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离顶部还有多久?
发布时间:2021-5-28 21:44阅读:281
01
为什么不用大宗商品离顶部还有“多远”?
因为在现在这种情绪癫狂的情形下,幅度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也许下周、下下周行情就会急转直下,但如果剩下的几天每天大幅拉涨甚至涨停,对做空者仍旧是一个噩梦,空进去的话,坟头草肯定不止两尺高。
对一个坚持“安全边际”的投资人来说,此时研究涨跌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清醒的人不会在情绪“亢奋上升”的阶段买入,1000元/吨的铁矿石他不会买入,1300更不会买。也没有优秀的投资家是靠预测未来而“基业长青”的,因为任何预测都有两段:第一段是预测未来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第二段是预测未来不及预期的可能情况,预测前者已经很难,后者则更难,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这是1和100的区别,绝大多数预测者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好1,所以任何一个审慎的投资组合,与其说是押注未来,不如说是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大宗商品已经持续上涨了超过14个月,油脂、铁矿、精炼铜、电解铝、动力煤的同比涨幅都接近或者超过了100%,部分行业已经出现“面比面粉贵”的诡异情况,上下游价格严重倒挂,但因为疫苗普及背景下的需求复苏,下游企业不得不咬着牙补库,从一季报就可以看出来,下游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改善有限,原料库存吞噬了很大一笔资金。
涨价幅度超过需求改善的幅度,对股市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A股市场很大概率还不到重新上涨的时候:在大宗商品加速上涨的时候,股市往往陷入两难困境,原料上涨会推高成本,压缩现金流,同时压制下游需求,而当原料价格见顶后快速下跌时,又会造成比较大的存货减值损失,上下游也会产生观望情绪,尤其是现在的复苏并不稳定,疫情时不时的冲击一波。
所以此时无论商品见不见顶,股市都很难有行情,维持震荡或者干脆掉头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小。
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债市、汇率的波动都系于大宗商品一身,不把当前的大宗商品研究清楚,投资是没有办法做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当前的大宗商品离顶部还有多久?
研究大宗商品必谈供需,实际上对长期三五年来说,当然供需更加重要,尤其是供给。
但对中短期,尤其是一年内的走势来说,弹性远比供需重要,比如现在的大宗商品,宏观分析师们一边倒的认为是货币超发的结果,而产业中人却一致认为是因为供需失衡。
02
为什么宏观和微观会有这么大的偏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宏观需求远没有商品价格表现的那么“炸裂”,只能算“平平无奇”。比如大型企业PMI新订单数据(大型企业离大宗商品更近),今年一季度甚至还有所回落,这说明需求恢复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掩盖在数据下的,是上游在大口的吃肉,下游却在持续的流血。
图片
PMI:新订单:大型企业
但另一个数据却在一定程度揭示了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的原因,或者大宗商品飙涨的结果——新订单在减少,但原料库存却在激增:
图片
PMI:原材料库:大型企业
整个过程变成了一种自我强化:企业越补库,大宗商品价格越涨,同时大宗商品越是上涨,企业的跟风或者恐慌心里又逼着他们进一步补库。但这个过程终究会走到终点,一旦企业的现金流不允许企业继续补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退出这游戏。
图片
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考虑到PMI是一个环比(对数)指标,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压力的变化,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标,在这个意义上几乎是市面上最好的“震荡指标”。从过去20年的数据变化来看,70%几乎是一道不能被逾越的坎:
2008年大宗商品牛市在短暂超过70%后陡转直下,尽管其中有很多的阴差阳错,比如次贷危机的爆发;2010、2011年两次触及70%的时间,几乎完美对应当时的阶段性顶部;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16年底和2017年三季度末,工业品走势几乎在数据触及70%时就“打卡”见顶。
图片
文华工业品指数
哪怕纯粹站在对历史进行归纳的角度,当前大宗商品的这个位置也值得投资者警惕,因为这个“70魔咒”在过去的命中率为100%,没有失手过一次。
换句话说,大宗商品阶段性见顶的概率,此时此刻比过去一年的任何时候都大。
产业细节派的人肯定不认可这个结果,在他们看来,市面上依旧一货难求,原料价格几乎一日三变。
但从任何角度看,现货市场都是最滞后的一个市场,或者说处在整个“价格长鞭”的尾端,因为商品价格的传导,是从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市场,从不自由市场传导到自由市场,从大型企业传导到中小学企业和贸易商。因此现货微观市场氛围,在多数时候被当做“情绪指标”“验证指标”,而非领先指标。
现货市场的需求,也不全是真实的,或者说和金融市场别无二致,企业会过分补库,上游和贸易商会囤货待涨,部分仓储企业也会对价格进行投机套利。
03
为什么大宗商品的价格弹性比供需重要?
