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碳达峰”灯塔会将供需格局引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1-4-1 20:21阅读:304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铜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铜的供需对铜价未来走势具有指引作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不断推进,中国精铜产量增长可能受限,但中国铜消费的空间逐步打开,铜价未来将持续处于多头格局。
从供应端看,铜冶炼企业或将面临产业升级和产量调整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企业亟待能源结构转型,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全行业高质量清洁生产。但是,企业生产系统调整的灵活性,使得炼厂在技术革新期间难以出现超预期减产,工艺小幅改进对电解铜供应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铜产量受电力价格、碳排放权额度和环保政策的影响,而根据电价相关政策,差别电价或阶梯式电价对铜冶炼成本及产量的影响甚微。总体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对铜供应端的量的影响暂且可以忽略不计。
从需求端看,新能源为铜消费增长开辟了新的赛道,铜下游迎来发展机遇。一方面,供给结构的清洁化趋势,促进光伏和风电快速发展。假定光伏和风电系统对传统发电系统的替代比例为1:1,则2021年发电行业用铜量为25.22万吨,2025年为35.70万吨。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推动新能源汽车主导行业格局。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180万吨,2025年将达到664.62万辆,带动2021年铜消费量15.90万吨,2025年铜消费量59.88万吨。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会对传统汽车销量产生扰动,但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将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需求注入强力催化剂,充电桩规模的扩张将带动2021年铜消费0.96万吨,2025年铜消费4.72万吨。
从供需平衡上看,2021-2025年中国铜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基于对2021-2025年国内精铜供应增速4.10%和消费增速4.06%的判断,该时间周期内铜的供需缺口将达到115.69万吨,铜价长期处于多头格局的确定性强。站在2021年的角度看,中国铜供应可以达到959万吨,进口估算为328万吨,实际消费预计为1310万吨,供需缺口为23万吨。我们预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细则落地,供应受限和消费回升的预期还将有可能发酵,铜价依然存在上涨空间。
2021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决策力度可见一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国家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绿色环保意识所孕育的一场能源结构转型革命。关于其发生背景及发展进程,详细内容请见《“碳达峰”显性约束下的铝行业变局 系列报告(一):铝产业链的“碳足迹”》。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逐步铺开,铜行业将迎来崭新的挑战和可期的机遇。一方面,低碳冶金确定性增加,行业面临产业升级和产量调整的双重挑战。另一方面,消费需求迎来变革,终端消费重心更加往新能源产业偏移,铜冶炼与加工企业将拥抱需求激增的发展机遇。
图片
“碳达峰”激励冶炼厂清洁生产
供给侧面临崭新挑战
1.1 铜冶炼企业碳排放核算
有色金属冶炼是从矿物原料或二次资源中分离出伴生元素从而提取高纯度金属的过程。在大多数金属冶炼过程中,焦炭、煤等能源和电力必不可少。然而,焦炭等能源作为冶金原材料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火力发电的过程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总体来说是一个高碳排放的行业。
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炉,其中涉及的温室气体只包含二氧化碳和甲烷,但是排放源涵盖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等多个类别,该指南对有色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和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等做出了详细说明。值得关注的是,制酸工序所生产的硫酸属于无机酸类,其碳排放依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进行计算,因此制取硫酸时消耗的大量电力不计入金属冶炼部分,但是应计入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中。
图1:铜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核算边界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国内铜冶炼企业以火法冶金为主,铜精矿经闪速/熔池熔炼-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电解精炼过程最终产出阴极铜。纵观整个铜冶炼系统,熔炼、贫化电炉处理炉渣、吹炼、电收尘、阳极板浇铸、电解等工序均需要消耗电量或燃料。另外,阳极炉精炼工序中,焦粉、重油、天然气、甲烷或液氨等能源作为原材料被消耗,因此每个生产阶段都会带来一定的碳排放。根据《指南》,化验、机修、库房和运输等辅助生产系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处在企业核算范围之内。
《指南》的发布为我们估算铜冶炼过程碳排放量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首先,我们根据不同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从全球到国内铜冶炼层层推算;然后,再拆分铜冶炼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对能源消耗与电力消费两部分的碳排放量进行粗略估计。
将目光投放到全球有色金属行业,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56.6亿吨,其中铝、铜、铅、镍、锡、钛、锌以及黄铜等合金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仅为0.7%,即2016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产生约6.7亿吨温室气体。
再聚焦到我国,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6.96亿吨,而我国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产能集中度高,所以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6.28亿吨之高,在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9.38%,这一数值远高于全球水平。
深入到国内铜冶炼行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的2009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中,铜冶炼占1.6%。结合上述数据推算,2009年铜冶炼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放中占比不超过0.2%。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从供应端看,铜冶炼企业或将面临产业升级和产量调整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企业亟待能源结构转型,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全行业高质量清洁生产。但是,企业生产系统调整的灵活性,使得炼厂在技术革新期间难以出现超预期减产,工艺小幅改进对电解铜供应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铜产量受电力价格、碳排放权额度和环保政策的影响,而根据电价相关政策,差别电价或阶梯式电价对铜冶炼成本及产量的影响甚微。总体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对铜供应端的量的影响暂且可以忽略不计。
