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美股风暴降至:拜登的大基建以及大放水时代
发布时间:2021-4-5 18:30阅读:202
在历次的经济危机当中,大规模基建一直被视为解决需求以及就业问题的“灵丹妙药”,淘汰大量的老旧设施并且翻新的确能够创造大量的新就业,同时能够带动各个行业的需求。
然而这种大规模基建的政策需要非常清晰的路径规划,以避免大量的资金被浪费甚至投入毫无产值的领域。从经济学的角度,我还是非常认可美国现在急需一套长期的战略来重新增强自己的产业结构以及基础设施。然而这么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还是历史上的首次。
现在流行的一种论调,因为美国XXX,然后XXX所以未来肯定是中国的,这种简单粗暴,上脑的结论我就不做简单的评论,因为这种昭和式的鸡血论点,无论是脑残捧美帝,或是脑残爱国一样都属于极端,并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梳理投资逻辑,也不能准确帮助我们形成投研逻辑。
如果按照上面简单粗暴的逻辑,那得,所有的金融文章都别看,就是不断买基金,继续买入深圳房子,然后啥都不做,投资收益就可以坐在家中吊打西方资本家这种想法肯定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美元升值,进入加息的周期同时拉升赤字,通过天量的金额注入大基建这个策略大方向问题不大,因为美国的确有大量的公共设施缺乏维护以及更新,经济体需要注入更多活力,而通过对富人征税并且重新分配到中下层的过程,个人认为这个加税不如去对互联网巨头去立法并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非常重要。
真正形成财富差距巨大悬殊的是金融行业本身离央行非常近,所以当基准利率低,银根松的时候,手握巨大杠杆的金融机构自然离钱最近,而他们动用资本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较低,所以导致这些金融机构,包括整个华尔街,都得以动用巨大的金融杠杆的同时形成巨大的风险源。
比如说上周发生的韩国Bill Hwang等一系列事件就是最好的印证,大量的投机资本拥挤地持有中概股股票,而当国内政策一旦转变对于股票的基本面形成巨大冲击,这些流动性迅速地从市场中抽离一空。大量的卖单“争先恐后”地形成踩踏效应的卖掉手中的持股,最终导致一地鸡毛,机构之间“火烧连环营”。
互联网板块一直让人诟病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性特别强。一旦一个APP甚至是一款软件有庞大的下载量,互联网企业本身的税收制度导致这些企业难以被征税,因为往往互联网公司更多都是服务器,或是不具备实体的资产性质。这就导致同样是创业,在美国创立一个传统的工厂甚至是餐厅等的成本都要远比互联网创业的成本来得高。而特朗普时代一直在强调的是实体工厂回流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那么拜登的大规模基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创造长期的工作岗位是一个关键的争议点所在。因为如果基建项目完工之后,能够创造多少长期的就业岗位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
事实上大规模的基建往往需要许多任任期来持续运行,这个基建工程的见效往往也是长期才能够见效。健康而长期的经济复苏以及GDP的增速的持续同时也需要整个ZF部门的相互配合,绝非容易的工程。
大规模基建这种提振经济的方法本身就是逆周期的一种强力政策工具。而这样的大规模工程无疑需要共和D以及民主D之间的合作以及配合。这类政策工具的具体效果我们可以参照09年的中国大规模基建刺激工程项目。
而有意思的是,2020年至今,中美双方都在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尝试进一步刺激经济,并且将产业结构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进展。这已经颇有新冷战的意味,那就是一种新形态的,既秀军事力量,也同时积极展示自身所具备的经济力。其核心目的在于争夺新世界秩序的领袖地位。
因此这类组合拳同时也是给众多外部国家看的,合纵联横的核心的一步棋。
从拜登上台至今,虽然本人因为老年痴呆等问题,直到现在才开始做记者会,无疑他是一个人偶,而真正布局整体战略的美国深层ZF意图非常清楚。那就是重返亚太。
从美联储形成的加息周期以及美元回笼,加上拜登的非常激进的大规模基建工程,最终连同各个维度形成的产业升级之战,同样在外交方面拜登尝试通过大基建项目真正释出有利可图的合作机会并以此拉拢整个欧盟的支持。
拜登后时代的美国ZF,不单是重返亚太,更是重返所有的国际组织,并且重新建立更为深厚国际影响力的时代,和奥巴马路线极为不同的是,奥巴马造成了亚太真空,而拜登被民意挟制,他不得不逐渐走向更高层面的对抗。
最后讲讲中概股和美股,更大的市场调整正在形成。我们从近期中概股板块的高度杠杆化以及对外企业问责法的形成我们可以估计中概股以及任何尝试去美国上市的企业必然将面对更艰难的市场环境,因此中概股的股价处于高位,非常危险。高盛等insider以及开始大量抛售其核心持仓头寸。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美股”,可获得关于美股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然而这种大规模基建的政策需要非常清晰的路径规划,以避免大量的资金被浪费甚至投入毫无产值的领域。从经济学的角度,我还是非常认可美国现在急需一套长期的战略来重新增强自己的产业结构以及基础设施。然而这么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还是历史上的首次。
现在流行的一种论调,因为美国XXX,然后XXX所以未来肯定是中国的,这种简单粗暴,上脑的结论我就不做简单的评论,因为这种昭和式的鸡血论点,无论是脑残捧美帝,或是脑残爱国一样都属于极端,并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梳理投资逻辑,也不能准确帮助我们形成投研逻辑。
如果按照上面简单粗暴的逻辑,那得,所有的金融文章都别看,就是不断买基金,继续买入深圳房子,然后啥都不做,投资收益就可以坐在家中吊打西方资本家这种想法肯定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美元升值,进入加息的周期同时拉升赤字,通过天量的金额注入大基建这个策略大方向问题不大,因为美国的确有大量的公共设施缺乏维护以及更新,经济体需要注入更多活力,而通过对富人征税并且重新分配到中下层的过程,个人认为这个加税不如去对互联网巨头去立法并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非常重要。
