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供需报告偏空,豆二、粕类重挫,油脂品种为何抗跌?
发布时间:2021-3-14 10:57阅读:260
周三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月度供需报告,报告维持美豆期末库存不变,上调巴西大豆产量100万吨至1.34亿吨,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50万吨至4750万吨,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小幅增加38万吨至8374万吨。南美大豆产量上调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小幅增加,报告偏空。
在USDA偏空报告的影响下,国内豆类及油脂油料板块纷纷下跌,其中豆二主力合约跌幅达3.72%,豆粕主力合约收跌3.08%,报3269元/吨,菜粕主力合约大跌3.64%,收报2803元/吨。而在豆类、粕类品种普跌的背景下,三大油脂品种则表现出了较为抗跌的特性。
USDA报告偏空,豆二大幅下挫
豆二期货主要对应进口大豆成本,昨日豆二期货的下跌和CBOT大豆的走势预期有关。周三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月度供需报告,报告中没有对美国大豆平衡表中的出口、压榨和库存数据做进一步的调整,南美大豆主产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大豆产量还上调了45万吨,在巴西大豆装运加快的情况下,CBOT大豆短期继续上涨的动能不足,周一冲高至1460美分/蒲式耳后,或将再次回撤到1400美分/蒲式耳左右,对应的进口大豆成本将回落,因此豆二期货也出现回落。
图片
USDA报告上调全球大豆库存主要的原因是上调了巴西的大豆产量预估100万吨,虽然巴西降雨拖累收割进度,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巴西大豆产量损失的评估,而且USDA报告通常是基于3月1日以前的调研情况。
另外,目前市场更多聚焦的是巴西的装运情况,随着巴西装运加快,短期内CBOT大豆上涨动能减弱。关于巴西的真实产量,可能要到8、9月份巴西大豆出口的差不多的时候,USDA才会再做调整。
相比豆二而言,豆一的跌幅则十分有限。不过在豆类期货普跌的氛围下,豆一也难以独善其身。在经过前期的不断攀升后,近日豆一期价出现了高位回调的行情。
由于2月末中储粮进场收购的利好预期在盘面上充分发酵过后,豆一2105合约开始回吐此前升水。从现货端来看,产区现货价格虽较期货抗跌,但亦难以独善其身,昨日局部地区将收购价格下调了0.02—0.03元/斤至2.83元/斤,部分贸易商停收观望,且随着天气转暖,新季种植的农资已经开始陆续采购,种植前卖掉陈粮是农户的习惯,不然储存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出货心理也在逐渐增加。
从盘面来看,豆一主力2105合约在经历了多空均大幅减仓的大跌之后,近两日的交投显得比较清淡,由于此前基差曾缩窄至-400元/吨附近,交割利润大增,加上下游出货较慢,买卖双方购销进入僵局,因此持粮主体在盘面交割是更好的选择,仓单的增加对2105合约形成压制。但在价格持续回落之后,近期有止跌企稳的迹象。
目前大豆行情依然稳中趋弱,但由于销区的库存消耗殆尽,下游的用豆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产区价格,经营主体一边消化库存,一边观望东北和进口豆的价差变化。南北方销售主体观点南辕北辙,销区认为东北产区豆价随期货大涨是‘一厢情愿’,如此高的价格对经营商已失去‘诱惑’;而产区贸易商则认为,市场从去年开称以来至今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接受高价只是时间问题。蛋白厂方面,禹王、金锣,双汇等大型加工企业利润不错,开始逐渐顺价收购,小加工厂随采随用,资金都比较紧张。
高价肯定会抑制一定的需求量,一些用豆企业只能以降低开机率或只给老客户供货来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方式来经营,但市场上的刚需依然存在。目前是买方和卖方的博弈阶段,若期货继续回落,产区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下调价格的,但在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上涨、中储粮收购未明朗,以及预计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的预期下,东北大豆价格下行空间或有限。
需求压力凸显,豆粕、菜粕联袂下挫
蛋白粕双双下跌,消息面上可能是受到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报告影响。报告维持美豆期末库存不变,上调巴西大豆产量100万吨至1.34亿吨,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50万吨至4750万吨,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小幅增加38万吨至8374万吨。南美大豆产量上调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小幅增加,报告偏空。
图片
国内双粕跌幅明显大于外盘美豆,这主要是因为在猪瘟疫情拖累下,豆粕和菜粕的库存压力更大。
豆粕目前面临的主要供需矛盾是成本端有支撑,但需求端在走弱。