从需求端看,新能源为铜消费增长开辟了新的赛道,铜下游迎来发展机遇。一方面,供给结构的清洁化趋势,促进光伏和风电快速发展。假定光伏和风电系统对传统发电系统的替代比例为1:1,则2021年发电行业用铜量为25.22万吨,2025年为35.70万吨。另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增强,推动新能源汽车主导行业格局。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180万吨,2025年将达到664.62万辆,带动2021年铜消费量15.90万吨,2025年铜消费量59.88万吨。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会对传统汽车销量产生扰动,但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未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迅速增长将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需求注入强力催化剂,充电桩规模的扩张将带动2021年铜消费0.96万吨,2025年铜消费4.72万吨。
从供需平衡上看,2021-2025年中国铜供需缺口仍然存在。基于对2021-2025年国内精铜供应增速4.10%和消费增速4.06%的判断,该时间周期内铜的供需缺口将达到115.69万吨,铜价长期处于多头格局的确定性强。站在2021年的角度看,中国铜供应可以达到959万吨,进口估算为328万吨,实际消费预计为1310万吨,供需缺口为23万吨。我们预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细则落地,供应受限和消费回升的预期还将有可能发酵,铜价依然存在上涨空间。
2021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决策力度可见一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国家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绿色环保意识所孕育的一场能源结构转型革命。关于其发生背景及发展进程,详细内容请见《“碳达峰”显性约束下的铝行业变局 系列报告(一):铝产业链的“碳足迹”》。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逐步铺开,铜行业将迎来崭新的挑战和可期的机遇。一方面,低碳冶金确定性增加,行业面临产业升级和产量调整的双重挑战。另一方面,消费需求迎来变革,终端消费重心更加往新能源产业偏移,铜冶炼与加工企业将拥抱需求激增的发展机遇。
图片
“碳达峰”激励冶炼厂清洁生产
供给侧面临崭新挑战
1.1 铜冶炼企业碳排放核算
有色金属冶炼是从矿物原料或二次资源中分离出伴生元素从而提取高纯度金属的过程。在大多数金属冶炼过程中,焦炭、煤等能源和电力必不可少。然而,焦炭等能源作为冶金原材料所进行的化学反应、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火力发电的过程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总体来说是一个高碳排放的行业。
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炉,其中涉及的温室气体只包含二氧化碳和甲烷,但是排放源涵盖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等多个类别,该指南对有色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和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等做出了详细说明。值得关注的是,制酸工序所生产的硫酸属于无机酸类,其碳排放依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进行计算,因此制取硫酸时消耗的大量电力不计入金属冶炼部分,但是应计入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中。
图1:铜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核算边界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国泰君安期货产业服务研究所
国内铜冶炼企业以火法冶金为主,铜精矿经闪速/熔池熔炼-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电解精炼过程最终产出阴极铜。纵观整个铜冶炼系统,熔炼、贫化电炉处理炉渣、吹炼、电收尘、阳极板浇铸、电解等工序均需要消耗电量或燃料。另外,阳极炉精炼工序中,焦粉、重油、天然气、甲烷或液氨等能源作为原材料被消耗,因此每个生产阶段都会带来一定的碳排放。根据《指南》,化验、机修、库房和运输等辅助生产系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处在企业核算范围之内。
《指南》的发布为我们估算铜冶炼过程碳排放量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首先,我们根据不同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从全球到国内铜冶炼层层推算;然后,再拆分铜冶炼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对能源消耗与电力消费两部分的碳排放量进行粗略估计。
将目光投放到全球有色金属行业,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56.6亿吨,其中铝、铜、铅、镍、锡、钛、锌以及黄铜等合金冶炼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仅为0.7%,即2016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产生约6.7亿吨温室气体。
再聚焦到我国,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6.96亿吨,而我国在全球有色金属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产能集中度高,所以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生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了6.28亿吨之高,在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9.38%,这一数值远高于全球水平。
深入到国内铜冶炼行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的2009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中,铜冶炼占1.6%。结合上述数据推算,2009年铜冶炼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放中占比不超过0.2%。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请问碳达峰碳中和的受益的行业有哪些
你好,根据各大券商观点,目前认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有色金属(锂、钴、铜箔、稀土、磁材等)、化工行业(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碳交易产业链、环保行业、绿色衍生品(碳远期...
最近都在说碳达峰碳中和概念股,请问碳达峰碳中和什么意思?
你好,“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
请问碳达峰是什么意思?
你好,“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有“...
碳达峰碳中和的受益的行业有哪些
您好,根据各大券商观点,目前认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有色金属(锂、钴、铜箔、稀土、磁材等)、化工行业(生物基材料和循环材料)、碳交易产业链、环保行业、绿色衍生品(碳远期...
我国将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
据新华社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 这是记者2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一系列建设目标,同时规划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和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重点领域。 值得一提的...
赵建:世界将迎来碳、债、人三重“达峰”
(33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
人类社会正面临三重大拐点叠加,即碳、债和人同时“达峰”。
大自然对碳排放的容忍能力似乎已到极限,平均气温的升高(极热和极寒),各种极端天气以及各类瘟疫只是几个典型信号。如果说在农业社会,人与自然可以更好的和谐统一,在工业社会就很不一样。这是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远远慢于人类工...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