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衍生品“多点开花” 场内场外协同发展效应明显
发布时间:2021-4-8 21:57阅读:137
“
自去年新冠疫肺炎情席卷全球后,打乱了全球经济运行和循环体系,尤其在化工市场,物流、人流、供应链和产业链均遭到了巨大冲击。
在4月7日由大商所举行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化工产业链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强烈,从而推动中国能源化工衍生品市场结构和合约持续改善,避险功能有效发挥,能源化工类衍生品整体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在产业企业积极参与下,场内和场外市场分外“飘香”。
A
风险管理需求提升 场内市场扩容增效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是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原油暴跌到负值,口罩、防护服原料价格暴涨暴跌,大宗能源化工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了惊心动魄的剧烈波动。”多位与会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化工企业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通过利用期货工具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受疫情、原油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市场避险需求增加,塑料板块增幅最明显,带动去年大商所能源化工市场规模增长。”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总监王淑梅表示,在防疫复工的特殊背景下,去年大商所PVC、PP等多数能化品种日均成交、持仓量均同比提升,同时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主要能化品种法人日均持仓占比均超过55%。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服务能源化工行业的衍生产品工具日渐丰富,目前已上市了15个期货品种。
在此期间,大商所能源化工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期现价格相关性不断提高。除了刚上市的LPG期货外,去年其他能源化工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性均保持在90%以上,各品种套期保值效率也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大商所场外市场部副总监刘宇光向记者介绍了场外市场化工品种圈的建设进展,以及下一步部署规划。他说,目前已有43家产业链企业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成为场外会员,为借助行业龙头企业优势,探索丰富场外交易品种、工具和价格信息,拓展大宗商品生态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计划引入第三方平台,推动信息互换、交易互通等领域的合作。
在协助实体企业促进期现货市场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大商所还同银行、实体企业共同搭建平台,借助相关区块链技术为非标仓单融资提供了服务。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相关业务在非标仓单质押融资等场景进行试点。
B
衍生品功能凸显 场内场外实现协同发展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化工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大商所正在积极部署谋划。例如在场内市场,大商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将持续提升能源化工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做大品种,结合市场新变化,扩展交割区域,并优化区域升贴水设置,持续扩大可交割品牌和免检品牌,为更多客户参与交割提供便利。二是做大持仓,积极吸引产业客户尤其是龙头企业参与,通过增设厂库等方式提升产业客户交割便利性。三是持续改善合约连续性、优化合约制度,如研究统一各相关品种最小变动价位、优化交割品牌申请流程等。
大商所还将积极推动乙二醇、LLDPE、PVC、PP等能化品种对外开放,通过吸引境外产业、投资者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一步改善期货市场结构,提高我国能源化工期货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影响力。
大商所相关人士表示,在建设场外市场的同时,在化工品种生态圈建设上将继续“多点发力”,包括继续开展会员招募工作,扩大会员范围,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有意向的场外会员进行融资、拓展平台服务、场内外协同等业务试点,共同探索发展新模式。在交易中心建设上,研究增加更多能源化工品种开通相关场外业务,加快上线场外期权业务,与商品互换业务整合。在价格信息中心建设上,与场外会员研究现货报价机制,实现LLDPE、PP、PVC等代表性品种多维度价格信息集中展示;与第三方平台、专业信息机构、仓库等开展化工品价格信息合作。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场外”,可获得关于场外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自去年新冠疫肺炎情席卷全球后,打乱了全球经济运行和循环体系,尤其在化工市场,物流、人流、供应链和产业链均遭到了巨大冲击。
在4月7日由大商所举行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能源化工产业链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强烈,从而推动中国能源化工衍生品市场结构和合约持续改善,避险功能有效发挥,能源化工类衍生品整体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在产业企业积极参与下,场内和场外市场分外“飘香”。
A