真正形成财富差距巨大悬殊的是金融行业本身离央行非常近,所以当基准利率低,银根松的时候,手握巨大杠杆的金融机构自然离钱最近,而他们动用资本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较低,所以导致这些金融机构,包括整个华尔街,都得以动用巨大的金融杠杆的同时形成巨大的风险源。
比如说上周发生的韩国Bill Hwang等一系列事件就是最好的印证,大量的投机资本拥挤地持有中概股股票,而当国内政策一旦转变对于股票的基本面形成巨大冲击,这些流动性迅速地从市场中抽离一空。大量的卖单“争先恐后”地形成踩踏效应的卖掉手中的持股,最终导致一地鸡毛,机构之间“火烧连环营”。
互联网板块一直让人诟病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性特别强。一旦一个APP甚至是一款软件有庞大的下载量,互联网企业本身的税收制度导致这些企业难以被征税,因为往往互联网公司更多都是服务器,或是不具备实体的资产性质。这就导致同样是创业,在美国创立一个传统的工厂甚至是餐厅等的成本都要远比互联网创业的成本来得高。而特朗普时代一直在强调的是实体工厂回流美国创造就业机会。
那么拜登的大规模基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创造长期的工作岗位是一个关键的争议点所在。因为如果基建项目完工之后,能够创造多少长期的就业岗位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
事实上大规模的基建往往需要许多任任期来持续运行,这个基建工程的见效往往也是长期才能够见效。健康而长期的经济复苏以及GDP的增速的持续同时也需要整个ZF部门的相互配合,绝非容易的工程。
大规模基建这种提振经济的方法本身就是逆周期的一种强力政策工具。而这样的大规模工程无疑需要共和D以及民主D之间的合作以及配合。这类政策工具的具体效果我们可以参照09年的中国大规模基建刺激工程项目。
而有意思的是,2020年至今,中美双方都在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尝试进一步刺激经济,并且将产业结构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进展。这已经颇有新冷战的意味,那就是一种新形态的,既秀军事力量,也同时积极展示自身所具备的经济力。其核心目的在于争夺新世界秩序的领袖地位。
因此这类组合拳同时也是给众多外部国家看的,合纵联横的核心的一步棋。
从拜登上台至今,虽然本人因为老年痴呆等问题,直到现在才开始做记者会,无疑他是一个人偶,而真正布局整体战略的美国深层ZF意图非常清楚。那就是重返亚太。
从美联储形成的加息周期以及美元回笼,加上拜登的非常激进的大规模基建工程,最终连同各个维度形成的产业升级之战,同样在外交方面拜登尝试通过大基建项目真正释出有利可图的合作机会并以此拉拢整个欧盟的支持。
拜登后时代的美国ZF,不单是重返亚太,更是重返所有的国际组织,并且重新建立更为深厚国际影响力的时代,和奥巴马路线极为不同的是,奥巴马造成了亚太真空,而拜登被民意挟制,他不得不逐渐走向更高层面的对抗。
最后讲讲中概股和美股,更大的市场调整正在形成。我们从近期中概股板块的高度杠杆化以及对外企业问责法的形成我们可以估计中概股以及任何尝试去美国上市的企业必然将面对更艰难的市场环境,因此中概股的股价处于高位,非常危险。高盛等insider以及开始大量抛售其核心持仓头寸。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昨晚黄金为什么会暴跌美股大涨,跟拜登有什么关系吗
早几天就说过了,如果拜登当选总统,黄金下跌;如果特朗普当选,黄金上涨。果不其然,拜登胜,昨晚黄金大跌,美元大涨,股指期货大涨。10月9日晚黄金大跌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个是拜登当选,将首先开始想办法...
如何理解拜登新关税?
您好,关于拜登发布的新关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见解:1、加征关税涉及钢铝、传统芯片、电车、电池及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港口起重机、部分医疗用品,均于2024年开始,但具体时间不明。2、钢铁、光伏、电...
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对美股来说是利好还是利空?
您好!拜登签署【芯片法】实际是一种“排他协议”,也就是说接收“芯片法”资助的企业是不能在我国继续扩建投产。所以表面上是对美股来说是一种利好,但是如果在传统硅基芯片逼近原子极限的现在,也许对我国的...
拜登签署芯片法案,对美股有什么影响?
芯片法案对于美国股市是一个利好,法案更多强调的就是对于美国芯片企业和在美国开设厂房的外国芯片企业加大补贴力度,比如说三星、台积电、LG这些企业,都会因为在美设厂从而得到税收的优惠。
全球央行集体“大放水”的利弊得失
为强力抗御新冠肺炎对经济的侵害与冲击,全球中央银行集体按下了货币政策宽松键。从大力度舞动常规信贷投放工具,到全方位创新流动性供给管道,增量货币的释放规模与频率历史罕见。
以美联储将联邦基本利率降至零为牵引,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数十个央行先后一次或者多次紧急降息。按照贝莱德的统计数据,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合计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高出了整整一倍。
无限QE(量化宽松)即美联储无节制地购买美国国...
全球大放水,真的能够解决当下的危机吗?
我认为放水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我个人理解,目前当下全球经济面临三个主要的问题:产能出清、债务核销、经济活动恢复。放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但如果爆发的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危机叠加金融危机,那么单纯的货币政策恐怕意义不大,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拖住金融资产价格下跌,对实体经济的刺激还不够,所以往往还需要政府的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
所以,单纯靠放水,我认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向前的,这一点我深信不宜。因此,虽然短期并不乐观,但是...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