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厂研究员Will:如何正确地黑小米?
发布时间:2021-5-31 09:38阅读:252
如何正确地黑小米?首先要回答一下为什么写这个题目。
第一:本来关注了一批米黑,提醒自己兼听则明,要客观看待批评的意见。结果几个月下来非常失望,即便其中几个知名用户,也是为了黑而黑,逻辑错乱的让粮厂研究员连反驳的欲望都没有,还是亲自写一篇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地黑小米。
第二:上个星期粮厂研究员点评了小米集团2021年的一季报;很多朋友看完后说,前面写的挺好,就是为什么最后没有提高小米的目标股价,仍然维持28港元的价格中枢?其实粮厂研究员在写点评的时候特意回避了背后的逻辑,就是怕被大家误解。但问的人多了,还是写几句。
小米存在的问题其实很多,这篇文章不可能全都提到,就以刚刚发布的一季报为例,给米黑们打个样:
1. 季报虽然大超预期,但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小米集团的一季报确实大超预期,营收和调整后利润都创历史新高,但粮厂研究员认为正确的结果不代表正确的原因。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无论营收还是调整后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功于智能手机业务,录得营收514.9亿元和毛利66.3亿元,对比去年一季度为303.2亿元和毛利24.5亿元,毛利率从8.1%提升至12.9%。客观的说,手机出货量和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华为让出的市场,而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芯片短缺。
固然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但基于以上两个客观原因带来的智能手机业务增长,粮厂研究员认为没有什么好自豪的;而且随着时间变化,这些客观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反转。
2. 小米业务的倒飞轮效应和存在的问题。
小米集团的三大业务条线是智能手机、IoT和互联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逐级驱动的飞轮效应。简单来说,由智能手机作为核心入口,驱动IoT的连接设备和用户数量增长,再以用户和场景驱动互联网业务收入。
但是,拆分小米集团一季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手机、IoT和互联网业务的营收同比增幅分别是59.8%、40.5%和11.4%。问题一目了然,这个飞轮效应不是在放大,而是在缩小;而且结合第一点来看,利润的增长偏向于智能手机,而非互联网。
诚然互联网业务会滞后于手机和IoT业务增长,但这个季度的互联网增长不好,只能说明前几个季度的手机和IoT不行。理想的小米业务增幅应该是互联网>IoT>智能手机,这样雷军贴着成本卖硬件的逻辑才成立,资本市场也才会逐步接受小米的互联网属性。
要扭转倒飞轮的局面,需要解决两大类别的问题:(1)业务自身存在问题:例如手机的高端化和中国区线下问题、IoT业务的爆款和增长问题、互联网业务的严重偏科问题,时间原因就不展开说了;(2)业务之间的协同存在问题:手机和IoT、IoT和互联网的业务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驱动因素和机制,但目前看来传导链条非常模糊,更多的还是产品自己单兵作战。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粮厂研究员才决定维持28港元的中枢价格不变。
需要说明清楚的是:维持目标价不变,并不代表看空小米,相反粮厂研究员依然认为小米在正确的道路上,未来的确定性极强。
飞轮效应是逐级驱动的结果,因此基本盘“智能手机”的稳健至关重要,否则飞得越高,也会摔得越惨。随着小米持续提升产品力和开拓中国区线下,将通过自身实力真正牢固智能手机业务的基础,并将逐步驱动IoT和互联网业务的飞轮旋转。当三个飞轮都开始旋转的tipping point,粮厂研究员将大幅提升小米集团的目标价。
PS:小米起诉美国政府胜诉了,我也把全套的诉讼文件做了整理(每个文件都是粮厂研究员以5美金买回来的)。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诉讼”即可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