风险管理需求提升 场内市场扩容增效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是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原油暴跌到负值,口罩、防护服原料价格暴涨暴跌,大宗能源化工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了惊心动魄的剧烈波动。”多位与会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化工企业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通过利用期货工具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受疫情、原油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市场避险需求增加,塑料板块增幅最明显,带动去年大商所能源化工市场规模增长。”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总监王淑梅表示,在防疫复工的特殊背景下,去年大商所PVC、PP等多数能化品种日均成交、持仓量均同比提升,同时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主要能化品种法人日均持仓占比均超过55%。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服务能源化工行业的衍生产品工具日渐丰富,目前已上市了15个期货品种。
在此期间,大商所能源化工期货市场功能有效发挥,期现价格相关性不断提高。除了刚上市的LPG期货外,去年其他能源化工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性均保持在90%以上,各品种套期保值效率也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大商所场外市场部副总监刘宇光向记者介绍了场外市场化工品种圈的建设进展,以及下一步部署规划。他说,目前已有43家产业链企业或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成为场外会员,为借助行业龙头企业优势,探索丰富场外交易品种、工具和价格信息,拓展大宗商品生态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计划引入第三方平台,推动信息互换、交易互通等领域的合作。
在协助实体企业促进期现货市场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大商所还同银行、实体企业共同搭建平台,借助相关区块链技术为非标仓单融资提供了服务。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相关业务在非标仓单质押融资等场景进行试点。
B
衍生品功能凸显 场内场外实现协同发展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化工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促进场内场外协同发展,大商所正在积极部署谋划。例如在场内市场,大商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将持续提升能源化工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做大品种,结合市场新变化,扩展交割区域,并优化区域升贴水设置,持续扩大可交割品牌和免检品牌,为更多客户参与交割提供便利。二是做大持仓,积极吸引产业客户尤其是龙头企业参与,通过增设厂库等方式提升产业客户交割便利性。三是持续改善合约连续性、优化合约制度,如研究统一各相关品种最小变动价位、优化交割品牌申请流程等。
大商所还将积极推动乙二醇、LLDPE、PVC、PP等能化品种对外开放,通过吸引境外产业、投资者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一步改善期货市场结构,提高我国能源化工期货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影响力。
大商所相关人士表示,在建设场外市场的同时,在化工品种生态圈建设上将继续“多点发力”,包括继续开展会员招募工作,扩大会员范围,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有意向的场外会员进行融资、拓展平台服务、场内外协同等业务试点,共同探索发展新模式。在交易中心建设上,研究增加更多能源化工品种开通相关场外业务,加快上线场外期权业务,与商品互换业务整合。在价格信息中心建设上,与场外会员研究现货报价机制,实现LLDPE、PP、PVC等代表性品种多维度价格信息集中展示;与第三方平台、专业信息机构、仓库等开展化工品价格信息合作。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场外市场是场内市场的起点和源头,高流动的场外市场在逐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场外市场是场内市场的发展助推器,两个市场相辅相成,共同为经济发展服务,交易所和中介机构都是衍生工具的助推方,交易所
衍生品场内、场外市场发展趋势如何?什么是场外市场场内化?
由于场外衍生品往往是客户和银行直接交易,属于双边合约,政府难以监管,且交易双方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美国政府于2011年底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
大力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
您好,大力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
大力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
要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第二,可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比如股票利率期货和期权、汇率期货和期权等
转型加速,协同发展
事件描述 苏宁环球公告 2016 半年报,主要内容如下: 2016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53 亿元,同比减少 50.76%,净利润1.74 亿元,同比下降 45.81%;净利润率 9.36%,同比上升 0.86 个百分点,EPS 0.06 元。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13.4 亿元,同比减少60.37%,净利润 1.52 亿元,同比下降 49.66%;净利润率 11...
衍生品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场外市场场内化是怎么回事?
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某些银行的误导及交易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能力,一大批企业在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中发生亏损,因此在金融危机以后场外衍生品市场有所萎缩,而场内期货、期权市场成交量却一直相对平稳增长。由于场外衍生品往往是客户和银行直接交易,属于双边合约,政府难以监管, 且交易双方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因此各国...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