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自强:抑制美国通胀的三大因素正在逆转
发布时间:2021-4-18 20:50阅读:262
2021年4月10日,阔别两年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云端回归。
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SF)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CFD) 承办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
本届论坛以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采取线上参会、全网直播的形式,让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畅通无阻。论坛邀请到二十余位重量级嘉宾相聚云端,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后疫情时代的货币和信用、碳中和与宏观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出席“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三十年未有之变局,美国这轮通胀压力不一般。美国正在打造的“高压经济”旨在促进中产阶级、蓝领工人的全民就业,不仅仅追求GDP增长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还要实现中低收入群体受益。但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是通货膨胀。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胀很有可能到今年底或明年初上探到2.5%以上。此外,三个结构性因素使得美国通胀在中长期卷土重来的压力不可小视,因为过去30年抑制通胀、提升生产率的三个因素现在开始逆转,分别是Trade(贸易全球化的逆转)、Tech(科技巨头化的逆转)、Titans(收入分配偏向企业化的逆转)。面对美国经济政策左拐、进入高压经济学的态势,中国十四五规划战略举措聚焦提升生产率、防止经济内卷。
以下为发言全文,未经嘉宾审阅:
刚才诸位发言嘉宾已经谈到今年中国所处的全球经济环境跟去年不同。去年基本中国一枝独秀,关键词是“抗疫经济学”,疫情防得好就是生产力。今年西方发达经济体会强势归来,尤其是美国。全球经济的关键词变成“美国的拜登新周期”。我也认同,本身没有太大争议。去年中国一枝独秀,相当于在全球经济还是悬崖百丈冰的时候犹有花枝俏,今年中国算是政策率先恢复常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实际上现在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是30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造成的现象是这轮新起来的通胀压力不仅仅是短期美国经济过热引发的周期性通胀,而是长期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大家可以看到拜登新的“高压经济学”对全球和产生的外溢效应。中国应该怎么应对?我觉得方式方法可能略有不同。
拜登正在打造的“高压经济学”会导致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顾名思义,“高压经济学”对外延续对中国经贸的摩擦性高压竞争,以冲突的方式在高科技安全(甚至在货币领域)开展长期竞争和博弈,在产业链上也更强调自主化回流。对内,拜登试图使大规模财政刺激配合货币政策,将美国经济拉回疫情之前的增长轨迹,更重要的是把美国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拉回到全民就业的状态,改善劳动力市场,实现工资上涨。他和他的财政班子屡屡表示“高压经济学”的方向和美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治理思潮不一样,旨在通过基建刺激、财政转移支付、劳动者培训甚至税收制度调整,实现包含中等收入群体的全民就业,而不只是让GDP增长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他们还想部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所以,就像刚才各位介绍地这样,今年和明年,美国通胀可能会起来,背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政策有力度,推出高压经济学。它可以利用自身储备货币地位、铸币权和全球对美元体系的信任,政策力度极大。第二,疫苗有效果。疫苗接种情况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中比较领先,支撑它的是深层积累的科学实力和组织实力。第三,美国的消费者有余粮。目前美国消费者有高达2万亿美元多余储蓄。一旦真正的能够该吃吃、该喝喝、该旅行旅行,这些多余储蓄就能爆发性地释放出来。这背后的原因是财政有直达效果,而且美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没有伤筋动骨,非常健康。
在这三大因素推动之下,今年美国经济可能呈现过热的情景,甚至高过刚才各位提到的8%或者更高的增长率。这显然会促使通胀周期性卷土重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实施高压经济学,推动劳动力市场,使工资上涨的过程中,生产率并没有同步上涨。通货膨胀就是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在美国经济可能过热的局面下,我判断美国通胀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探到2.5%甚至更高的水平。
如果通胀仅仅是周期性上扬,那么可能大家觉得也就是昙花一现,但是,我觉得有三个结构性因素使得美国本轮通胀和过去三十年不太一样,在中长期继续高企的压力不可小觑。在过去三十年,有三个要素抑制了通胀,提升全球生产率,我称之为“3T”,即贸易全球化-trade,科技的巨头化-Technology giants,以及收入分配偏向企业化-Titan。
第一,贸易。拜登担任总统后,尽管中美之间不会全面脱钩,但很多竞争和摩擦将长期持续存在。美国会强调产业链自主,逆全球化趋势不改。第二,包括美国、欧洲、中国在内,全球都在反思科技企业。过去一味扶持科技平台企业利用研发提升效率。当时觉得这样能提升效率、抑制通胀、提升生产率。现在大家开始反思,要加强监管,反垄断。对数据使用和数字税的关注,在世界各国成为新的思潮。第三,收入分配领域。过去三十年,劳动者在美国GDP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现在可能要逆转,譬如拜登的高压经济学刺激方案里面包含很多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直接转移支付,对基础建设投资产生溢出效应,以及培训劳动者技能的内容。拜登在考虑对企业加税来支持这么大的基建刺激计划,考虑对中低收入群体提高联邦最低工资。过去收入分配有利于企业、不利于工人的现象可能会逆转。过去抑制通胀的“3T”因素出现三十年以来第一次大逆转。未来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结构性压力也不容忽视。这是美国“高压经济学”带来的一个新的结果。换句话说,他的经济政策思潮可能在左转。
