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估值和分红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1-4-30 09:44阅读:407
记得2017年,2018年的时候,自己总是喜欢算着自己买入企业后,一年分红能达到多大的收益,总希望找到未来能保持15%以上的业绩增长,分红又能达到3%甚至5%以上的股票,说白了,就是找到估值不高,又能快速增长的公司。
记得自己曾经买入格力电器,之前格力一直都是分红很大方,业绩增速比较理想的公司,就在我万分期待中,忽然2018年,董小姐来了个不分红了,虽然后来在证监会的询问下,进行了象征性的年中分红,但那一次任性确实伤了不少人的心,后来,找了个时间就告别了格力的投资,虽然估值不高,甚至是低估的,但是自己发现格力在空调领域已经做到了极致,房地产行业已经过了黄金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非常有限,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对如此优秀的格力电器,给了如此低的估值,哪怕之前的分红是那么的迷人。当然,格力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今年董小姐又大方的给大家分了大红包,对于那些多年一直投资格力的人来讲,也算是对2018年的弥补了。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不明白,觉得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万科,招商银行,这些公司在那几年的业绩都很不错,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一等一的高手,为什么市场总是给他们10来倍的估值,按照未来现金流折现去算,至少应该给到15~20倍的估值,但是市场为什么迟迟不“纠正错误”,那时,固执的我一直认为,是市场错了,市场总会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纠正,然后我就能收获业绩和估值的双击,所谓的戴维斯双击。一年,两年,我发现市场仍然没有变化,我收获的只是业绩的上涨,甚至有时业绩上涨的部分还被估值的降低带走一些,忽然,自己意识到,市场不可能长期错误,可能自己在某些地方思路存在问题,不是市场错了,可能是我自己错了。
后来我反思自己那段时间集中投资的股票,银行,保险,地产,空调,这些产业大部分都是已经接近世界最大的市值,行业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部分还是高杠杆,高负债,市场长期对这一类型的股票心存芥蒂,所以他们的估值普遍都偏低,分红很多时候也能3%以上。原来是行业的未来空间和杠杆风险限制了估值,所以哪怕分红比例很高,也没有办法带动估值的上升。
2020年年初,自己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原滋原味的学习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文版,反反复复的听翟根全老师关于投资的两个语音,还有杜可君讲的市场有效性的语音,觉得自己不能太过于注重到分红回报率,应该关注未来的行业前景和空间,要投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享受业绩和的双重回报,在合适的时间,又放下了偏见,完整的学习了林园的投资理念,豁然开朗,有如醍醐灌顶,之后就有了与片仔癀的故事,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片仔癀即将启动前的两个月就认识到它的价值,然后一直重仓持有,现在看来,似乎很顺利,但当时习惯十倍PE以下买入公司和拿着3%以上分红回报的我,面对40倍PE的片仔癀,是做好了2年不赚钱,但十年要赚5倍的最坏打算。
其实每个人坚守在自己熟悉或是认可的领域或股票里面投资,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不大赞同大家总是用三傻去说银行,地产,保险的投资者,也不赞同很多人总是拿智商税来说白酒医药的投资者,无论是选择做哪一个领域的投资,如果你是按照自己内心看到的逻辑去坚持,那么就享受每一个当下,正如享受分红时的愉悦,或是享受估值的提升时的丰收。对于消费医药,估值高了,那么就降低未来几年的预期,但会选择重仓或是满仓持有,因为对于热爱投资的人来讲,在市场里比规避风险更重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估值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怎么理解?
股票中的估值该怎么理解呢?估值说的是什么?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