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为何没有大跌?
发布时间:2021-4-16 14:17阅读:208
昨晚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一季度的数据出来,看起来并不理想,很多人的意念盘中,这两匹大白马已经跌停了。但早上开盘,就让大家失望了,中国平安只是下跌了1%多些,格力电器更是一路上行,涨幅超过了4%。收盘时,中国平安下跌1.74%,考虑到上证指数的下跌,这个跌幅并不大,格力电器虽然冲高回落,还是上涨了1.02%。
在最近几天,白马股连连大跌的背景下,数据并不算好的两只大白马,为何没有出现大跌呢?正如我昨天在《从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一季度数据,看后市隐忧》那篇文章里写道的:“看到3月份的数据,很多人担心后面中国平安的股价会重现去年3月份的大跌。这倒不必太担心,3月中旬以来的下跌已经释放了多数风险,加上中国平安现在的市盈率不到10倍,PEV也不到1.1倍,都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低估是最好的安全垫,后面即便还会下跌,空间也不会大。”这个位置上的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出现利空的时候,都会让人觉得是利空出尽,否极泰来。
股市是一个以“相对”为标准的地方,从短期来看,不是企业的经营变好就一定能赢来股价的上涨,也不是出现利空,股价就一定会跳水。股价是业绩与估值之间关系的数据表现,业绩表现撑得起估值,股价就会向上波动;而业绩表现撑不起估值的时候,股价就会向下波动。只看企业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基本面,这对短期股价意义并不大,或者说这是没有考虑时间成本的简单判断。所以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尽管眼光独到,但仍然会在股市上屡战屡败。
企业的业绩趋势往往有迹可循,但估值就很难判断了,除非是特别高或者特别低的状态。绝大部分时候,估值都是一个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虽然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但这并不是做决断的必然依据。彼得林奇推崇的PEG在很多时候能够提供一个标准,可对不同的企业,给出多大的PEG合理,也是一个缺少标准答案的问题。
这里提供一个思路,可供大家参考。面对一个企业,要判断它的估值是否可以接受,可以先假设自己有足够多的钱,能够把这家公司所有的股票全都买回来,变成一家私有化企业。
如果一家公司,每年赚1个亿,年均增速在15%左右,购买金额是10个亿,也就是说要用10倍市盈率去买一个年增速15%的企业,这在现实中算是不错的并购行为了。
而另一家公司,每年还是赚1个亿,年均增速可以达到20%,但购买金额要达到50亿。这就等于是用50倍市盈率去买一个年增速20%的企业,相比前者,这种购买行为就会少很多。
可在股市上,却经常发生与现实脱节的案例。因为相比实业并购,股市的流动性更好,很多人未必要靠企业业绩去赚钱,买卖差价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这种不计较企业基本面,只考虑交易价值的行为,就是击鼓传花的搏傻游戏,可这种游戏却常常发生,并屡屡被拿出来当成经典案例展示。
在上升周期里,接棒人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估值不断被提高。但到了下跌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算细账,当抛离了股市交易状态,回归实业经营角度时,很多股票的追捧者就会大为减少,这是很多白马股不断暴跌的原因之一吧。
格力电器和中国平安,经过了一年多的沉寂,即便经营上还没能全面复苏,但低估值就是它们的最大护城河。有些股票买的是成长快,而现在格力和平安买的是安全性。尽管很多判断还要看它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再定,但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市场变化中,持有低估,至少能安心睡觉吧
作者:朱酒
来源:雪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