这对中国有哪些启示?中国去年打好疫情防控上半场,经济一枝独秀,但是,疫情的防控和经济复苏是全场战役,怎么尽快打好下半场?一旦发达经济体快速打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相互重开边境,重启跨国旅行,那么中国就可能在重启边境上被“落后”,中国经济复苏产生的正面外部效应很难被其他贸易伙伴所分享,基本上变成自己跟自己玩,内循环搞的很好,贸易伙伴享受不到真正带来的外溢效应。除了出口货物到国外以外,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中国人出国带来的服务贸易方面的较大利差。目前看来,如果今年或明年,中国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速度慢于发达国家,那么可能难以尽快恢复。如果中国迟迟不能及时打好疫情下半场,参与中欧投资协定或亚洲15国RCEP的国家享受不到中国的正面外部性,那么在短期和中期政策方面的决策可能会有所改变。
中国应对拜登高通胀、高压经济学时要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式,积极打好疫情下半场,实现群体免疫,让中国经济外部性大市场被更多贸易伙伴分享。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利用好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求平衡的想法,使中欧投资协定和RCEP落地。这个意义不亚于中国二次入世。谢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SF)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CFD) 承办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
本届论坛以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采取线上参会、全网直播的形式,让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畅通无阻。论坛邀请到二十余位重量级嘉宾相聚云端,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后疫情时代的货币和信用、碳中和与宏观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出席“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三十年未有之变局,美国这轮通胀压力不一般。美国正在打造的“高压经济”旨在促进中产阶级、蓝领工人的全民就业,不仅仅追求GDP增长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还要实现中低收入群体受益。但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是通货膨胀。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胀很有可能到今年底或明年初上探到2.5%以上。此外,三个结构性因素使得美国通胀在中长期卷土重来的压力不可小视,因为过去30年抑制通胀、提升生产率的三个因素现在开始逆转,分别是Trade(贸易全球化的逆转)、Tech(科技巨头化的逆转)、Titans(收入分配偏向企业化的逆转)。面对美国经济政策左拐、进入高压经济学的态势,中国十四五规划战略举措聚焦提升生产率、防止经济内卷。
以下为发言全文,未经嘉宾审阅:
刚才诸位发言嘉宾已经谈到今年中国所处的全球经济环境跟去年不同。去年基本中国一枝独秀,关键词是“抗疫经济学”,疫情防得好就是生产力。今年西方发达经济体会强势归来,尤其是美国。全球经济的关键词变成“美国的拜登新周期”。我也认同,本身没有太大争议。去年中国一枝独秀,相当于在全球经济还是悬崖百丈冰的时候犹有花枝俏,今年中国算是政策率先恢复常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实际上现在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是30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造成的现象是这轮新起来的通胀压力不仅仅是短期美国经济过热引发的周期性通胀,而是长期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大家可以看到拜登新的“高压经济学”对全球和产生的外溢效应。中国应该怎么应对?我觉得方式方法可能略有不同。
拜登正在打造的“高压经济学”会导致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顾名思义,“高压经济学”对外延续对中国经贸的摩擦性高压竞争,以冲突的方式在高科技安全(甚至在货币领域)开展长期竞争和博弈,在产业链上也更强调自主化回流。对内,拜登试图使大规模财政刺激配合货币政策,将美国经济拉回疫情之前的增长轨迹,更重要的是把美国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拉回到全民就业的状态,改善劳动力市场,实现工资上涨。他和他的财政班子屡屡表示“高压经济学”的方向和美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治理思潮不一样,旨在通过基建刺激、财政转移支付、劳动者培训甚至税收制度调整,实现包含中等收入群体的全民就业,而不只是让GDP增长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他们还想部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所以,就像刚才各位介绍地这样,今年和明年,美国通胀可能会起来,背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政策有力度,推出高压经济学。它可以利用自身储备货币地位、铸币权和全球对美元体系的信任,政策力度极大。第二,疫苗有效果。疫苗接种情况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中比较领先,支撑它的是深层积累的科学实力和组织实力。第三,美国的消费者有余粮。目前美国消费者有高达2万亿美元多余储蓄。一旦真正的能够该吃吃、该喝喝、该旅行旅行,这些多余储蓄就能爆发性地释放出来。这背后的原因是财政有直达效果,而且美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没有伤筋动骨,非常健康。
