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书写波澜壮阔的非凡答卷
发布时间:2021-3-29 15:28阅读:265
“脱贫攻坚中我没有拖村里后腿,现在农行又给我发放了贴息贷款,我一定用好这笔资金,把酒坊办好,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在飘荡的浓郁酒香中,江西省九江市三源村脱贫户陈绪贵在自家酿酒作坊里忙活着新酒出窖,对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他充满信心。
“我家不仅种洋芋,还养了50头猪,现在政策好,今年贷了20万元搞生产。”“是啊,以前贷几千元钱都担心还不上。今年我家也贷了15万元,种洋芋更有保障。”……在村里的致富分享会上,看到乡亲们个个脸上挂着笑容,云南省个旧市风筝山村小组书记陈为民的心里乐开了花。
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好消息,写成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亿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
金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和部署,从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创新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夯实扶贫开发工作基础,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数据显示,仅近3年来,全国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9.2万亿元,涉农扶贫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
做好金融扶贫大文章
一部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百年红色征程中,每一个脚印都是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进行艰苦奋斗的痕迹。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金融扶贫是新时期党中央扶贫开发的重要制度安排。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出台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等多项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建立起精准对接融资机制,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16.63万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专业化金融扶贫机构全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建设是前提。构建金融扶贫组织体系,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三农金融事业部”,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金融机构合力参与脱贫攻坚,各尽其责,互相补位。
“通过系统化的体制机制建设,国开行推动形成了上下同欲、内外齐心的开发性金融扶贫工作局面,坚决承担起金融扶贫主力军的千钧重担。”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挥网点分布广泛的服务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全力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
“农行在贫困地区积极延伸服务网络,不断扩大服务半径,在贫困地区增设网点就是农行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好注脚。”农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范晓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釆访时介绍,近3年,农行在贫困地区新建124个乡镇人工网点和88个自助银行,直接服务和辐射周边群众超1200万人。
金融扶贫的根本任务是让资金流向最迫切、最需要的扶贫领域。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机构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流入深度贫困地区。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发放扶贫再贷款5867亿元;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7139亿元,较2015年末年均增长24.43%,惠及2013万贫困人口;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41万亿元,较2015年末年均增长35.94%。
啃下贫困“硬骨头”
“烧饭用煤气,用水用电都方便,不光是土坯房变楼房,整个生活方式都变了。”四川省古蔺县王堂村村民王均琼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下山上楼”后,她家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明亮的客厅,温馨的卧室,电视、沙发、洗衣机齐备……对比今夕,王均琼既感慨又高兴。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保障易地扶贫搬迁融资需求,金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搬得出”,政策性金融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顶层设计,助力打通资金借、用、管、还各环节路径,推进融资工作有序开展。仅国开行一家,就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326亿元,支持约312万贫困人口走出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 的地区。
搬迁只是第一步,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还需要在搬迁安置点的配套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针对搬迁安置区多元化金融需求和周边产业特点,多家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小额贷款投放力度,支持搬迁人口就地就近开展生产生活和就业创业。
“现在党的政策好!我的生意红火,每个月能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贵州正安县的唐应琴在县城瑞濠街道扶贫再就业市场的自家摊位前边忙碌着边说道。和别处不同,这个就业市场是国开行支持建设的安置点配套项目,这里的摊位经营者大多是从深山里搬出来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目前,国开行已累计发放搬迁后续发展贷款470亿元,辐射2334个集中安置区。
道路通百业兴,山东省滨州市陈集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大村,在农发行7.05亿元贷款支持下,当地道路得到改造。门前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卡车也能跑起来了,货拉得多还省油。道路的贯通让西瓜销售畅通无忧,乡亲们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曾经困扰贫困地区发展的痼疾得到根本性解决。推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围绕贫困地区村组道路、饮水安全、住房安全、教育医疗、环境整治等薄弱环节,在不增加地方政府负担的前提下,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大力支持贫困村提升工程。
“现在的日子比酒香。”陈绪贵与妻子都身患残疾,以前主要依靠耕作三亩多责任田、养殖家禽为生,生活拮据。2020年,农行驻村第一书记蔡锦龙建议他开一间家庭酿酒作坊,蔡锦龙对陈绪贵说:“资金的问题你放心,国家有小额扶贫贷款政策、政府贴息担保,我来协调帮你办好。这也是我们农行金融扶贫工作之一。”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缸米酒出窖就实现了1200多元纯利润, “开门红”让陈绪贵既激动又振奋。
陈绪贵家过上新生活是千千万万脱贫群众走向小康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政策精准落地,紧扣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实际,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接地气、见效益”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帮助脱贫群众用双手创造出幸福生活。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443.5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067.81万户(次)。
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美好生活
“今年沃柑大获丰收,每个基地产量将近500万斤,由于果子品质好,销路基本不用愁。”尽管已是春天,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九联村的果园内果树枝头上依然硕果累累。为满足沃柑等特色产业的融资需求,当地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推出多项信贷产品,仅农行一家,2020年末投向糖业、林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贷款余额即达117.77亿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不光是广西的沃柑,甘肃定西的土豆、江西赣南的脐橙、陕西洛川的苹果……脱贫地区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拔节成长,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两三个特色主导产业。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金融发挥出强大助推功能。广大金融机构积极搭建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对接平台,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广仓单、订单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促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业等发展。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贫困人口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超过6.5万亿元。
脱贫产业稳定发展,带来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的明显增强,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兴旺。下一步,金融在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方面将有更大作为。
“银行保险机构将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督促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指导银行提高普惠型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明确提出对普惠型涉农、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让银行‘敢贷、愿贷、能贷’。”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业保持初心不改、力度不减、脚步不停,继续奋斗,必将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文章转自和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文章内容做为交易依据,风险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