因为价格弹性是一种资源,而危机会冲击这种资源的“储量”。去年8月份之前,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快速去库存,而就在2021年之前,企业也没有补充原料库存。这不难理解,在8月份之前,宏观经济不确定,企业因为没有营收,现金流非常紧张,所以一直在主动去库存;而8月份以后,需求复苏的幅度高于补库意愿上升的速度,所以又在缓慢的被动去库;直到今年初,宏观复苏火热叠加价格持续上涨,于是企业开始主动的大量补库,所以最近大宗商品的走势开始加速,斜率开始变得陡峭。
实际上,现货市场的情绪变化,和期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没有什么不同:从将信将疑,到被动躺平,然后再到主动追赶。
那么大宗商品会不会一头栽倒进入熊市?
任何一波危机复苏型的商品牛市,一般都是以白银飙涨收尾。
原因很简单,在通胀属性上,白银对滞胀最敏感,在流动性上,白银是最边缘的流动性溢出标的,在消费属性上,白银的消费集中在最下游,且整个消费应用高度零散,想要靠工业需求推动价格上涨难之又难,但如果宽松或者通胀不够猛烈,白银也很难“觉醒”金融属性。
所以白银想要暴涨,一定是通胀高企,流动性宽松,需求改善明显三个原因之一。
图片
CMX白银价格指数
在多数时候,主导白银价格的,是它的工业消费属性,因此在绝大多数时间,白银都是大宗商品市场“最性冷淡的牛皮糖”,阴跌慢涨是它的常态,在流动性高度宽松或者通胀不可收拾的时候,白银的金融属性会“突然觉醒”,然后开始猛烈的补涨。
所以一波宽松复苏背景下的整体性牛市,如果白银价格没有补涨,那牛市肯定还没有结束。
从库存周期的变动中也很好理解,现在无疑是处在主动补库期:需求仍旧在复苏,偶尔的疫情反弹只是复苏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改变不了整个经济复苏的大势,而库存周期的下一个阶段——主动去库,一般只会发生在经济复苏的尾声。
大宗商品,说到底是需求决定方向,供给决定幅度。在复苏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只会阶段性的见顶。
宏观分析的难处在于,总会有无数的因素和指标等着你纳入,而且每个看起来都是符合逻辑和情理的。优秀的宏观分析,不是结果多么有预见性,而是其选用的素材精炼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叶落而知秋,重要的是找到对的那片叶子。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大宗商品”,可获得关于大宗商品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为什么不用大宗商品离顶部还有“多远”?
