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进口同比大增,中国推行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发布时间:2021-3-29 21:30阅读:127
2020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饲料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正着手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工作。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下发《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推广工作方案,选择确定示范企业,在年内组织开展示范推广。
玉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
之所以推行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根源在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2020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超1.4亿吨,同比增幅27.97%。进口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1亿吨、1130万吨、838万吨,分别同比增加11.7%、135%、140.2%。
这1.4亿吨的进口农产品中,主要用于饲料粮的大豆、玉米,占将近80%。国人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使得养殖业的饲料需求量在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在饲料产量增长5%之后,重新成为全球最大饲料生产国,产量达到2.4亿吨。
对于较大规模的大豆进口量,以及2020年大豆进口再度增加,业内已有预期。但相较于大豆,玉米、小麦进口同比大幅增加,更引人关注。比较突出的是玉米,2020年的玉米进口量,首次超过全年720万吨的进口关税配额,这主要是市场出现供需缺口所致。
自2016年以来,玉米持续进行临储去库存。然而,随着临储去库存的结束,生猪产业稳产保供以来,对饲料粮的需求大增,再加上此前推行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供需缺口,价格走高,也相应带动了大麦、高粱等替代品的进口。据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大麦进口808万吨,同比提高36.3%;高粱进口481万吨,同比提高478.6%。
随着未来中国工业和饲料需求的增长,业内预判,玉米进口有步大豆后尘的趋势。
不过,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也进入临界点。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东北和黄淮海等地区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此举有望扭转玉米播种面积持续数年下滑的势头。
势在必行的“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为缓解进口压力,《方案》提出,“降低饲料中玉米、豆粕占比”的工作目标,为保障饲料粮供需平衡、稳定粮食安全大局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此,研究建立生猪、肉鸡和蛋鸡等代表种高效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体系,分别制定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
在畜禽饲料配方中,大多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属于能量饲料,大豆(豆粕)属于蛋白饲料。由于小麦、稻谷也属于能量饲料原料,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菜籽粕、棉籽粕、亚麻籽粕等饼粕类属于蛋白类饲料原料,适当处理一下抗营养因子,也可以替代部分豆粕,缓解大豆供应压力。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称,过去因为大豆的对外依赖度较高,用杂粕替代豆粕的关注较多。这两年,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玉米的减量替代开始显得很有必要。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其实就是增加饲料中能量和蛋白原料消费的多样性,为缓解玉米和大豆国内供应紧张所采取的措施。
张智先说,现在的小麦和稻谷库存较为充足,在替代玉米方面有阶段性的基础,同时还可以解决小麦、稻谷库存量偏大的问题,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另外,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在饲料配方中替代玉米、豆粕都是可行的。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中,也列出了高粱、大麦、燕麦、黑麦、荞麦、黍、粟等杂粮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这些产品与玉米、小麦、稻谷等谷物一样,都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可在商品饲料和畜禽养殖中使用。
此外,玉米、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方式,在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当然,新饲草资源在豆粕减量替代中也能发挥作用。以饲料桑为例,这是一种可以在世界各地利用的畜禽饲料,其单位面积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大豆和苜蓿,其资源化利用将为生猪生产提供饲料保障,同时其功能活性物质丰富,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养殖模式中,也大量使用桑叶等植物饲料。只不过,随着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豆粕性饲料配方逐渐占据主导,植物资源逐渐被放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中国桑叶的产量4000万吨,每年可提供蛋白质近200万吨,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的研究,如果将豆粕在饲料中的比重由现今的30%将至27%,这3个百分点的下降就可以减少豆粕用量1100万吨,折合大豆约1400万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进口大豆的压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下发《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推广工作方案,选择确定示范企业,在年内组织开展示范推广。
玉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
之所以推行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根源在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2020年,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超1.4亿吨,同比增幅27.97%。进口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1亿吨、1130万吨、838万吨,分别同比增加11.7%、135%、140.2%。
