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年稳健盈利200万美元,只因遵守这一铁律!
发布时间:2021-5-28 21:50阅读:254
交易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评价一位交易员是否专业的首要准则不是他的盈利水平,而是他的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职业投资者来说,并不会过多在意某项资产的一时涨跌并非,而是将精力放在组合管理上,做组合管理最重要的也不全是让净值上涨,同时也要在不利的时候努力不让净值下跌。
风险控制历来都被视为职业交易员的必修课之一,很多著名的交易员也一直将风险控制作为交易决策中的重要指标。而其中一种名为“1%风险准则”的风险管理法则,更是被众多交易者追捧。
遵守这一准则,当交易员某日不在状态或经历严峻的市场环境时,资本损失将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时仍有获得丰厚月度回报的可能。
海外交易员Donald Darwin就是1%风险准则的坚决执行者和受益者,26岁便投身华尔街的他,在作为交易员的头三年中便取得了令人艳羡的业绩,盈利超200万美元。
交易初期,Donald也曾十分迷惘,曾在初涉交易的短短六个月便亏损数十万美元。这令他十分烦恼和困惑,后Donald冷静下来对自己半年的交易进行了梳理。
最终他发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不是因为其策略不当,而是自己忽略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了自己盈利的诀窍,除了自己扎实的操盘经验之外,他尤其强调了自己对风险的控制,即始终贯彻1%风险准则。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准则的魅力所在。
图片
1
图片
1%风险准则
遵循这一准则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在一笔交易中承担超过账户价值1%的风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次交易只用1%的交易账户金额进行交易。你可以在单次交易中用上自己的所有资金,甚至加上杠杆。
1%风险准则的意思是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防止任何一笔交易的损失超过1个百分点。
没有人能在每笔交易中都盈利,而1%风险准则能帮助交易者的资金在意外情况下不会大幅亏损。
试想一下,如果你每笔交易的风险为当前账户余额的1%,你需要在连续在100笔交易中均亏损才会让自己的账户清零。
Donald Darwin表示:如果新手交易员遵循1%风险准则,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交易一年后能够开始获得真正的盈利。
当然,在承担1%风险时,你应该同时为每笔交易设下1.5% - 2%的盈利目标。
在交易数天后,即便你的交易成功率在50%,也能获得几个点的回报。
假设你的账户中有30000美元,以1%风险准则为计算,那么你能够承担的单笔交易损失为300美元。
这样你就能够精确地知道自己的止损点位。
比如你在1.0000时买入头寸价值为3000美元的欧元/美元货币对并将杠杆设置为10倍,那么你的止损点就应设定在0.9900。
这种方法让你能够根据各种市场条件作出调整,无论市场是否稳定,依然能赚钱。该方法也适用于所有市场。
图片
2
图片
比例调整
交易账户低于10万美元的交易员通常会采用1%的规则。在持续盈利后,部分交易者会扩大这一风险比例,如增加到2%。
而对于10万美元以上的账户,Donald Darwin建议将风险比例进一步调低,如到0.5%乃至0.1%。因为仓位价值过大本质上就已经加大了交易的风险。
而对于短线交易,1%风险加大额头寸更是让整个仓位的敞口过大。
每位交易者都能找到一个让他们觉得舒服的这符合其交易市场流动性的百分比。
但无论你选择怎样的百分比,都应保持在2%以下,Donald Darwin强调。
图片
3
图片
长期盈利,笑到最后
遵循1%风险准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很好的回报。但从更为长期的时间段来看,你会发现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速度比其他人更快。
因为你在更小的亏损比例范围内,积累了更多的交易经验,并实践了自己的策略。
在那些新手交易员迅速亏光本钱后,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了笑到最后的王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对于职业投资者来说,并不会过多在意某项资产的一时涨跌并非,而是将精力放在组合管理上,做组合管理最重要的也不全是让净值上涨,同时也要在不利的时候努力不让净值下跌。
风险控制历来都被视为职业交易员的必修课之一,很多著名的交易员也一直将风险控制作为交易决策中的重要指标。而其中一种名为“1%风险准则”的风险管理法则,更是被众多交易者追捧。
遵守这一准则,当交易员某日不在状态或经历严峻的市场环境时,资本损失将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时仍有获得丰厚月度回报的可能。
