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业务真的值得“烧钱”吗?
发布时间:2015-6-25 09:24阅读:600
“在较短的时间去评判互联网公司是不公平的,因为前期要扩大用户规模,实现市场布局,需要舍弃较多的利润空间。”多位研究互联网行业的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市场更关注的是互联网企业所能获得的用户规模。
一位不愿具名的会计学教授则持中立观点称,就乐视网现有的财报来看,这份成绩单并不如意,刘姝威的评判合理但不深刻,互联网企业用户的规模转化为盈利需要较长的周期,若合理地“烧钱”,短期难以看到业绩,但长久则未必。
对于乐视网分析报告诸多疑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尝试与刘姝威进行沟通,但其未予以回应。乐视网官方微博方面则以“谢谢”回应刘姝威的报告。
财务分析“不深刻”
“打蛇未打到七寸”成为业内对刘姝威分析乐视网报告的评价。
刘姝威在报告中指出,乐视网2014年度报告披露了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但是没有披露各项业务的盈利情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2014年财报发现,其实根据已有数据可以计算出拖累业绩元凶——终端业务的毛利率。
乐视网2014年终端业务实现营收27.4亿元,营业成本为40.92亿元。以此可见计算出,该公司终端业务的毛利率为-49.35%。“这是只赚吆喝不赚钱。”上述会计学教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虽然网络电视是一个新兴事物,但和传统电视、互联网在线视频互为替代品,如果网络电视没有优势超越前两者,只是靠噱头和概念支撑,则难以受大众消费者接受。
另从乐视网的财务数据来看,2014年,该公司货币资金约5亿元,应收账款18.93亿元,预收款项3.23亿元;2015年,货币资金为7.03亿元,应收账款24.19亿元,预收款项3.47亿元。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前两者增长较多,特别是应收帐款增长较快,但是预收款项微幅增长,这说明乐视网的产品并不热销。
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曾在其微博中表示,超级手机首日预约高达263万台,十天预约超1000万台。乐视手机于今年5月19日开放购买。有分析人士指出,超级手机预约量、超级电视的出货量,以及乐视网官网曾公布其产品的续费率在50%左右,这些都需要核实其真实性。“这些关系到乐视网整个生态系未来的盈利空间,本以为刘教授会去调查。”其称。
而以短期的报表业绩来看:去年乐视网销售乐视TV150万致使净利润大幅减少,毛利润为-49.35%;主要负责经营终端业务的控股子公司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净利润亏损3.86亿元。而乐视网计划“2015年超级电视的销售量目标将要达到300-400万台,保有量实现突破500万台”。这是否意味着业绩将更为严重的收到拖累?
此外,市场有质疑观点称,类似乐视网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存在收入分期确认的情况。对此,上述会计学教授表示,生产周期较短的制造业一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发货以后便能获得收入,除非产品让客户免费体验,待真正销售出去后再确认货款,只是体验产品会否被提前计入销售量则不得而知。
终端业务真的值得“烧钱”吗?
针对乐视网业绩的大幅下滑,刘姝威将矛头指向高成本的终端业务,质疑这种“烧钱”模式难以长久持续。会计学教授认为,“烧钱”应合理;但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的舍利是为了长期获利。
在刘姝威看来,乐视网“通过销售乐视TV,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难以看到扭亏为盈的迹象。“这种‘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乐视网的投资者们愿意为乐视网‘烧钱’继续提供资金吗?在国内外,被‘烧钱’模式烧死的公司已经不少了。”刘姝威发出连串的质疑。
“虽然前期成本高,但是要看未来衍生服务的空间才能评判。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一个产品,不能去判断其短期盈利,毕竟做一款产品,前期需要研发及投入,需要用较低的利润去推广它,所以这存在一个悖论,是需要多数的用户还是高额的利润。”易观国际研究终端业务方面的分析师扬帆表示。
杨帆同时称,通过大量销售,能够扩大用户规模,如果产品足够优秀,用户还会向身边亲朋好友去推荐,这样口碑就出来了,销量也就起来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布局未来,赢在起点!中信证券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全解析
2025-08-04 11:55
-
3600元育儿补贴落地,生育友好型社会多久会来?(内含补贴领取方法)
2025-08-04 11:55
-
新手村必读:从入门到进阶十佳理财书单推荐!
2025-08-04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