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就涨?
发布时间:2021-5-28 09:59阅读:194
有朋友问:腾腾爸,你有没有买了股票之后马上就涨的经历?
我答:有。
随手给大家举两例。
2015年的时候,市场不爱煤炭股。
原因有两个:
1、新能源的宏大叙事,挤压了传统化石能源在人们心中的存在空间;
2、国内经济不彰,带来煤炭价格大跌,又在现实中挤压了煤炭股的业绩空间。
当时兖州煤业的H股,最低价格下探到2元港币上下。
腾腾爸就在那个时候买入,然后用了一两年时间,股价上冲到14块港币。
在股价翻倍以后,腾腾爸边涨边卖,直到14块港币上方沽空。
两年多时间,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大约6倍以上的收益。
2016年熔断行情,很多人买股票都赔了,我在那年整体投资收益率约为50%上下。
兖州煤业H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8年10月份,贵州茅台公布了一个“糟糕”的三季报。
季报次日,茅台股价跌停。
其实所谓的糟糕,不过是前一年的同期业绩基数太高,造成了当期同比数据不高。
我估算了下,用当年最保守业绩计算,500来元的股价对应的20倍以下的PE估值。
所以,我调仓换股,大举买入。
再次日,茅台股价再次下跌7%-8%,我再次大举调仓买入。
余下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今年茅台股价最高上冲到了2600元上方。
两年多一点的时间,4倍多收益。
买完就上涨的投资经历,腾腾爸不仅有,而且也很多。
但我从不认为这样的经历是可以随便复制的。
在我的投资认知里,2港币买兖煤、500元买茅台,凭的是本事,而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5倍6倍投资收益,则完全靠的是运气。
如果我每一次出手,都能有这样的运气存在,那么我的家庭财富应该还能再翻10数倍,而不是现在的规模了。
更常见的投资经历,是如下两例:
2015年股灾,中国平安股价最低下探到25元上下。
我从30元上方开始建仓买,越买越跌,越跌越买,一直买到25元上方,账户内再无余钱为止。
然后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平安的股价一直在25-35元的箱体里,上下震荡。
这期间,我继续拿后续资金,不断增持。
直到2017年,平安才一飞冲天,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实现翻倍收益。
经常有人说,市场在80%的时间里是等待。
这点在平安身上体现得特别淋漓尽致。
在平安股价死活不涨的那两年内,经常有人问我:你光知买买买,计算过投资的时间成本吗?
问这话的时候,我的确无法给这些人计算时间成本,但2017年结束的时候,我就可以很容易地给他们计算出来了:大约2年半时间,翻倍,这收益率,秒杀掉一切理财产品,也秒杀掉市场上大多数吹牛大王的投资收益。
2018年,腾讯业绩滞胀。
“腾讯没有梦想”的帖子火遍大江南北、市场内外。
我在200-300元港币间,买入,并且是持续买入。
然后腾讯股价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上下震荡,反复磨蹭。
直到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人们才发现原来它还有如此投资价值——股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翻倍。
哪怕是最近它的股价又从高点回调20%以上,几年下来,年化复合收益率也轻松超20%。
这基本上就是股神的水平。
在我手中,腾讯和平安没有茅台和兖煤那样顺利和刺激,但在我眼中,它们才更像投资的常态。
一只股价明显低于内含价值的股票,买入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马上实现价值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等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课。
价值投资说起来简单,为什么成功的人很少?
就是因为,买入前的“价值分析”相对好进行,买入后的“价值兑现”实难逆料。
不了解这一点,一心想赚快钱的人,怎么可能在股价反复、甚至下跌中坚持到底呢?
最近几个月,平安和腾讯又从高点处回调不少——两个都20%以上吧——我认为这些优质的好股票又具有极佳的投资价值,并且身体力行地、持续地进行了买入操作。
市场中经常有朋友疑问:腾腾爸,股价两三年不涨,难道你就不会进行一下反思吗?
呵呵,这类疑问,和上边提到的、我们经常碰到的关于“时间成本”的质疑,如出一辄。
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但我的反思,绝对不是着眼于表面上、波动中的股价。
以中国平安为例,我的反思是:它是不是真赚钱?它未来是不是还能真赚钱?
我的思考结论是:它目前一年赚1500余亿净利润,赚的都是真钱,而且未来10年,哪怕它的业务规模不再增长,也能赚1.5-2万亿元净利润。
你仔细看准了,是至少1.5-2万亿!
而它目前的市值才只有1.3万亿。
如果它业务改革成功了呢?
它赚的钱,在目前估算的水平再翻一两倍,也未可知!
这样一估算,现价下的中国平安,不就是市场在给大家送钱吗?
另外,那些说平安两三年股价没涨的人,纯粹是睁眼说瞎话——过去的几年,平安的股价每年都在创下历史新高。
你拿两年前的高点,来对比现在的低点,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错位的。
另外,考虑估值的因素了吗?
考虑潜在投资收益率的因素了吗?
股市套的,永远都是阶段性追高买入的人。
最后,多说一句:优秀的好股票,只会一时套人,不会永远套人。
还是以中国平安为例,哪怕是一年前96元股价的历史最高点上买入的人,再耐心坚持下去,比如两年、三年,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不会有本金永久损失的问题。
如果在后续资金的使用中,改变过去喜欢追高的特点,逢低买入,适当的拉低整体成本,赚得应该会更多。
杜鹃不啼,则待其啼。
小能能,这才是投资!
全文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