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猪产业格局和行业胜出者
发布时间:2021-6-1 09:42阅读:274
最近看猪价炒股的投资者中蔓延着两种悲观情绪:
第一,是针对广大猪企的。猪价跌了,因为猪多了,说明大家都能养好猪,散户也能养好猪,大公司淘汰散户的逻辑被证伪,后面先倒下的是大猪企。
第二,是针对牧原的。认为牧原之所以赚得多,是因为去年买了很多仔猪,今后各大友商母猪仔猪自由了,牧原的唯一优势没有了,再加上重资产运营,会在本轮猪周期低谷中倒下。
下面我从未来生猪产业格局的角度谈一下为什么这两种观点是错的。
先说未来格局会是怎样的?有一个答案是确定的:现代养殖体系。这是在一号文件中提出的,也是各大会议文件中反复强调多次表态的。
好,什么是现代养殖体系?没有官方公开表述的定义,但是我在前面文章中经过对几份文件的分析,总结出现代养殖体系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科学育种;2.适度规模化;3.科学用料,饲料高效利用;4.废弃物资源化;5.有效防疫;6.合理用药
显然现在大部分散养户不具备以上以上条件。
那么未来的现在养殖体系会包含哪些群体呢?
1.自繁自养集团大场(牧原为例)
2.公司+农户(温氏为例)
3.规模场
4.得到专业技术和育种服务的高水平家庭农场
要淘汰的是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自己不行的,另一类是不被允许的。
所谓自己不行的,包括生物安全不过关的和养殖成本高的。所谓不被允许的,主要是环保不达标的,用地不合规的。
那么谁去谁留已经清楚了,我们再回去看前面两个问题。
第一个,散户活?大场死?no,no,no,都可以活也都可以死,归根结底看成本和资本。周期尚存,如何熬过低谷?要么你成本低,要么你有钱能扛得过。所以不要说什么大场还是散户。两类养殖者成本跨度都很大。
先说散户吧,有成本比牧原还低的,那就是高手,肯定能活下来,说不准其中还会诞生个未来的李英林、王印孙、张永好呢!但是也有那些这两年才进来,技术不过关,中过小非的,赊料养猪的,二次育肥的,高价抓仔猪的,这些会倒下。
在说集团大厂,要么你成本低,比如牧原,要么融资能力强比如新希望,而如正邦这种两头不沾还高杠杆的,悬。
第一个问题说完,将讲第二个。
牧原的优势仅仅是仔猪多?要问问为什么牧原仔猪多?本来温氏养猪最多,那仔猪应该最多才是,还不是非瘟防护不好,母猪都挂了很多造成的?那么非瘟就这样过去了?去年三季度业界也认为过去了吧?到了冬天不是又来一波?在说没了非瘟就没有猪病了?美国不是还搞了一波新蓝耳?只要生猪密度大,各种传染病早早晚晚还会来,上次小非,下次小美,在下次小欧,所以牧原的防非投入是有用的,况且,投入这么多,成本也还是业界最低嘛,这不是优势?
前两天猪业论坛,林印孙说牧原的二元回交根本就不是回交,那是一个配套系,我觉得有道理,否则不可能牧原玩儿不减效率,别人玩儿就要减效率,这难道不是优势?
再说老秦在人代会上关于低蛋白日粮的提案,行业豆粕用量18%,牧原只有10%,猪还养得一样好,这难道不是优势?
还有牧原已经给主产区大部分养殖产能配套了屠宰,在改调猪为调肉的背景下,这难道不是优势?
最后说说将来各类养殖者之间的关系。
优秀的散养户,会是如海大、大北农等公司的饲料客户,也会是如牧原、天邦等公司能繁和后备母猪客户。
规模场,会是海大、大北农等公司的饲料客户,也会是牧原、天邦等公司的纯种猪和能繁以及后备母猪客户。
所以说呀,投资猪你要看得远,不要天天盯着猪价!猪价不跌,还真看不出谁会养猪!
作者:河清三月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