说,包括了,


只是华大基因可能,或许在基因相关的检测领域有跟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华大基因的业务,虽然在检测试剂,和其他ivd公司雷同,但是可能在这3个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如同财报中披露的,
多组学大数据服务方面,近年来,随着由华大自主测序平台引领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新的实验技术、高效的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利用多组学大数据精准指导人类医学、健康研究和动植物育种,了解地球生物多样性等应用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通道。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对深入挖掘基因大数据加大了投入。
合成业务方面,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融合性学科,它不仅用于分子水平上的基因(组)合成与编辑、元件开发与基因线路设计,而且其已经扩展至生物医药、天然产物合成、新能源生产及DNA存储等诸多领域。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检测等方面,合成生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对于寡核苷酸合成、基因合成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
精准医学的核心,是建立以基因组学为基础,包含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糖组学、金属组学等为一体的多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数据智能分析,以辅助甚至指导临床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控。在国家战略政策的引领下,国内外各类科研及临床机构竞相建立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多组学精准医学中心。自华大基因自主平台BGISEQ-500于2016年10月27日获得NMPA注册证以来,国内与公司合作的医院超过200家,配置超过400台华大自主测序平台。在海外,华大基因自主测序平台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行。近年来随着“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改革完善医用耗材(含体外诊断试剂)采购政策”等相关行业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技术自主可控、质量优、成本可控的医疗设备及试剂市场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因科技在科研领域的不断突破,带动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应用的全面兴起,如生物医学、生物材料、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特别是以基因检测作为核心技术支撑的精准医学更是成为其中的焦点,其代表性应用包括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基因遗传病检测为代表的生育健康方向、以遗传风险评估、伴随诊断、预测早筛、复发监测为代表的肿瘤防控方向和以宏基因组学的方式进行传染感染疾病的精准诊断方向。这些典型的应用不但在准确率、安全性、适用范围、可扩展性上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且随着检测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而不断普及。
公司在财报中进一步说,
基因测序技术在具备相对成本优势的前提下,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的检测技术。公司的自主平台基因测序仪具备快速、灵活、超高通量的特点,结合日益扩大的基因组数据库平台作为支撑,使得公司在测序领域能够实现成本可控,进而带来整体检测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覆盖更多的受益人群。目前公司已有多个可用于医学检测的测序平台BGISEQ-50、BGISEQ-500、MGISEQ-200、MGISEQ-2000、DNBSEQ-T7等,可用于医学检测的自动化样本处理设备MGISP-100、MGISP-100B、MGISP-960、MGISP-NE384、MGISP-NE32、MGISTP-7000、BGISP-300以及HALOS分析解读一体机平台等,可根据不同测序仪的性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迭代,以不同的测序仪匹配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形成多平台、多产品的梯次化布局,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为满足样本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列装了自主研发核心硬件以及控制系统的百万级检测通量全自动化平台,实现大样本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公司在临床应用产品迭代和储备方面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升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遗传病基因检测、CNV-seq染色体检测、辅助生殖基因检测、HPV分型基因检测、无创癌症筛查基因检测、肿瘤个体化诊疗和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基因检测,快速推进基于核心专利技术及人群大数据的生育健康、肿瘤筛查和感染防控等产品研发。报告期内,为解决各地区新冠检测通量不足的问题,公司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火眼”实验室在全球各地批量建成并高效协助各国疫情防控。为快速解决多国生物安全实验室不足的问题,公司参与设计了符合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新型气膜版“火眼”实验室,采用封闭气膜建筑模式,具备快速建造、快速布局的优势,应用于各国应急抗疫场景。
所以公司的解释在我来看,似乎是一个一点支撑,扩大到各个层面应用的这么一个模式,
基础是用基因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然后扩展到具体的应用,例如生育健康,癌症肿瘤筛查,感染(传染病)等等领域.
技术来看,基因检测属于分子诊断技术的一种。华大业务无论如何改变,都属于检测医疗器械(ivd)这个细分行业。
目前华大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在北京、天津、武汉、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医学检验所,并在香港、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设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实验室,已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境内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500多家;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3,000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主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市值513.8亿,2020年虽然华大获得了超速发展,但是这完全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增量,后续如何,还有许多不确定性。
如果横向比较凯普,安图,万孚,华大,或许又会看到不一样的角度,
例如:
华大 市值 513.8亿, 毛利润率63.56%,净利润率34.03%,预估2023年18亿纯利左右,
华大基因现金分红率6.66%左右。
安图 市值 520.79亿, 毛利润率57.46%,净利润率21.43%,预估2023年20亿纯利左右。安图现金分红率48.85%左右。
万孚生物 市值319.5亿,毛利润率70.5%, 净利润率21.88%,预估2023年利润16亿左右。万孚生物现金分红率26.74%左右。
凯普生物,市值88.93亿,毛利润率65.95%, 净利润率30.88%,预估2023年利润5.8亿左右。凯普现金分红率15%左右。
这么横向一比较,或者大家都有感觉了, 似乎吸引力也不是很大?
策略:无
附:华大基因发展历史:
1990 年代初,美国政府启动了 " 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汪建想把计划搬回中国
先把时针倒拨回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政府启动了 " 人类基因组计划 ",当时汪建在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他和几个留学生就想把这个计划搬回中国,为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 " 中国部分 ",他们建立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按照汪建的说法,刚开始建立华大时的心境是 " 四十不惑,学有所成,家中殷实,再创辉煌 "。他在 1998 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执行主任。1999 年,汪建等人代表中国向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交了注册申请,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日、德、法后的第六个加入该计划的国家。2003 年的抗击非典中,他们第一时间破译了 SARS 病毒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并向国家捐赠了 30 万份诊断试剂盒。
2007,华大基因团队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2007 年 10 月 11 日,年轻的华大团队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
2013 年,华大基因索性斥巨资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三大高通量测序仪制造商之一——完整基因组公司(CG)。此举不仅实现了基因测序仪器的国产化,也为华大基因引领全球基因组学的大数据和大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更为中国基因产业引领世界写下浓重的一笔。
汪建为华大基因设计的路线图是从 " 科技服务 " 走向 " 医学服务 ",最终目标是在基因测序和分析成本大幅度下降、生物大数据足够丰富后,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在常规诊疗中享受基因科技产业化成果的 " 人人服务 ",若干年后,也许你只要用几十元就可以测基因,知道自己的基因哪儿有问题,哪儿需要修改,从此告别疾病,健康长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是天津人无病,今48岁能买百万医疗保险吗?
想买个重疾险,今年28岁,无病史,有推荐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