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1-5-17 13:54阅读:224
中芯的港股,实在是难得的投资机遇:
1.估值很低。PB估值是芯片制造商中最低的。目前按港股市值折算,仅1688亿人民币的市值,且还包括账面上591亿的现金,抛开现金不看的话,现在的公司本身只值1097亿人民币。而这个企业本身,目前已经具备年产生100亿左右的EBITA的能力。
2.增长速度很快。持续满产运行,新的厂房也在陆续投用,研发费用很高。
3.前景广阔。背靠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和产业链国有化的国家使命,产品完全不愁销路,业绩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
4.技术领先。作为全村的希望,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晶圆制造商,也是全球唯三还在为现金制程投资的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这里是主战场。
5.管理层优秀。没有绝对控股的大股东,具备依靠管理层的现代企业体制。既往已经证明管理层的优秀,还将继续证明。
6.国家政策倾斜。晶圆制造的税收优惠,反对长臂管辖的撑腰条款,国家大基金的资金支持,等等。
我想,买入中芯的理由,大抵就是以上这些。而这些优势,在市场也都是明牌,不需要进行多深入的研究,只要对中芯和半导体产业有些许的了解,都不难得出上述结论。也就是,在我们看来,这个共识的形成,是显而易见的。
但为何中芯就是不涨?
按照前文的逻辑,中芯不涨,说明资金并不看好。但为何中芯具备这么多的优势,市场资金仍然不看好呢?
我想,可能的理由有:
1.市场资金有更好的选择。相比较于中芯潜在的涨幅,新能源车、光伏、白酒、医美、军工等,都有相差不大甚至更大的潜在空间。
2.核心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不确定性强。光刻机、光刻胶等核心半导体设备,目前仍不具备国产化的基础,未来的增长前景不明朗,存在“一击必杀”的可能性。
中芯,既不具备增长的确定性,而且就算具备这种确定性,其潜在的涨幅(收益)也并不能抵消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因而市场的大资金都不愿意买入。
换句话说,根本还是在于中芯的不确定性太强,中芯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一家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中美关系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中芯的走势上看,9月份市场传言中芯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后,次日暴跌22.8%。12月18日实锤列入后,反而跌幅很小。而现在,中芯的股价经过一轮反弹后,又逐步阴跌,目前基本和实体名单实锤前的价位差不多。可以讲,中芯股价的反弹可以看做是消化了实体清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后面的逐步阴跌,可以看作是中芯可能遭受潜在的进一步打压的预期。
前几天,中芯公布2021年第一季报,管理层召开业绩说明会,赵海军提到,中芯目前面临的形势,比去年刚被列入实体名单的时候,看到的积极因素要多一些。这种表态,对保守的中芯管理层而言,算是对中芯当前形式的一种相当乐观的表态了。赵海军同时说,虽然如此,但后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大,也就是中芯的供应链上,仍不敢说新厂房的设备就能够如期安装到位,因为中芯从根本上讲,命根子还是被别人捏在手里。
所以,虽然目前可以讲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这些积极因素毕竟还不能打消市场顾虑,并不能为中芯的不确定性改善多少,市场的共识,也还不能形成。
那么,中芯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否可以消除或进一步改善呢?
1.中美关系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无论从历史看,还是从逻辑上分析,中美关系都难言改善,毕竟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明、另一类人种的崛起,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面临守成国的种种打压。
2.中美关系不改善,中欧关系也难言改善的可能。欧洲是美国文明的发源地,有天然的亲近感。欧美同盟也将长期存在,瓦森纳协议在短期内没有解除的可能。
3.半导体制造的国产供应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的差距还太大,还看不清楚时间表,也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时间成本。
4.将来的量子计算机,乃至云端计算,带来对芯片需求的减弱。
这几个影响中芯确定性的因素,都是相当难以排除的。所以,市场的聪明资金,都很难找到买入中芯的理由。只有散户,凭借一腔热血和不深入的研究,低估中芯面临的困难而选择买入。但散户毕竟力量有限,缺少带头大哥和市场一致的共识,中芯很难有真正的起色。
要消除中芯的不确定性,有这么几个可能:
1.美国将中芯解除实体清单。可能性很低。
2.瓦森纳协议解体,中欧关系亲密化,能够从欧洲进口光刻机。可能性低。
3.国产供应链出现革命性变化。可能性一般。
中芯还有恶化的可能吗?目前美国并没有把中芯赶尽杀绝,中芯还在和他的供应商一道,和美国的禁令进行谈判,并申请了出口许可证。最坏的情况下,中芯100%脱美。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其实也并不小。
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大于改善的可能性。这把游戏要赢,就必须在仓位上进行合理的分配。
中芯最可恃的,还是国产供应链的研发,只有这个是真正的治本之策。其它因素,都可看作是β,而国产供应链,是α。中芯的投资者,最应该关心的,就是国产设备的国产化进度。
那么,攻克光刻机、光刻机等卡脖子技术,究竟需要多久呢?而一旦攻克,中芯的潜在市值是多少呢?
个人拍脑袋判断,3年内实现28nm的全程可控,市值上升至5000至1万亿;5年内实现7nm的可控,市值上升至1.5万亿;7年实现3nm的可控,市值上升到2万亿;10年实现2nm的终极目标,市值上升至3万亿,和台积电基本相当。
3年3-6倍;10年30倍。
这是我愿意守候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为什么我买中芯国际买不进去?
中芯国际上市代码中-U的含义是什么?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