海外交易员Donald Darwin就是1%风险准则的坚决执行者和受益者,26岁便投身华尔街的他,在作为交易员的头三年中便取得了令人艳羡的业绩,盈利超200万美元。
交易初期,Donald也曾十分迷惘,曾在初涉交易的短短六个月便亏损数十万美元。这令他十分烦恼和困惑,后Donald冷静下来对自己半年的交易进行了梳理。
最终他发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不是因为其策略不当,而是自己忽略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了自己盈利的诀窍,除了自己扎实的操盘经验之外,他尤其强调了自己对风险的控制,即始终贯彻1%风险准则。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准则的魅力所在。
图片
1
图片
1%风险准则
遵循这一准则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在一笔交易中承担超过账户价值1%的风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次交易只用1%的交易账户金额进行交易。你可以在单次交易中用上自己的所有资金,甚至加上杠杆。
1%风险准则的意思是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防止任何一笔交易的损失超过1个百分点。
没有人能在每笔交易中都盈利,而1%风险准则能帮助交易者的资金在意外情况下不会大幅亏损。
试想一下,如果你每笔交易的风险为当前账户余额的1%,你需要在连续在100笔交易中均亏损才会让自己的账户清零。
Donald Darwin表示:如果新手交易员遵循1%风险准则,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交易一年后能够开始获得真正的盈利。
当然,在承担1%风险时,你应该同时为每笔交易设下1.5% - 2%的盈利目标。
在交易数天后,即便你的交易成功率在50%,也能获得几个点的回报。
假设你的账户中有30000美元,以1%风险准则为计算,那么你能够承担的单笔交易损失为300美元。
这样你就能够精确地知道自己的止损点位。
比如你在1.0000时买入头寸价值为3000美元的欧元/美元货币对并将杠杆设置为10倍,那么你的止损点就应设定在0.9900。
这种方法让你能够根据各种市场条件作出调整,无论市场是否稳定,依然能赚钱。该方法也适用于所有市场。
图片
2
图片
比例调整
交易账户低于10万美元的交易员通常会采用1%的规则。在持续盈利后,部分交易者会扩大这一风险比例,如增加到2%。
而对于10万美元以上的账户,Donald Darwin建议将风险比例进一步调低,如到0.5%乃至0.1%。因为仓位价值过大本质上就已经加大了交易的风险。
而对于短线交易,1%风险加大额头寸更是让整个仓位的敞口过大。
每位交易者都能找到一个让他们觉得舒服的这符合其交易市场流动性的百分比。
但无论你选择怎样的百分比,都应保持在2%以下,Donald Darwin强调。
图片
3
图片
长期盈利,笑到最后
遵循1%风险准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很好的回报。但从更为长期的时间段来看,你会发现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速度比其他人更快。
因为你在更小的亏损比例范围内,积累了更多的交易经验,并实践了自己的策略。
在那些新手交易员迅速亏光本钱后,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了笑到最后的王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基金投资中需要遵循的铁律有哪些?
最简单的铁律就是,大盘点位低的时候大胆建仓,牛市大涨后,及时离场
炒股高手遵循的7条铁律?
您好,炒股一旦顿悟,生涯就像开了挂。在股市,真正的高手不一定体现在技术有多厉害,而是他们的共性是严格遵循这7点铁律。1,试盘大多在下午。很多股票在拉升前,主力会通过突然拉升的...
有什么股市悟出的炒股铁律?
您好,及时止损。股票开户转户佣金.5左右,量大万一,祝你投资愉快
现货原油投资的铁律是什么?
你好,现货原油投资的铁律是什么?现货风险很大
他3年稳健盈利200万美元,只因遵守这一铁律
交易业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评价一位交易员是否专业的首要准则不是他的盈利水平,而是他的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职业投资者来说,并不会过多在意某项资产的一时涨跌并非,而是将精力放在组合管理上,做组合管理最重要的也不全是让净值上涨,同时也要在不利的时候努力不让净值下跌。
风险控制历来都被视为职业交易员的必修课之一,很多著名的交易员也一直将风险控制作为交易决策中的重要指标。而其中一种名为“1%风险准则”的风险管理法则,更是被众多交易者追捧。
遵守这一准则,当交...
三百万美元的盈利
前一章,我介绍了由于自己缺乏耐心等待时机而错过了一次重大机会,如果抓住这次机会,本来会捕获不俗的利润。现在,我应当描述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一回我耐心等待事态进一步发展,直到关键的心理时刻到来。 1924年夏,小麦已经到达我所说的关键点,因此我入市买进,第一笔单子买进5百万蒲式耳。当时,小麦市场极为庞大...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