这1.4亿吨的进口农产品中,主要用于饲料粮的大豆、玉米,占将近80%。国人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使得养殖业的饲料需求量在不断增加。2020年,中国在饲料产量增长5%之后,重新成为全球最大饲料生产国,产量达到2.4亿吨。
对于较大规模的大豆进口量,以及2020年大豆进口再度增加,业内已有预期。但相较于大豆,玉米、小麦进口同比大幅增加,更引人关注。比较突出的是玉米,2020年的玉米进口量,首次超过全年720万吨的进口关税配额,这主要是市场出现供需缺口所致。
自2016年以来,玉米持续进行临储去库存。然而,随着临储去库存的结束,生猪产业稳产保供以来,对饲料粮的需求大增,再加上此前推行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供需缺口,价格走高,也相应带动了大麦、高粱等替代品的进口。据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大麦进口808万吨,同比提高36.3%;高粱进口481万吨,同比提高478.6%。
随着未来中国工业和饲料需求的增长,业内预判,玉米进口有步大豆后尘的趋势。
不过,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也进入临界点。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文件,明确提出“东北和黄淮海等地区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此举有望扭转玉米播种面积持续数年下滑的势头。
势在必行的“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为缓解进口压力,《方案》提出,“降低饲料中玉米、豆粕占比”的工作目标,为保障饲料粮供需平衡、稳定粮食安全大局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为此,研究建立生猪、肉鸡和蛋鸡等代表种高效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体系,分别制定利用稻谷、小麦、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替代玉米、豆粕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
在畜禽饲料配方中,大多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属于能量饲料,大豆(豆粕)属于蛋白饲料。由于小麦、稻谷也属于能量饲料原料,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菜籽粕、棉籽粕、亚麻籽粕等饼粕类属于蛋白类饲料原料,适当处理一下抗营养因子,也可以替代部分豆粕,缓解大豆供应压力。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称,过去因为大豆的对外依赖度较高,用杂粕替代豆粕的关注较多。这两年,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玉米的减量替代开始显得很有必要。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其实就是增加饲料中能量和蛋白原料消费的多样性,为缓解玉米和大豆国内供应紧张所采取的措施。
张智先说,现在的小麦和稻谷库存较为充足,在替代玉米方面有阶段性的基础,同时还可以解决小麦、稻谷库存量偏大的问题,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另外,杂粮、薯类、杂粕和其他农副产品等原料,在饲料配方中替代玉米、豆粕都是可行的。
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中,也列出了高粱、大麦、燕麦、黑麦、荞麦、黍、粟等杂粮以及粮食加工副产物。这些产品与玉米、小麦、稻谷等谷物一样,都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可在商品饲料和畜禽养殖中使用。
此外,玉米、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通过青贮方式,在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当然,新饲草资源在豆粕减量替代中也能发挥作用。以饲料桑为例,这是一种可以在世界各地利用的畜禽饲料,其单位面积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大豆和苜蓿,其资源化利用将为生猪生产提供饲料保障,同时其功能活性物质丰富,可以在健康养殖和抗生素替代中发挥独特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养殖模式中,也大量使用桑叶等植物饲料。只不过,随着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豆粕性饲料配方逐渐占据主导,植物资源逐渐被放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中国桑叶的产量4000万吨,每年可提供蛋白质近200万吨,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的研究,如果将豆粕在饲料中的比重由现今的30%将至27%,这3个百分点的下降就可以减少豆粕用量1100万吨,折合大豆约1400万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进口大豆的压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我是饲料厂的,淮安想开通豆粕,玉米期货到哪里开啊?
您好,现在开通期货账户,直接在线就可以开通,不需要到营业部。有需要欢迎咨询,佣金低。
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增,国家原油进口量增加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是好事的,但是不会太多的啊,你也不要想的很多的啊!
我是做饲料生意的,想做玉米、豆粕期货怎么开户??
玉米和豆粕期货都是大商所的农产品期货,开通期货账户后就可以交易这两个品种,开户没有特别要求,需要年龄在18-65岁之间,没有不良诚信行为。在开户前和客户经理联系,协商手续费,...
中国原油进口大增,这会对中国原油市场有什么好的影响?
那么多的原油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库存这块的啊!
食糖进口同比大增,郑糖回落
8月销售数据表现一般,后期仍处于去库存态势,现货压力不大。近期,广西糖协或申请保障措施延期,为郑糖带来不确定性。中期,宏观及政策给郑糖带来干扰;广西甘蔗市场化,使得市场不确定性加大。配额外关税下调,预计后期食糖进口量加大。我们认为,近月受整体供需及成本影响,支撑力度较强,远月受关税下调影响,后期或有大幅回落可能,近多远空格局持续。外盘方面,原糖或已见底,中期仍处于低位震荡偏强态势,目前配额外进口利润大幅上升;巴西方面,制糖比及糖产量仍处于历史低位,对原糖形成支撑;印度方面,食糖出口补贴消...
中国从南非进口首船饲料玉米专家:进口玉米“美国独大”格局正被改写
一艘满载着玉米的货轮自南非顺利抵达中国广东麻涌港,首船重5.3万吨饲料玉米到达中国,标志着南非玉米输华通道的正式打通。专家表示,中国连续开辟了巴西、南非两个玉米进口来源国,一改之前中国玉米高度依赖美国、乌克兰两个北半球国家的局面。“南升北降”的趋势意味着中国玉米进口此前“美国一家独大”格局在2023年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环球网)...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