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创新发展论坛纪要20210407
发布时间:2021-4-9 13:46阅读:134
主讲人:《调料家》战略顾问 张戟
1、市场扩张源于品类裂变。品类在不同程度的裂变,推动我们市场的蛋糕不断放大,推动着我们调味品行业20年来持续的发展。
复盘近现代以来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历程,本质上就是品类裂变的历程。二十几年前,大家习惯单一调味料,食盐,食糖,味精等。2000年以后,随着鸡精等品类的诞生,所谓的第二代、第三代复合调味料开始登上舞台。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复合调味品不断的发展,2010年以后,裂变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容量就在这样的裂变当中,从2000年左右的100亿发展到2020年的4000亿。现在裂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企业想的就是如何透过裂变,洞察消费趋势与竞争格局,从中找到破局生长的途径。

刚才说了中国调味品行业4000亿左右,酱油大概700亿。为什么是酱油成长为中国调品行业最大的品类呢?就是因为它非常完善的品类裂变。最早没有这么多种酱油,小时候我们所习惯的酱油只有单一品类。而今天酱油品类繁多,有老抽、生抽、味极鲜、零添加、有机酱油、蒸鱼豉油、红烧酱油等等。这一切怎么发生的呢?就是因为在不同阶段的裂变。
以前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知道原来还可以分得这么细。只有广东人民习惯于把酱油品类分这么细。随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企业在全国攻城略地,粤菜跟着广东企业北上,李锦记、厨邦等在全国不断地去引导交流,逐步让消费者知道——原来酱油不仅仅是酱油。我们知道了老抽是用来上色的,生抽是用来调鲜的,蒸鱼豉油是针对蒸鱼的,红烧酱油可以去做各种各样的红烧的东西,“零添加”没有添加味精,“有机酱油”生产品质更好。我在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这些标签。领先的企业逐步通过裂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按照国内对复合调味品的定义,如果一个调味品里面含有两种以上的单一的原料,就叫复合调味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酱油已经成为复合调味品,因为它有三种以上原料。所以我可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现在已经是以复合调味品为主流了。这其实就给我们中国的企业的品类裂变创造了极好的机会。所以我是非常乐观的,对于中国调味品行业未来十年,我相信会不断有非常多的裂变。而这样的裂变可以诞生出更多的快速成长的品牌。这就是中国调品行业最大的一个商机。我们对于复合调味品的发展毋庸置疑,现在考虑的是到底是要做哪一种复合调味品。这就在于我们如何洞察市场,如何在裂变当中精准的找到那个机会最大的利润点,这才是我们企业主要考虑的事。

品类裂变就像是整个自然界进化的规律,而伴随着品类裂变的是品类替代。比如味精、盐就会被高鲜酱油逐步替代。这是重要发展的规律。品类演进的规划,是市场发展的原动力。不仅仅是我们的调味品,整个的商品都符合这个规律。就像一棵树一样的,从一个种子开始,在逐步成长过程当中不断地产生分枝。以“水”为例,我们有纯净水、矿物质水等。简单的水就分了那么多品类。
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是无意识地增加品类。如果你没有洞察增加品类的规律,很有可能下一步的裂变就会做错,从而不能够去复制以往的成功。所以我们现在要想让企业获得持续性的增长,我们是要找到它的规律所在。现在很流行第一性原理,它不依赖你过去的经验,而是要找到我们企业增长的底层逻辑。

2、品类竞争是品牌竞争的本质,因为消费者往往是用品类思考,用品牌来表达。
一个品牌如果说跟品类没有太大的关系,就无法占据心智,就无法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去聚焦,这就是现在为什么说大家不主张做品牌延伸。当你的品牌延伸,就会脱离品类。脱离品类,大家都不知道品牌到底想说的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有的品牌在进行品类延伸的时候,很有可能无法成功。比如老干妈如果做火锅底料,消费者不一定会买。因为老干妈主攻风味豆豉。

心智代表了认知,认知是大于事实的。或者我们可以用从另外的角度上来说,没有事实,只有认知,为什么呢?就好比说味精一样,所有的消费者都认识了味精是个坏的东西。这个不是事实,但是他的认知就是这样,如果说你非要说“味精很好,喝可乐都可以放很多味精进去”,那对不起,你的企业就会死掉。你只能顺着消费者的认知运动。所以做品类的时候呢,一定要顺着认知的,这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3、为什么出现品类裂变?它的本质是在于消费差异化。
所以我们现在做品类裂变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你到底是针对的哪一块儿需求。首先你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这几年我一直强调概念,就是“没有消费者,只有目标消费者”。对企业来说,消费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目标消费者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能去做某一类人的生意,或者说更进一步,你只能去做某一类人的某一类需求的生意,这就是需求差异化。所以我们要了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的品类裂变千万不要只是自说自话,千万不要只是考虑你的产品本身。如果你这样做的话,你的裂变大概就是失败的。如果你只是自己想着“我改点原料,改点工艺,就叫裂变”,这完全是错的。你一定要洞察消费者需求,而且这个需求是竞争对手没有充分去满足的。
酱油之所以能实现不断的裂变,就是因为他深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海天、李锦记在2000年初研究消费者需求,通过研究洞察,酱油在消费者使用过程当中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味道,一个方向是颜色。洞察用户,你才知道到底品类该往哪儿裂变。所以酱油裂变方向一个是口味,一个是颜色,中间还伴随着不同的烹饪的方式。首先当然是一个上色,一个调味,所以老抽起来了,生抽起来了。最早的时候是老抽占了八成的天下,但随着市场的演变、消费需求的变化,现在的生抽占了大头。这就是品类裂变,既顺应你的消费需求,又改变的消费需求,这个叫做德鲁克说的创造需求、创造模式。

