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震荡难稳经济 债市开放被寄厚望
发布时间:2015-7-3 07:03阅读:507
继年内两度降息及两次降准后,中国央行上周六祭出降息加定向降准的“大招”,为六年多以来首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应该思考下一步究竟怎么走?
近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CFIC)举办的“2015世界和中国经济论坛”上,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表示,中国2008年债务率占GDP约150%,目前该占比已高达约250%,因此降息降准对推动企业投资的效力已经大不如前(企业忙于还债),且债务率上升的背后更隐含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稳定经济,中国下一步应该大力发展并开放债券市场,支持“股债双牛”。
降准降息效果减弱
有分析人士称,降准降息对于实体经济的驱动效应已有所减弱。哈继铭认为,现在中国债务占比较2008年金融危机前几乎翻番,再降息降准也难以推动企业的投资意愿,过剩产能也使得企业不愿进一步扩张。此外,地方政府所引领的投资也大不如前。
中国较高的超储率或是抑制降准效果的主因。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也曾表示,近期降准的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超额准备金率提高,将抵消降准对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此前表示:“过去6个月央行多次降息,但是目前实际利率水平已经飙升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对企业形成了进一步的压力。”
此外,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在上述论坛称:“政策急需解决资金短期化、股涨债跌的问题。”他认为,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原动力,而直接融资正是支持创新的“马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应该互补共进。
寄望于债市开放
在货币政策效力弱化的背景下,哈继铭建议应大力发展中国债券市场。他表示,在通过沪港通等方式开放内地股市后,A股市盈率已从早前的10多倍涨到了40倍有余,远高于欧洲、日本、美国等,因此股市吸引力下降,而中国债市仍极具吸引力。
“中国政府债券收益率都在3%左右,且人民币相对很多货币都较坚挺,如果中国开放债券市场,欧洲人一定跑过来买(欧元贬值,欧洲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极低)。”哈继铭认为,开放债市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可防止频繁降息降准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6月11日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在固定收益和货币市场复制“沪港通”模式的议题。“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尽管规模很大,但内地市场仍然相对封闭,而内地市场的信贷资源绝大部分仍集中在本土市场,未来需要站在全球角度来考虑内地市场的发展。”
7月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下称《情况说明》)表示,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已进一步增大。《情况说明》称,为实体经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开发一个深度、高效的债券市场,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系,中方承诺增进外国金融服务公司和投资者对其资本市场的参与,并提出8项措施,其中包括:推出一项计划,按照中国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可兑换政策,通过对所有外国投资者设定总投资限额而非对单一国家或机构分别设限的形式允许其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制定一项计划,推动外资机构通过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在华法人美资及其他外资金融机构在取得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和承销资格方面与国内金融机构享有同等待遇。允许外资评信机构发布对地方政府债券的评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7
-
20+创新药ETF大PK!2025谁更强?(附基金代码)
2025-09-09 09:57
-
美联储9月17日降息已敲定?将带来哪些影响?
2025-09-09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