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讲评2015金融改革“期中考卷”
发布时间:2015-7-3 06:56阅读:590
2015年金融领域改革亮点频现,多项改革步伐加速前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收官,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从上海扩容至天津、福建、广东等地,民营银行试点陆续登场……
随着金融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率、汇率改革如何有序、协调推进?自贸区扩容将带来哪些新的课题?民营银行又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5月11日,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6月2日,《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一步。你认为还需要哪些配套基础设施以实现利率全面市场化,如何评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连平: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到了最后阶段,即存款利率市场化展开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的阶段,但偏偏遇上了存款市场供求趋势性偏紧格局的制约。究其原因,除了金融产品创新和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市场因素,还有两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也实质性地影响到了存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即存贷比考核和存款准备金率。
在当前外汇占款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新态势下,重新审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针对性地合理调降是有必要的。今年央行多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并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预计存贷比很快将由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实质是金融市场的培育过程。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完善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提高资金效率,从而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和交易机制,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利率市场化所带来利率波动及利率风险客观上将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从而促进金融市场获得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但利率的自由波动,将使资产价格波动性增大,这将考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同时,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促进社会融资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也有助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直接融资工具的创新,从而有利于直接融资发展。
利率市场化后,随着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更加激烈,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可能进一步有所降低,但商业银行对大企业的放款意愿也会随之有所降低。中型企业在与商业银行谈判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地位,利率市场化对中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总体不大。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缓解。随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客户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会逐步提高。
此外,利率市场化将促进居民财富的增长,进而引导民居理财和消费行为发生改变。
我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下一步有四个方向:今年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下一阶段要逐步加以完善,要为存款保险的平稳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随着存款保险的施行,未来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也要尽快实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未来市场的利率体系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规避央行所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档期,并最终取消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日报:在利率市场化获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汇率市场化也在推进中。下一步汇率机制改革的方向何在?
连平:2005年以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渐进扩大汇率波动的上下区间,即从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的0.3%扩大至2014年的2%。二是发展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扩大外汇市场流动性,参考外汇经纪商制度,拓宽市场融资渠道,发展金融衍生品等。三是扩大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直接报价交易,近年来已先后实现了与马拉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日元、澳元、新西兰元、韩元及欧元等货币的直接交易,减少了美元对人民币和其他货币交易的影响,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摆脱对美元汇率的依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