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专家交流纪要20210507
发布时间:2021-5-13 10:55阅读:223
一、整体情况介绍
1、1季报解读
因为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低基数效应叠加之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未曾改变,所以1Q21季报大部分都是高增。但是高增长里也有分化,有的企业是与1Q20对比高增长,有的企业是与1Q19对比高增长
分企业来看:(1)茅台1季报低预期。主要原因与茅台历史上最严格的限价令和配合措施有关。(2)在茅台新规影响下,五粮液迎来近几年效果最好的开门红。(3)规模以上企业即销售额突破100亿以后还能保持高增长的是汾酒和国窖1573,汾酒凭借香型差异,国窖1573享受高端红利。(4)保持超高增长的小盘股,包括水井坊、伊力特、酒鬼酒、舍得,后面要关注业绩可持续性而不是低基数下非常规的高增长。(5)业绩增长比较稳定的古井贡酒、今世缘等都是多年以来增长比较稳定,规模也有一定基础。
2、行业趋势
(1)从酒水行业产品结构继续提升的态势来看,中国白酒已经有点脱离大众消费了。次高端以上的白酒约20-25万吨,这部分消费人群占中国人口的3%,实际消化量在5%左右。这部分消费构成了中国白酒利润的发展动力。所以未来要更加重视中国白酒消费分化。
(2)酱酒企业上市公司偏少,所以未上市规模以上的酒厂还未能在报表中体现。近两年二线酱酒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足以引起我们对品类的重视。目前已有三、四家具备上市规模的企业,他们的发展质量都要高于行业平均速度。
(3)2021年看点之一:千元价格带会成为头部企业竞争的分口。茅台的问题,今年1季报让茅台众多问题暴露,有可能茅台问题的解决到了一个时间点。
二、提问环节
1、对茅台提价可能性的看法
茅台价格扭曲,价格双轨制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所有问题最终需要正本清源。今年1季报的问题助推了茅台此前积压的问题朝着市场化方向去解决。
2、千元价格带未来市场容量的变化和几家玩家竞争格局的演变
未来希望千元价格带能达到茅台容量的两倍,目前这个价格带只有3万多吨,市场容量是不符合金字塔模型定律。十四五期间,如果千元价格带超过8万吨,情况会更乐观一点。如果低于8万吨,那国窖1573和五粮液很难满足各自的十四五规划。从这两年千元价格的扩容来看,主要动力不是茅台消费者的转移,而是原有次高端消费者修改了社交价格名片。因为我们看到次高端很多消费者已经放弃了之前价格带的消费,比如剑南春更多的增长来自宴席市场。所以一部分消费者在使用次高端,同时也发生一部分消费者在放弃次高端。千元价格带扩容是来自这十年次高端形成的20万吨销量的基础之上,所以专家个人倾向于千元价格带会扩容。
从现有品牌的竞争格局来看,汾酒、青花郎、习酒、国台、古井比较稳健。按照企业各自的十四五规划,在规划中有雄心壮志步入千元价格带的就是郎酒和青花汾。只有这两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千元价格带容量做了详细的规划目标。其他企业比如古井、习酒、今世缘在十四五规划中都还没有把千元价格带纳入自己的十四五产品规划中。
3、去年到现在酒鬼内参表现非常好,怎么看酒鬼内参在千元价格带的发展?