一些裂变的例子:1)海天的经典的大单品“草菇老抽”,有一个非常到位的核心价值——几滴就上色。2)李锦记的蒸鱼豉油,又成功打开了一个细分品类。其实很多人到今天不知道那“豉油”是什么意思,但是没有关系,只要看前面“蒸鱼”两个字就好了。3)08年海天推出来“零添加”,使得12年来各大品牌好多都在推“零添加”。到现在零添加的容量扩大,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品类,同时又使得酱油市场在15块钱以上的空间被打开了。这就是非常成功的酱油领域里面的品类分化。

4、品类裂变的关键应该从主流当中去找差异。
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为了形成差异化,刻意去做裂变。但问题来了——很多的所谓裂变出来的品类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黑龙江有一个做小包装食用油的企业来找我,要做小包装食用油,叫做“水飞蓟”。他想把这个“水飞蓟”做成高价位的小包装食用油。这种裂变有意义吗?单纯为了追求差异,但并不是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这样的品类裂变是不符合成功裂变的原则。为什么呢?有这几个问题,第一个不符合顾客需求,第二个市场容量太小,第三个顾客缺乏认知。现在我们知道味精在家庭市场是已经是边缘化了,可是有的企业还会推出鲜度比传统味精还要高的味精,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们知道食盐在改革,企业为了做品牌纷纷推出各种小包装产品进入到商超渠道,比如精制食盐、含碘的、不含碘的、低盐的等等。出这么多产品没有意义,因为在商超里面,别人用价格都可以把你PK掉了。为了差异而做差异,不考虑整个市场,是不可能成功的。

做到差异化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认知度,第二是市场潜力。我们用两个要素做一个坐标,就会分成四个象限。我们发现市场潜力比较大,同时消费者对它这个品类认识度高,这就是最佳的裂变;如果你判断市场可能会比较大,但是目前相对认识不够,怎么办呢?要分步裂变,而不是一步到位。细分市场里面有很重要的理论——千万不要过度细分。

就酱油而言,现在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调鲜”。如果不符合这个大的趋势,通过食材也好,工艺也好,都不能吸引消费者,因为完全是背着消费者的需求。举个鲁花酱油的例子。鲁花黑豆酱油到去年就基本成型了。鲁花在终端有“黄豆”和“黑豆”两大系列,里面分别嫁接在目前酱油的四个主要的类别上面:老抽、生抽、味极鲜和“零添加”。当“黑豆酱油”出来之后,嫁接在主流的这个领域里面,尤其是生抽和“味极鲜”的时候,被消费者接受。
再举“中坝”的例子。口蘑酱油是很老的产品,从零几年开始慢慢在做,但是目前的体量还不是够很大,为什么?因为很多消费者对“口蘑”两个字没有认识。中坝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没有去强化“口蘑”的好处,所以消费者不知道。现在中坝要重新起航,提出来“口蘑”就是内蒙古草原的蘑菇,这就很容易理解。只有当你让消费者理解“口蘑”是主打“鲜”的,你让“口蘑”和“鲜味”挂上钩,才能和主流嫁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品质裂变。

5、品类裂变的核心在于做到顾客心智的占领
最好让“品牌等于这个品类”。要占据心智,更多的还是基于匹配之间的关联。大家看到的这些大单品,每个细分品类的代表背后都支撑着一个目前的知名品牌,而且这个知名品牌甚至就靠着某些大单品可以活十几年,这个是规律。

6、品类裂变的竞争原理是侧翼战。
我不是正面和龙头品牌去相抗,而是选择一个对手还看不上,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进攻的市场。我们企业要做的是“先胜而后战”——我从这个点切入,对手是根本没法反应。为什么没法反应?因为和它的核心价值定位是不匹配的。所以在我们现在市场竞争当中,有好几种竞争的模式,有扩张战、阻击战、阵地战、游击战,而品类的裂变一定是侧翼战。关键在错位竞争。

在酱油行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厨邦没有和海天在老抽上面去竞争,而是推出了晒足180天的特级鲜味生抽。错位竞争,都是裂变出一个细分品类,并且让你这个品牌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代言人。
再举火锅底料的例子:名扬”最早不是卖火锅底料的,而是豆瓣酱还有酱油。它做了“手工全型”来切入火锅底料赛道,把火锅底料的价位带用“手工全型”这个产品做到25块以上。
我们在做企业发展的时候,一定要从战略的角度去把握生命发展周期和大的产业格局。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裂变很难成功。每个阶段的裂变逻辑是不一样的。

那大家一定关心什么时候适合裂变?成长阶段就可以,尤其是在成长的中期。蚝油市场,海天以及李锦记之后出现第三家专攻蚝油的玩家,机会不是很大,为什么?因为海天在快速推动蚝油市场容量扩张的同时,迅速裂变以及下沉,现在整个蚝油市场里面,大概80亿左右的市场,海天是占了50%。蚝油方面要跟海天错位基本不可能,他没有给其他的蚝油竞争者留下足够的参与竞争空间。
再举个例子,这是一款针对家庭市场的高端调味汁,如果品牌要发力去推这个产品的话很难成功,因为他还在培育期,时间比较长。大家对生命周期的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握好。

再讲一个川调的例子。这么多的品类,按照销量容量的大小,从右到左分别是火锅底料、鱼调料、小龙虾调料、干锅调料和烧鸡公调料。火锅底料对我国餐饮影响力最大。第二名的酸菜鱼餐饮这几年规模到了两百多亿。干锅调料也是一样的。既然这样,不妨想想要不要去做个麻婆豆腐?做一个特别小众的、长尾的调料。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高新发展上龙虎榜了,后市会如何?高新发展是做什么的?高新发展是什么概念?
有老师可以解读下科伦药业创新发展对股价的影响吗?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