在这三大因素推动之下,今年美国经济可能呈现过热的情景,甚至高过刚才各位提到的8%或者更高的增长率。这显然会促使通胀周期性卷土重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实施高压经济学,推动劳动力市场,使工资上涨的过程中,生产率并没有同步上涨。通货膨胀就是难以避免的副作用。在美国经济可能过热的局面下,我判断美国通胀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探到2.5%甚至更高的水平。
如果通胀仅仅是周期性上扬,那么可能大家觉得也就是昙花一现,但是,我觉得有三个结构性因素使得美国本轮通胀和过去三十年不太一样,在中长期继续高企的压力不可小觑。在过去三十年,有三个要素抑制了通胀,提升全球生产率,我称之为“3T”,即贸易全球化-trade,科技的巨头化-Technology giants,以及收入分配偏向企业化-Titan。
第一,贸易。拜登担任总统后,尽管中美之间不会全面脱钩,但很多竞争和摩擦将长期持续存在。美国会强调产业链自主,逆全球化趋势不改。第二,包括美国、欧洲、中国在内,全球都在反思科技企业。过去一味扶持科技平台企业利用研发提升效率。当时觉得这样能提升效率、抑制通胀、提升生产率。现在大家开始反思,要加强监管,反垄断。对数据使用和数字税的关注,在世界各国成为新的思潮。第三,收入分配领域。过去三十年,劳动者在美国GDP分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现在可能要逆转,譬如拜登的高压经济学刺激方案里面包含很多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直接转移支付,对基础建设投资产生溢出效应,以及培训劳动者技能的内容。拜登在考虑对企业加税来支持这么大的基建刺激计划,考虑对中低收入群体提高联邦最低工资。过去收入分配有利于企业、不利于工人的现象可能会逆转。过去抑制通胀的“3T”因素出现三十年以来第一次大逆转。未来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结构性压力也不容忽视。这是美国“高压经济学”带来的一个新的结果。换句话说,他的经济政策思潮可能在左转。
这对中国有哪些启示?中国去年打好疫情防控上半场,经济一枝独秀,但是,疫情的防控和经济复苏是全场战役,怎么尽快打好下半场?一旦发达经济体快速打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相互重开边境,重启跨国旅行,那么中国就可能在重启边境上被“落后”,中国经济复苏产生的正面外部效应很难被其他贸易伙伴所分享,基本上变成自己跟自己玩,内循环搞的很好,贸易伙伴享受不到真正带来的外溢效应。除了出口货物到国外以外,中国的对外经济联系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中国人出国带来的服务贸易方面的较大利差。目前看来,如果今年或明年,中国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速度慢于发达国家,那么可能难以尽快恢复。如果中国迟迟不能及时打好疫情下半场,参与中欧投资协定或亚洲15国RCEP的国家享受不到中国的正面外部性,那么在短期和中期政策方面的决策可能会有所改变。
中国应对拜登高通胀、高压经济学时要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式,积极打好疫情下半场,实现群体免疫,让中国经济外部性大市场被更多贸易伙伴分享。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利用好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求平衡的想法,使中欧投资协定和RCEP落地。这个意义不亚于中国二次入世。谢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美国通胀超预期刺激美联储加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您好,美国通胀超预期,刺激美联储加息,其实就通货膨胀而言,对我国影响其实并不大,首先我国当前面临的通胀以结构性通胀为主,输入性通胀为辅。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跷跷板效应,...
美国通胀数据对美元走势有什么影响?
美国通胀数据对美元走势的影响非常大。通货膨胀率也叫作物价变化率,是货币多发行的部分与实际所需的货币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反映通货膨胀以及货币贬值的程度。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
美国通胀飙升,对澳元兑美元,有什么影响,如何开户交易?
您好!澳元兑美元交投于日高0.7763附近,出现上涨。澳元兑美元跟随美元波动,但美国通胀飙升但澳元/美元波动有限。而是获得美股反弹的支撑,美国三大股指自盘初高位回落,当日收涨...
明知道加息降低不了美国通胀,为啥美联储还要加息?
明知道加息降低不了美国通胀,为啥美联储还要加息,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死马当活马医吧!能医治到什么程度医治到什么程度呗。在遏制银行业危机和担忧通胀之间,美联储选择了后者。尽管各路专...
美国通胀超预期,美元走强抑制贵金属
重要提示 本报告中发布的观点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周(9月12日-9月16日),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美国发布对伊朗的新制裁,中美关系紧张,海外流动性紧缩,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债收益率上行并倒挂,美元指数上涨,贵金属价格表现分化。 短期来看,货币政策差异、地缘政治和避险情绪仍是支撑强势美元的主要逻辑。本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同时美联储将公布利率点阵图和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美国8月份通胀数据整体回落,但涨幅仍超预期,而就业数据依旧...
美国通胀数据将公布或抑制美联储降息预期
周四(1月11日)亚盘早盘,美元指数延续跌势,美元最新价报102.30,跌幅0.05%。分析师说,对风险资产的强劲需求和利率企稳正在推动金融公司发行债券。 美联储最新动态: 他们表示:“本周,金融发行机构的新债发行量继续居高不下。投资者的需求一直很强劲,即便是对次级债发行也是如此,这反映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很强。”资者目前关注的焦点是将于周四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该数据有可能抑制美国降息预期,并降低风险意愿。 美元指数技术分析: 周三,随着交易员在CPI数据公布之前保持谨慎,美元指数横...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