酒鬼内参目前的销售规模还是太小了,基数太小。酒鬼的这么多年的发展反复呈现出震荡趋势,所以对未来预期持有中性观点。
4、茅台1季度业绩低预期的原因
对于茅台来说,政治第一,市场第二。所以茅台会拿出很大精力去管政治上的问题,其次是生产质量的问题。对于市场管理的精力不会拿出太多,因为市场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工作量。
从市场一线角度分析:(1)茅台经销商比较难,比如今年春节这么大的压力要求,
1499元的价格不现实,如果开始较真,就会出现今年春节的问题。传统经销商现在是骑虎难下,就算忍痛割爱,把所有利润释放出去,按照1499元的价格全部卖出去,但是谁又能保证买到1499元的是黄牛还是普通消费者。普通消费者买到1499元的货以后又无法保证开瓶即饮。会有一部分消费者加价转手卖给回收茅台的烟酒店,这些烟酒店一旦被查到就会被减少配额甚至取消经销商资格。目前全国经销商是只能卖给自己非常熟的客户,这种卖法销售会慢一点,不能很快开拓新的货源。茅台的趋势是依然是缩减传统经销商的配额,主要是看哪个经销商违规。(2)零售公司、国有企业,也是这个问题。管的松会有大量的货流出来,管的严就会有货出不去。查的严就会有囤货行为。去年下半年市场上还是能看到贵州机场、贵州高速、京东、苏宁的货。去年年底各地烟酒店纷纷下架茅台,因为会遇到死结。比如市场监督局去巡查所有售卖茅台的零售终端,如果1499元,就会被买走,如果2600元一瓶,就会按照破坏价格秩序进行没收。所以新零售、国有企业这边还是会出现1000元价差的问题。
总结:目前价格扭曲,在市场上的不适应,已经变成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今年春节是影响销售的。之前不影响销售的原因是,如果对价格扭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市场始终运营两条线还好一点。如果像今年春节这样,严查一定要保证1499元的价格线,会导致销售体系停滞。让一个企业承担这些事情实在是太委屈茅台了。
5、怎么看次高端全国化
专家认为次高端价位已经没有全国化的机会。现在新的一轮发展中,有可能千元价格带还能诞生1-2个全国化的产品。之前行业对全国化的定义是产品所在价位在25个省份都能达到市场前三名,就可以说产品实现了市场全国化。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全国只有五、六个产品实现全国化,比如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国窖1573、牛栏山陈酿等。真正能实现全国化的基本上是在两端:1高1低。
全国化这么难的原因是:(1)行业还有很多地产龙头,如果在全国25个省份能实现该产品价位的前三名,必须要战胜地产龙头。如果地产龙头涉及这个价位,在当地想战胜地产龙头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从这角度来看,10年前实现全国化是有机会的,因为10年前次高端的份额很低,次高端在全国范围没有形成规模。经过10年的发展,今天次高端已经有10-15万吨的市场容量。在这个基础上,除了剑南春,没有第二家次高端。(2)每个省的地产龙头已经实现了消费者可以接纳地产品牌的次高端。比如江西人接受四特的次高端,安徽人接受古井的次高端,江苏接受今世缘的次高端,北京人接受牛栏山的次高端。所以白酒有地域文化,有这个情节。就像方言和普通话一样,每个省份方言是不可磨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洋河实现过中高档全国化,因为当年洋河有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洋河在江苏有根据地,有规模化的优势。当年媒体单一,央视广告助力全国化。有新鲜的方法论,推广方法比较先进,当年洋河系统做盘中盘,很多企业都不会。海之蓝和天之蓝价位带有优势。但是从结果来看,洋河没有守住中高档价带的全国化,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多的地产龙头。现在的行业集中化已经不是当年的共同繁荣,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根据地的龙头企业通过自己本土优势,实现次高端更多的占比。泛全国化企业比如水井、舍得也获得了一些市场份额和高增长,但是地产龙头获得的增长空间更大一些。以洋河、汾酒、古井为代表有根据的市场,在这一波次高端发展中获得的红利更多一些。水井坊、舍得有全国化基因的获得的红利少一些,但是综合发展还是不错的。在这个时间点,如果有企业再拿次高端的全国化说事就有点不太诚实。各个区域的地产龙头已经成长起来了,是无法替代的。比如安徽市场,古20已经做起来,消费者也认可,无法想象还有什么品牌对古20形成打压或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总结:次高端这十年以来助推了中国第一次行业集中度的发展。让国内规模以上企业从10家发展到现在的20-30家。次高端用10年时间用结果来看,消费者还是有很强的地域文化情节支持次高端实现本土化。次高端现阶段很难有全国化的机会,但是千元价格带有可能还有次高端的机会。从长远趋势来看,高端酒范围内能实现全国化的销售额应该站位在500亿以上。从排名前五的酒企的销售规模来看,未来行业集中度会非常高。品牌格局的竞争,到了一个盖棺定论,重组分水岭的阶段。专家个人认为,集中化趋势会继续发展,行业里面各种规模以上酒厂不可能只剩五家,但是从现在趋势来看,行业里主体的利润和品牌溢价部分,未来主要靠高端酒。最终会形成小而精的企业再加上4-5家龙头形成白酒行业的格局。白酒行业发展到今天,有想象力的企业,不会变多,会慢慢变少。
6、茅台价格双轨制的解决路径
第一个可能性: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可能性,一定要把中国高端白酒价格降下来,抵制需求,需求减少了价格就会降落。市场真实价格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买茅台的人没有变化,喝茅台的人还是有很多意见领袖。
第二个可能性,国家收高档白酒奢侈品消费税,部分利润让渡到国家。
第三个可能性,对茅台酒的定位和存在意义重新进行梳理。如果理顺关系,把价格按照市场价格梳理,要求零售价不能进一步上浮,进行利润再分配。对于高端白酒来说,他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必要抑制他。压缩流通利润,放开价格管制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