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检集团20210426纪要
发布时间:2021-4-27 10:42阅读:220
业绩基本情况:
Q1扣掉并购(同比):收入+52%,总部同比去年收入+3300W,利润+1450W。
跟19Q1比,扣掉并购收入+15%,利润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母公司,此外环监食品增加了2000万亏损,食品Q1几乎没有业务,Q4占比高,环监、食品政府收入较多。
母公司Q1收入下降11%(跟19比),主要因为基地搬迁暂时还没取得CMA资质。利润总额下降1800万,主要因为非经常性损益、股权激励费用。
子公司:
收入端(跟19比):增速大的子公司有不少,大于100%的有雄安、枣庄、安徽(超过100%);几个大的公司都超过20%增速。中材旗下公司(北玻、淄博、咸阳)没有19Q1数据,但21Q1数据都不错。
利润端:子公司今年开始加强,有10个以上子公司Q1增速很好。今年重点在子公司业务整合。
Q:集团化管控具体怎么做?
A:质量、财务、投资管控,一直都很严格,服务和效率今年要加强,每周一开会母子公司沟通需要决策事项,沟通层面顺畅,今年总部也成立了企业管理部。投资权限方面会下放一部分,过去数据比较好的公司可能会放权到子公司平台公司,如京诚在环境领域的投资、拓维在食品板块、烟台、安徽公司、云南合信,都考虑投资权限下放。
子公司层面,3月全部做十四五战略,并配套资源规划。考核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目标完成情况、ROE、人均产值和人均利润、资产周转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VS利润的对比。
Q:子公司可从集团获得的资源有哪些?
A:子公司根据考核结果匹配资源权限。好的企业会额外获得一些低息贷款、允许做一些相关并购、审批加速。不好的公司会严控相关的并购。
Q:所谓的比较好的子公司都有哪些?
A:建工建材领域,云南合信可以排第一(云南合信的减震隔振基地,西南第一独大,橄榄球收入模式,准备往东南亚辐射,云南当地要求减震防震8级,经常有一些创新业务出来,打算打造成国检在西南的核心平台,横向收购会多,不做纵向延伸。ps,有人提到类似去做类似震安科技的减震设计业务,宋总考虑传导给合信的高管去考虑,集团层面不决策只传达信息),江苏公司,枣庄公司、烟台公司,上海公司、雄安公司;徐州公司还可以,但要看产业园落地后怎么样;
资质能力好但业绩没有体现出来的公司:厦门宏业和北京天誉,但去年是整顿期,换了一批高管,业绩尚需观察。
食品:安徽拓维。
材料:中材系,苏州公司(防水材料)、秦皇岛公司、南北玻、淄博公司(工业陶瓷,军工材料市占率高)、咸阳公司(刹车片,全国仅四五家企业公司市占率70%)公司。
子公司资金安排:集团统一融资,有资金池,子公司不能自行借款。主要因为集团借款利率低,3.85左右的利率。增加借款对盈利增速有利,检测行业买设备冲资质的投资收益率轻轻松松过10,不借白不借。目前我们认为多借钱是更好的,所以公司现在开启借款阶段,把经营资金用到了极值,因为现金流非常好。
现金流方面:枣庄、烟台的建工业务全是预收款,给钱才干活。建材检测都是小单,一次性给钱下单,然后做业务。预收款快的一两个星期,慢的要拖一个月才能交付报告。建工则差一些,大概2/3的比例得按照工程进度收检测款。
Q:烟台公司情况?
A:并购的时候是事业单位改制,是监督站机构,要求改企,改之前3000多W收入,1500W利润,利润不错,人的年龄结构好,年轻人多,但学历结构不好。从人均指标看还行,市场化改企后业务会有冲击,原来都是强制检测业务,舒适度、环境、保温、绿色等建材检测都没有做。但是市场化后业务量有下滑。后续现阶段努力维持建工建材监测3000万收入,利润努力维持1000W。国检增资1个多亿后会努力做产业上下游,这段时间也在努力做这件事,扩资质,能力,利用市场影响力扩充一些检测业务,争取向云南合信转型。总体来说山东算比较好做的,无论是市场还是人员。更详细不好多说。
Q:总部下滑与疫情管控有关吗?未来总部业务判断?
A:主要是基地搬到密云的影响。后续总部增长速度会慢于子公司。
Q:新材料检测情况?
A:建材里工业陶瓷、玻璃钢等新材料准备单独拎出来放到”新材料“里,原来是归类到建材里面。去年收入,工业陶瓷4000W,咸阳1000W,工陶院不到1000W,加上光伏检测,加起来不到一个亿。新材料业务增速会高,而且利润率高。最顶层的、价格最好的都是我们在做,但这个市场不是只有我们唯一一家的。
Q:子公司激励怎么做?
