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银行2020年年报的好坏
发布时间:2021-4-15 15:31阅读:197
2020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相信多年以后当我们老去给孙辈讲起老故事一定不会少了2020年。2020年是一个转折的年份,在一场百年疫情大考中有的国家优秀脱颖而出,有的国家就知道扯淡。2020年是一个刺激的年份,银行业的业绩如同过山车一季报的欣欣向荣,到中报的愁云惨雾,再到年报的有惊无险。即使是我这样在银行股里面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投资者也没见过这种情况。
我已经点评了将近10份年报,除去破罐破摔的民生银行外,大部分大中型银行年报的净利润增速都集中在1%附近。四大行更是齐刷刷的集中在1%~2%之间。这就给那些研究不深的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大家增速都一样,分辨不了哪家银行好。
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2种思路:第一种简单粗暴型;第二种精细分析型。
简单粗暴型:
第一种比较简单适合不想深入研究银行基本面但是又想参与银行估值修复这一确定性机会的投资者,那就是直接买入银行指数基金,比如场内交易的银行ETF(512800),或者场外申购的银行ETF联接(A 份额:240019,C 份额:006697)基金。
银行ETF(512800)具有场内交易费率低,体量大流动性充足,起步资金门槛低,紧盯银行指数等优点,适合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而对应的场外银行ETF联接(A 份额:240019,C 份额:006697)基金更适合初级投资者的定投计划。
今明两年我国经济会进入一个持续性的复苏-繁荣周期,在这种大背景下银行作为顺周期中的代表将受益于经济的繁荣。这一段时间是银行投资较为确定性的时段,前期的估值修复将惠及整个板块,而且板块内分化并不严重。此时选择代表一揽子银行的银行指数基金是省心又省力。
精细分析型:
第二种要复杂的多,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能够将看似相近的净利润增速区分开。而且,这种操作还要符合一定基本逻辑。我在这里主要针对银行的信用减值是否合理进行研讨。2020年银行板块的整体业绩之所以可以如此剧烈的波动,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信用减值计提的节奏。去年中报近乎全行业负增长就是由于上市银行突然加大了减值力度,而到了第四季度又集体转正也是因为银行改变了以往第四季度加大计提的习惯。
所以,不难看出信用减值计提就是2020年银行业绩的关键。那么,这些银行里面哪些银行是多提了,压制了报表利润;哪些是少提了,抬高了报表利润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订一些统一的标准,把所有的银行放在一个标准下评估。
选择标准的时候需要投资者对于银行不良的生命周期有深刻的认识:1,银行的不良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不良入池,也有旧的不良核销。2,银行会根据营收的情况和存量不良的多少来决定暴露不良的力度。更多的内容建议阅读我之前写的《综合分析信用风险信息》。
我在这里选择了2+1的标准。2代表两种动态的原则审视减值是否合理:1,新生成不良匹配原则。2,正常贷款迁移匹配原则。1代表一种静态的原则评估银行是否需要补提:广义不良判定。
新生成不良匹配原则
银行只要放贷就一定会产生新生成不良,如果贷款减值远远低于新生成不良余额,那么就代表银行的减值计提是不充分,不审慎的。对于新生成不良的计算采用统一的标准:新生成不良=核销和三阶段转出/处置+不良增量。我会对7家大中型银行进行采样计算贷款减值和新生成不良的比值,如下表1所示:

表1
在表1中我们对于计算出的百分比剔除最低和最高后求平均值。如果某家银行的比值高于平均值,说明这家银行计提多了,可以少计提一些,反之说明计提少了需要补计提。
正常贷款迁移匹配原则
第一个原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就是有些银行由于营收表现不好会将部分新生成不良隐藏在关注垫款类里面。所以,我引入了这个原则。如果贷款减值和正常类贷款迁移到关注和不良的比例显著低于平均值,那么就说明这家银行减值计提不足,反之说明计提多了,7家银行的数值如下表2所示:

表2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和表1的行为有明显的不同。工农建这三家在这个原则下都需要补计提,特别是农行需要补提的金额惊人。我无意去评判原则1和原则2到底哪个更接近真实情况,所以在后面我对原则1和原则2直接取了平均值。但是,考虑到去年四大行是让利的主力军,原则2的数据更符合常理。
广义不良判定
前面两个原则都是以2020年当期的发生额为标准来判定银行是否应该补提计提。但是,这里就忽略了现有存量不良的问题。如果一家银行当期新生成不良很少,但是存量的历史遗留不良很多,那么这种情况下这家银行也应该加大计提力度。
所谓我这里引入了广义不良率(不良率+关注率)作为判定指标,如果广义不良率高于2.5%,那么说明这家银行的存量不良还没处理干净,需要多计提,反之亦然。具体的数据如下表3所示:

表3
对于表3的用法,就是如果前两个原则算出来的补计提为负数(代表计提多了),而表3标记为N(代表无需过多计提),那么可以按照净利润扣除75%*负计提(追加净利润)。如果算出来的补计提为负数,表3标记为Y(代表需要多计提),那么保持净利润不动。如果过补计提为正数(代表计提不足),表3标记为N,那么保持净利润不动;如果补计提为正数,表3标记为Y,那么可以按照净利润扣除75%*正计提(调减净利润)。最终,将前三张表的数据汇总到表4,得到调整后的净利润:

表4
从表4中看出,经过修正后,7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差距明显变大。招行最高,达到6.17%,农行最低,是负增长19.86%。当然,这里并非鼓动投资者抛售农行去抢购招行。毕竟年报的数据只能反映去年的经营状况,而今年整体货币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到底哪些银行的基本面会好转的更快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不过这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恐怕是Mission Impossible,所以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还是文中的第一条:直接买入银行指数基金,比如场内交易的银行ETF(512800),耐心等待银行业的估值修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A股2023年年报披露完之后,持仓个股突然被ST,该如何应对操作?
过去10年没分过红,2023年年报又不分红的60家A股铁公鸡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