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澄清数字人民币误解:没想取代美元地位,也不会取代第三方支付
发布时间:2021-5-25 10:18阅读:167
[ “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 ]
正在推进试点的数字人民币,是否会替代美元的地位?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数字人民币想取代第三方支付的角色?近期针对数字人民币的误读较多。5月22日,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对相关误解作出澄清回应。
周小川认为,“中国的DCEP或e-CNY不管怎么发展也替代不了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这一说法本身就不太对。
“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本来设计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上支付货币的地位。”周小川强调。
另一种误解则把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挂钩,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也实现不了人民币国际化。
对此,周小川回应称,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帮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帮助。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因素。
也有议论说,中国人民银行推动DCEP和e-CNY是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
“这也是一种妄议。”周小川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明确DCEP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等,还有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在它们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瞄向升级换代的新台阶。
“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当然在一条船上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不同意见,也可能在有些问题上有争议,但毕竟是一条船上,并不是谁会取代谁。”周小川称。
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落地,关于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讨论也比较多。有人担心央行掌握用户交易信息,侵犯用户隐私;也有人认为数字人民币的匿名特性将导致其成为犯罪工具。
周小川指出,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平衡。在保证隐私的同时,还要对某些活动实行必要的监控。
“这件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看,会有人站在左边说你保护隐私不够,有人站在右边说你纵容了洗钱毒品交易。所以必然是站在中间的某一个平衡点,但这个平衡点也可以选择稍微偏左或偏右一点。”周小川称,中国DCEP明确提出的概念叫可控匿名,从可控匿名本身来讲并不是一个精确定位的点,表达的意思就是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毒品交易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可以深入研究平衡点究竟在哪。
文章转自和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文章内容做为交易依据,风险自担(期货开户欢迎点击头像咨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