因为在现在这种情绪癫狂的情形下,幅度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也许下周、下下周行情就会急转直下,但如果剩下的几天每天大幅拉涨甚至涨停,对做空者仍旧是一个噩梦,空进去的话,坟头草肯定不止两尺高。
对一个坚持“安全边际”的投资人来说,此时研究涨跌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清醒的人不会在情绪“亢奋上升”的阶段买入,1000元/吨的铁矿石他不会买入,1300更不会买。也没有优秀的投资家是靠预测未来而“基业长青”的,因为任何预测都有两段:第一段是预测未来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第二段是预测未来不及预期的可能情况,预测前者已经很难,后者则更难,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这是1和100的区别,绝大多数预测者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好1,所以任何一个审慎的投资组合,与其说是押注未来,不如说是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大宗商品已经持续上涨了超过14个月,油脂、铁矿、精炼铜、电解铝、动力煤的同比涨幅都接近或者超过了100%,部分行业已经出现“面比面粉贵”的诡异情况,上下游价格严重倒挂,但因为疫苗普及背景下的需求复苏,下游企业不得不咬着牙补库,从一季报就可以看出来,下游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改善有限,原料库存吞噬了很大一笔资金。
涨价幅度超过需求改善的幅度,对股市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A股市场很大概率还不到重新上涨的时候:在大宗商品加速上涨的时候,股市往往陷入两难困境,原料上涨会推高成本,压缩现金流,同时压制下游需求,而当原料价格见顶后快速下跌时,又会造成比较大的存货减值损失,上下游也会产生观望情绪,尤其是现在的复苏并不稳定,疫情时不时的冲击一波。
所以此时无论商品见不见顶,股市都很难有行情,维持震荡或者干脆掉头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小。
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债市、汇率的波动都系于大宗商品一身,不把当前的大宗商品研究清楚,投资是没有办法做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当前的大宗商品离顶部还有多久?
研究大宗商品必谈供需,实际上对长期三五年来说,当然供需更加重要,尤其是供给。
但对中短期,尤其是一年内的走势来说,弹性远比供需重要,比如现在的大宗商品,宏观分析师们一边倒的认为是货币超发的结果,而产业中人却一致认为是因为供需失衡。
02
为什么宏观和微观会有这么大的偏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宏观需求远没有商品价格表现的那么“炸裂”,只能算“平平无奇”。比如大型企业PMI新订单数据(大型企业离大宗商品更近),今年一季度甚至还有所回落,这说明需求恢复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掩盖在数据下的,是上游在大口的吃肉,下游却在持续的流血。
图片
PMI:新订单:大型企业
但另一个数据却在一定程度揭示了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的原因,或者大宗商品飙涨的结果——新订单在减少,但原料库存却在激增:
图片
PMI:原材料库:大型企业
整个过程变成了一种自我强化:企业越补库,大宗商品价格越涨,同时大宗商品越是上涨,企业的跟风或者恐慌心里又逼着他们进一步补库。但这个过程终究会走到终点,一旦企业的现金流不允许企业继续补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退出这游戏。
图片
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考虑到PMI是一个环比(对数)指标,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压力的变化,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标,在这个意义上几乎是市面上最好的“震荡指标”。从过去20年的数据变化来看,70%几乎是一道不能被逾越的坎:
2008年大宗商品牛市在短暂超过70%后陡转直下,尽管其中有很多的阴差阳错,比如次贷危机的爆发;2010、2011年两次触及70%的时间,几乎完美对应当时的阶段性顶部;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16年底和2017年三季度末,工业品走势几乎在数据触及70%时就“打卡”见顶。
图片
文华工业品指数
哪怕纯粹站在对历史进行归纳的角度,当前大宗商品的这个位置也值得投资者警惕,因为这个“70魔咒”在过去的命中率为100%,没有失手过一次。
换句话说,大宗商品阶段性见顶的概率,此时此刻比过去一年的任何时候都大。
产业细节派的人肯定不认可这个结果,在他们看来,市面上依旧一货难求,原料价格几乎一日三变。
但从任何角度看,现货市场都是最滞后的一个市场,或者说处在整个“价格长鞭”的尾端,因为商品价格的传导,是从金融市场传导到实体市场,从不自由市场传导到自由市场,从大型企业传导到中小学企业和贸易商。因此现货微观市场氛围,在多数时候被当做“情绪指标”“验证指标”,而非领先指标。
现货市场的需求,也不全是真实的,或者说和金融市场别无二致,企业会过分补库,上游和贸易商会囤货待涨,部分仓储企业也会对价格进行投机套利。
03
为什么大宗商品的价格弹性比供需重要?
