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国猪业发展论坛学习笔记三
发布时间:2021-5-24 09:51阅读:162
前面两篇文章重点谈了官方声音,今天讲一讲来自企业的声音。
正邦林印孙作为地主第一个发言。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第一点,正邦的目标依然很宏伟,21年出栏2000万头,22年4000万头,23年6000万头。这样的出栏水平,如果成本能降下来,一定是要重新估值的,只是不知老林是不是在放空炮。后面要重点关注一下正邦的发展,如果真能实现,那股价翻个两三倍不止。如果相信老林,可以现在就去摸张彩票,等两年之后开奖
。

第二点,林总谈到牧原育种的二元回交时说,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回交,那就是一个配套系。林总这句话点破了牧原的二元轮回育种的玄机,解释了为什么理论上特别简单易懂的二元轮回别人做就降效。如果老林不是刻意恭维,那牧原的育种真是厉害了,兼具效率和规模,谁与争锋
!
第三点,林总谈了产业链,他认为不能只养猪,要做下游,做屠宰,做肉食,看来这是大趋势,这方面牧原也在发力。说到这里我突然想通一个问题,为什么牧原太子没有在养猪,而是去搞屠了?因为下游和下下游才是未来!佩服老秦的远见!
牧原秦英林重点谈了低蛋白饲料问题。之前看了几篇文章都在说这件事,股东大会提问环节也有人问,今天我来详细说一下。行业豆粕用量18%左右,牧原只有10%。但是这个节约可不仅仅是少添加那么简单。

第一方面,根据牧原多年的研究,我们的指导标准来自美国,这个标准过高了,而且有些养殖者在指导标准上还加大的豆粕用量,这导致了一部分浪费,这里面大概有4%的节约空间。
第二方面,牧原之所以能够减少豆粕,是添加了氨基酸。氨基酸就是蛋白质水解产物,是生物体最后吸收时的状态。而且氨基酸的添加也是要讲究科学和效益的,牧原摸索出了合理添加的种类和用量。找到了经济和效益的平衡点。这方面有3%的贡献。

第三个方面,秦总认为有1%,就是优良基因。这方面可以说在牧原二元轮回育种体系下,已经适应了低蛋白饲料,但是其他育种体系下的猪能否适应还要行业去摸索。
关于老秦这个低蛋白的话题,我有两点感悟。
第一方面,我们投资者一直听到各方面信息说牧原成本低,怎么低呢,反正全方位碾压,哪里都好,具体呢?饲料、育种、等等,说得头头是道,就是说不出每个环节能省多少,这次老秦给了我们准确的数据,按照目前水平,添加氨基酸减少豆粕,每吨饲料节约85元。虽然看起来这85元只有3%的节约,按照3:1的料肉比,算到每公斤猪肉上,只有0.26元的节约。但这剩下来的是实实在在利润,这里两毛,那里两毛,综合下来就不得了。正常年份,全国平均利润不过是每公斤一元多,这0.26元相当可观。
第二个方面,老秦提出低蛋白饲料,于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节约方向。按照老秦的计算,如果都如牧原一样养殖,每年可以节约2000万吨豆粕,占到我们进口量的20%,而且还能降低氮排放,利国利民。股东大会上也有人问老秦,为什么不用低蛋白技术做饲料赚钱,老钱说你知道这是赚谁的钱?下不去手。在这里老秦的格局上升到了家国情怀,为老秦点赞
!
记得去年论坛上,大咖说猪环节,新希望网红父女轮番登场,侃侃而谈,今年没有来,温氏也没来,不知是不是知耻后勇埋头苦干去了!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这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有四个问题:
第一个,老林回答的。讲的是养殖环境的影响,这里他很实在,说养猪的人不懂工科,猪舍配套建设等问题不在行,这里需要其他专业参与。如今养猪已经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猪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猪舍的建设,需要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等等很多专业人才共同参与,早就不是“四墙一顶”了。
第二个,秦英林解释了内乡210万头养猪场的由来,这里也有巧合,新冠期间出不去,刚好手里有预留的土地,就近搞起来了,所以说人啊,还是逼出来的,有时候危机也是机遇,关键敢想、能干!另一方面我相信老秦也是凡尔赛了,牧原一定是有积累的,否则也不可能在段时间内完成论证、设计审批和动工!
第三个,关于熨平猪周期,老秦回答的。他认为猪周期产生有两个要点,第一个是大幅度利润波动,第二个是有些人退出容易。所以他的方向我理解就是随着产业升级,资产投入之后就没那么容易退出了,自然周期也会减弱,周期减弱之后利润也就相对稳定了,这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问题是两个解决方向只有一个,就是产业化。
第四个,还是关产业链。大公司要做,牧原、正邦、新希望都在做,但是小公司也要做,德兴股份的姚总提出了他的思路,上下游找人合作,以参股的形式来做,可以看出,大家都在考虑产业链整个的问题,这个趋势不容忽视!
关于本次论坛,还有一个话题,就是仇博士将非瘟防控,后面专门讲!
补充一条,在提问环节,被问道为什么从饲料转型养猪时,双胞胎的鲍总给了两个答案,一个是被利润诱惑,另一个是考虑以后规模养殖集中度提高,饲料给小散户的生意越来越少。就这两点说说我的思考。
以生猪为核心,上游饲料下游屠宰,三方都在出手整合产业链,饲料向下,养殖向下,屠宰向上。目前看饲料和养殖的向下整合是相对成功的,但是屠宰的向上是不成功的,这跟美国路径刚好相反。未来的整合一定会继续,饲料、养殖、屠宰三个环节整合完毕,必定还会继续向下游肉食加工、食品整合,所以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只考虑一个猪价高低来,是不是看得太短浅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