A:建材集团发了一个工具包,比如超额利润分红、模拟股权等七八种工具,集团会选几家子公司制度化激励措施,然后推广到多数子公司。子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一直会充分考虑,“三盘牛肉”打法一直保留。
Q:集团十四五计划?
A:营收20%力争25%增速,利润总额20%复合增速。
原有业务10-15%复合,力争环境8-10亿,食品几个亿,计量校准、工业品检测会进入,还有新材料。利润率会有下降,主要因为并购资金成本提升、子公司利润率低于母公司利润率。
Q:拖后腿的公司有什么管理机制?
A:防风险,稳业务,国有企业这一方面不如民营企业,直接砍掉就好了。对于这种公司不会设很高指标,正常做就好,只是检测质量千万不能出问题。
公司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账面上占了6、7个亿。当然增长大逻辑还是要靠并购,靠轻资产又绝对不行,办公楼纯租赁不适合我们,体量大的公司要买楼。对于一些闲置楼盘短期会出租,只要能保证出租的收益率高于4%就行。
Q:十四五内生、外延占比?
A:内生10-15%增速,内生收入做到25亿左右。合计40-45亿没有太大问题。国检集团写的目标都是要完成的,这个目标不是国资委的,给国资委的报的是30亿。公司喜欢自加压力,尤其是马总。考核目标里没有市值考核,所以公司才搞了股权激励,把我们和股东绑在一起。
另外,我们20%利润总额复合增速目标考虑到股权激励费用了。
协同和赋能:湖南同力组织沙龙,建工、水利之间可能会有内部协同,相互交流、分享业务和资源。
湖南同力的水利甲级全国通用,全国一共没有多少家。
总部直接赋能,比如建工子公司,收购之后把缺的项目补全了。现有市场网络、业务从业人员都可以互相利用资源。另外可以把人接过来重新买设备、买资质,去年枣庄扛了24个人的半年工资,当期都是费用,但是这些人拥有一定的业务资源,未来来看都是收入。
Q:互动易提到了海水检测?
A:海水检测是概念性,公司连碳排放的热点都不想蹭。碳中和属于“务虚”业务,CCUS,先看看。
环境监测:抽检,河道检测,以政府业务为主,民间没有检测业务。宋总认为环境监测业态不太好,例如之前枣庄投了标,主要是像土壤重金属含量这种,其实政府只需要盖个章就好。因此投标谁低就中标。这导致民营检测公司很多靠关系解决问题,真正想做检测的不一定能够中标。
因此最好的是干国家级别的环境检测业务,比如长江水质检测,是大标,是国家真正想要治理国家领域污染的问题,中标后还要求我们驻点检测。这是我们收奥达清和京诚的原因,能够做一些大标。
检测行业大机构成本优势明显:设备折旧固定、人员也基本固定,大机构业务量大,摊下来成本低。
关联交易上:别的公司关联交易一般是不好的,国检关联交易是中建材的交易,反而是好的,关联交易越多越好。除了业务方面,我们的房租股东方给了优惠,在北京1元/平/月,像金融街、东单都10元/平/月,市场价3元,而且去年疫情股东还给优惠更低了。
公司之所以做综合性检测中心,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能够给建材集团干综合性的服务。除此之外客户还是比较喜欢全面的检测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检测,因为时间成本、交通成本要权衡,会提高我们的黏性。
Q:并购额度,怎么避免买到不太好的子公司?烟台公司资质扩项?新领域子公司赋能方式?央地联合新进展?
A:子公司不安排并购额度,并购规模与子公司资产体量相关,不得蛇吞象。子公司与被并购方接洽最终还是要母公司集团统一决策,子公司只做产业整合和发展。
扩项主要是引导政府转变观念,地方标准起草,赋能,主要是组织型,组合起来,eg:湖南同力拿出资质,其他建工公司拿出市场来分享等,相互共享资源。母公司创新其实不算太多,主要还是子公司之间组织对接,会形成不错的业务协同。
目前我们在接洽的标的有不错的。进展后续再披露。
今年要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有时候管理部门都不知道底下的公司人是干嘛的,系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贵。
Q:检测在碳交易未来市场规模、量级?
A:国检相关的包括碳核查、碳检测,行业内10000家企业,一次性核查一家两三万核查+检测大概10万,核查+检测不会超过10亿。我们是资质能力最全的机构,另外是湖北碳交易所第二大股东,会有受股东委托业务,立足建材行业背景,行业内不会丢单。但体量也就那么大,建材也就2亿体量。建材行业开始做前期准备工作,明后年会整理核心数据。
碳核查延伸到环境监测业务,打包服务。国检立足行业生产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这一块市场规模20亿,这都是理论上数据。我们最核心的是想做这一块业务,毛利率50%以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目前期货开户年纪要求是多少?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