因为价格弹性是一种资源,而危机会冲击这种资源的“储量”。去年8月份之前,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快速去库存,而就在2021年之前,企业也没有补充原料库存。这不难理解,在8月份之前,宏观经济不确定,企业因为没有营收,现金流非常紧张,所以一直在主动去库存;而8月份以后,需求复苏的幅度高于补库意愿上升的速度,所以又在缓慢的被动去库;直到今年初,宏观复苏火热叠加价格持续上涨,于是企业开始主动的大量补库,所以最近大宗商品的走势开始加速,斜率开始变得陡峭。
实际上,现货市场的情绪变化,和期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没有什么不同:从将信将疑,到被动躺平,然后再到主动追赶。
那么大宗商品会不会一头栽倒进入熊市?
任何一波危机复苏型的商品牛市,一般都是以白银飙涨收尾。
原因很简单,在通胀属性上,白银对滞胀最敏感,在流动性上,白银是最边缘的流动性溢出标的,在消费属性上,白银的消费集中在最下游,且整个消费应用高度零散,想要靠工业需求推动价格上涨难之又难,但如果宽松或者通胀不够猛烈,白银也很难“觉醒”金融属性。
所以白银想要暴涨,一定是通胀高企,流动性宽松,需求改善明显三个原因之一。
图片
CMX白银价格指数
在多数时候,主导白银价格的,是它的工业消费属性,因此在绝大多数时间,白银都是大宗商品市场“最性冷淡的牛皮糖”,阴跌慢涨是它的常态,在流动性高度宽松或者通胀不可收拾的时候,白银的金融属性会“突然觉醒”,然后开始猛烈的补涨。
所以一波宽松复苏背景下的整体性牛市,如果白银价格没有补涨,那牛市肯定还没有结束。
从库存周期的变动中也很好理解,现在无疑是处在主动补库期:需求仍旧在复苏,偶尔的疫情反弹只是复苏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改变不了整个经济复苏的大势,而库存周期的下一个阶段——主动去库,一般只会发生在经济复苏的尾声。
大宗商品,说到底是需求决定方向,供给决定幅度。在复苏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只会阶段性的见顶。
宏观分析的难处在于,总会有无数的因素和指标等着你纳入,而且每个看起来都是符合逻辑和情理的。优秀的宏观分析,不是结果多么有预见性,而是其选用的素材精炼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叶落而知秋,重要的是找到对的那片叶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什么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包括哪些商品?
您好,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这些商品通...
大宗商品都有哪些,什么是大宗商品?
您好,大宗商品主要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农副产品有郑油、鸡蛋、豆粕、棕榈、白糖、菜籽、苹果、棉花等,能源产品有燃油、焦炭、焦煤、原油等,基础原材料有金、银、铜、铝、锌、...
大宗商品是什么意思?大宗商品包括哪些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以大量交易的形式在国际上流通的商品,主要包括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品等,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全球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影响到大宗商品的...
什么叫大宗商品?2023常见大宗商品有哪些呢?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
大宗商品是什么,大宗商品特点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通常是和期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之前有介绍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可以结合起来学习。
大宗商品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基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农产品,它又细分为以大豆、玉米、稻谷、小麦、燕麦、绿豆、菜籽(油)、棕榈(油)等为代表的粮油作物;以棉花、白糖、橙汁、苹果、咖啡、可可等为代表的经济作...
大宗商品期价普跌 玉米还能强势多久
1月19日午后,大宗商品价格普跌,农产品跟跌,但玉米整体表现依然较强,维持高位宽幅振荡,玉米淀粉日内小幅收涨。
据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介绍,1月18日,玉米5月合约增仓上行,美玉米大幅走高,国内进口成本随之攀升。到1月19日,玉米5月合约减仓下行。自本月中旬开始,玉米5月合约持仓维持在110万手附近的高位水平,期价高位振荡。现货市场方面,本周初北方港口玉米收购报价继续走高。1月19日,辽宁锦州港口20年新季玉米报价2920元/吨,较上日上涨20元/吨;广东二等玉米陈粮报价2980元/吨,较上日上涨3...
相关搜索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