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对话》20190714 农业高质量发展之生猪产业样本
发布时间:2021-5-31 11:07阅读:160
非洲猪瘟1921年在肯尼亚被首次确诊,今年刚好是第100年。100年了,猪瘟都没能被消灭,那么短期内就别对猪瘟疫苗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了。猪瘟常态化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主持人开场就问,非洲猪瘟来了之后大家的日子还好过吗?秦总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说,牧原打了一场硬仗,打赢了,现在信心满满。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时间,牧原就有效防控住了非洲猪瘟,并且是信心满满,从过去的2019、2020年的成绩倒推来看,秦总当时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信心满满。![]()

这就是牧原经过多年培育建立起来的二元回交育种体系。秦总表示,过去十多年很少从国外大批量引种,已经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实现了“猪芯片”的自主供应。

牧原这个育种思路是绝对正确的,育种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要育什么样的种?拿什么指标来评判优劣?这些一定要紧贴本国国情。后面铁骑力士的李总也指出了,国外的育种,他们的目标很多时候就是低成本、高效率,或者说是基于外国人自己的口味下的低成本、高效率。(中间天邦的老总就强调他们的种猪在全世界第三方的种猪公司的测定过程中胜出了,什么生长速度特别快,料肉比特别好。在他介绍时,我能从秦总的表情里看出来,秦总在说:哥们,路子错了,不是长得越快就好啊)后面秦总强调,每个国家的消费习惯不一样,对猪肉的口感和风味的喜好差异很大,这就是牧原决定自己沉下心来研究育种的原因。并且为此花了很大的代价: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秦总能通过养猪养到福布斯前10,这绝不是偶然!看得准,敢于干,一步步成就养猪霸业!
节目里关于猪周期也进行了讨论,主持人在秦总介绍完4年一个周期的规律后,问道:如果都是4年一个周期的话,那2022年应该又是一个底部?秦总微笑着点点头说:应该是这样。

为什么在出现非洲猪瘟这么大的扰动因素后,秦总还是判断这个4年一个轮回的猪周期还是会奏效呢?因为市场的力量太强大了,过去几次认为可能被各种原因打乱的猪周期最后都还是如约而至了。


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刻骨铭心的经历,使得秦总对这一轮非洲猪瘟冲击下的猪价判断更加理性,做出了跟大多数人不同的、被认为太过悲观的判断。

节目后半段,主持人让三位嘉宾对后续的猪价做个预测,画出各自的预测曲线。

这是天邦的预测,用主持人的话说,您这是要一飞冲天了。

这是铁骑力士的预测,主持人的原话:也是在很高位的继续上扬当中。

这是秦英林秦总当时的预测,他解释道:

天邦和铁骑力士的两位老总观点一致,不同意秦总的判断。

这是天邦的看法。

这是铁骑力士的观点。赞同天邦的,不同意牧原秦总的。
天邦和铁骑力士的判断理由是这次非温影响比以往更大,影响也更全面,不只是商品猪受影响种猪也受到重创等等,而秦总的判断就是基于不同利润率下市场的力量。最后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说,牧原秦总绝对称得上是中国养猪第一人,一个大学毕业就开始养猪,30年只做养猪一件事的人,和那些13、14年甚至非温后才开始养猪的人,其认知水平和高度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紧接着,主持人又抛出了一个话题,就是关于当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所处阶段的看法。就这个话题,秦总跟另外两位观点又不一样。天邦和铁骑力士都认为处于成长期,秦总认为已经到了转型期。


秦总从资本、生物防控,以及其他国家非温后的经验来阐述,有理有据。
最后是关于养殖模式的探讨。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秦总和另外两位又持有不同的观点。这一块内容去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笑了,真的,带点气愤,又带点嘲讽性质的笑。因为我觉得但凡是有点常识,在非温爆发后,都不会说公司+农户要比自繁自养好。农户在自家猪场散养和大型养殖场集中规模化养对比,哪种模式比较容易防住非温?管理会更规范?更适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更容易将产品标准化?生产效率更高?这还需要思考吗?只能说,另两位嘉宾是屁股决定脑袋,有点“鸭子死了嘴还硬”的感觉。尤其是天邦那位副总裁说自繁自养缺点时,那逻辑,简直不忍直视,三岁小孩都能听出是在胡扯。
整个节目下来,我发现同样是养猪,其认知水平和眼界高度真的是天壤之别。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我还没买入牧原,但是看完我基本就做出判断:如果中国未来会出现一家万亿市值的养猪企业,那一定是牧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