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是暂时的吗?
发布时间:2021-5-24 11:03阅读:222
通胀是如何产生的?
(1)成本推升型的通胀:a.大宗商品价格上行;b.劳动力价格上涨。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推升成本,传递给下游的消费者,形成通胀。
(2)需求拉升型的通胀:经济过热,经济体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造成物价的上行。
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MV=PQ 流动性是形成通胀的根本原因
M为货币供应量 V为货币在经济体的流通速度 P为价格水平 Q为经济体的总产出
过去很多年为什么没有大幅度的通胀产生?
有非常多的解释:
(1)贫富差距大,总需求不足;
(2)老龄化加快,总需求不足;
(3)中国产能过剩,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工业品——供给过剩;
(4)经济体的流通速度太慢,尤其是过去十年刺激以货币政策刺激为主,没有拉动需求量,形成投放流动性在金融资产中的空转;
核心还在在于,总需求不足,而供应相对过剩,导致尽管流动性泛滥,但是依旧没有形成广泛的通胀。
目前的情况:
从供给上看:中长期都有供给偏紧,成本推动的逻辑
(1)中短期1-2年,全球产业链供应中断,供给出现问题,而且短期因为疫情的因素,供应依旧可能面临问题,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2)美国因为过量的补贴,劳动者参与度降低,对于劳动报酬提升,劳动力涨价;
(3)中国进行碳中和改革,大量的产能进入产能周期顶部,产能利用率进入高位,需求相对旺盛,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廉价的商品供应成为过去式,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提升也进一步提升工业品的供应成本;
(4) 全球贸易壁垒,造成摩擦成本增加,比如中美,中澳导致成本的提升;
从需求上看:中长期看都有需求逐渐的增加,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的逻辑叠加流动性继续释放,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1)中长期看,全球过去十多年的货币政策刺激对于经济的拉动已经接近无效,边际的货币供给对于经济的增量已经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全球必选要启动财政政策刺激,而财政政策无论是转移支付还是直接做基建都能带动总需求。比如:美国意大利的基建刺激政策,欧洲的复苏计划都会在未来带动总需求的增加;
(2)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产能周期的见顶,这意味着会有一部分新增产能需求其它国家跟地区承担,而新建产能本身就需要大量投资,拉动全球的总需求量,而最有可能承担这部分产能的是东南亚;
(3)中短期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直接进行的天量投放,M的速度急剧提升。过去十多年的刺激都是通过金融系统投放,流动性较慢,而这一次直接天量刺激给居民端,这极大货币的流通速度;
(4)欧美等国家,因为疫情导致的产出严重不足,这就导致,MV以及大幅度的提升,而产出Q短期不足,这意味着P的价格预期出现显著性变化;
(5)大规模加税,缩减贫困差距,包括全球的反垄断浪潮都会加速这一过程;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中短期通胀大幅度走强,PPI向CPI传递,较高通胀至少持续到明年。而在今明年经济恢复以后,后年全球经济仍旧面临严重的问题,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可能只有短期的收缩,未来依旧需要流动性支持以及财政政策配合拉动全球的总需求。
现在得不出结论:通胀是短期的现象。而更有可能的是全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要经历持续性较强的高通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