一方面,成本端美豆价格高企,油厂榨利持续亏损。因2020年巴西大豆播种较正常年份延后1个月,2021年巴西大豆出口亦相应推迟,致使美豆出口持续强势,结转库存不断走低。
目前5月进口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亏损约200元/吨,9月进口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亏损约400元/吨,进口大豆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空间,油厂有挺价意愿;另一方面,春节前后非洲猪瘟疫情有所抬头,生猪产能恢复不及预期,累及终端消费。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国内母猪存栏于2020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下降的比例约为1%,1月疫情更加严重,母猪存栏环比下降的幅度为5%—9%,2月继续环比回落5%—6%。且目前水产养殖处于淡季,肉禽存栏仍未恢复,亦利空豆粕消费。
上周沿海主要油厂豆粕库存85.14万吨,环比增加13.73%,同比增加80.61%。节后油厂恢复开机,而终端补库热情不高,导致豆粕库存连续第三周累积,主力基差高位回落至150元/吨附近。
而菜粕方面,供需基本平衡,相对好于豆粕。截至3月5日当周,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粕库存5.38万吨,环比减少13.23%,同比增加198.9%;进口颗粒菜粕库存14万吨,环比增加11.10%,同比减少34.80%;菜粕总库存19.38万吨,环比增加3.09%,同比减少2.45%。目前华南区豆粕与菜粕现货价差约700元/吨,处于同期相对高位,饲料企业倾向于增加菜粕的用量,菜粕需求好于豆粕,主力基差小幅走高至-30元/吨附近。不过目前水产需求仍处于淡季,4月水产投苗启动前,预计菜粕的需求难有持续性的改善。
总的来说,现阶段美豆成本端支撑依然有效,但受猪瘟疫情拖累,豆粕和菜粕去库压力较大。从中长期看,南美大豆出口季节性增加,将逐步挤占美豆市场份额。同时,市场聚焦美豆新作,大豆播种及生长期不确定因素较多,有望为市场带来丰富交易题材,重点关注5—8月产区天气情况,国内市场关注猪瘟疫情及水产需求复苏情况。
油脂品种较为抗跌
在昨日豆类、粕类品种普跌的背景下,三大油脂则表现出了较为抗跌的特性。对此,油脂品种一直以来都是偏强板块,近期国内商品整体回落,油脂抗跌特性进一步彰显。
图片
3—4月国内油脂整体预估供需非常紧张,尤其是豆油。因巴西新作大豆收获及发运延迟前期兑现,3—4月国内大豆进口及压榨预计偏低,国内豆油目前超低库存局面维持,甚至库存会进一步下降。此外,国内豆油近月超高现货基差报价,后期期现回归也将支撑近月盘面。中储粮剩余豆油收储份额传言5月前会入库,也令近月豆油供需预期更加紧张。因买船较少,国内棕榈油3月也是降库存局面。此外,菜油近月同样有洗船利多传言。
昨日油脂板块表现相对抗跌,主要是受到昨日公布的MPOB供需报告提振。3月10日午后MPOB报告出炉,数据显示,2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下降1.5%至111万吨,出口环比下降5.5%至90万吨,库存环比下降1.8%至130万吨,为三个月低点。产量及库存数据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报告偏多,马来西亚棕榈油受此提振表现强势,从而带动国内油脂市场偏强振荡。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至今,三大油脂板块一路上行至近年高位,市场人士表示,这其中既有宏观及资金面驱动,更是源于板块自身的基本面因素。
从宏观方面来看,国际原油自去年的疫情低点强劲反弹,目前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原油价格上涨,有利于稳定生物燃料的掺混比例,提高棕榈油、豆油、菜油等原料的性价比,利多油脂的工业消费。且随着新冠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各国经济正逐步从疫情中走出,油脂消费市场边际回暖,同时,远期较为强烈的经济复苏或者通胀预期,也为油脂板块的走强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
从基本面方面来看,棕榈油方面,2020年以来马来西亚棕榈油一路去库存,为棕榈油领涨油脂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至今,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由176万吨下降至130万吨,因劳动力短缺及产区降雨过多限制产量增幅,且外围市场需求亦表现强势;豆油方面,美豆库存及库销比边际回落,也有利于全球豆油及其他油脂价格走高。因前期美豆减产及当年中国生猪产能从非洲猪瘟中恢复,2020/2021年度美豆库存降至325万吨,库销比降至2.61%,均为历史极低值。从月度公布的平衡表来看,2020年9月至今,美豆期末库存连续7个月稳中下行,对应的美豆及美豆油价格连续大幅上涨;菜油方面,全球菜油供需继续收紧,保持着一贯的强势格局。2020/2021年度全球菜油库存194万吨,同比下降37万吨,降幅达16.02%。
国内三大油脂在需求复苏及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库存维持低位,有利于在内外盘联动中跟涨。整个2020年,豆油库存维持在历史低位水平,2021年至今仍在稳中去库;棕榈油因进口利润长期倒挂,库存也偏低;菜油作为油脂里长期基本面最好的品种,一直处于供需紧张状态。
目前看,油脂板块仍有继续向上空间。因马来西亚棕榈油仍处于低位去库存阶段,美豆因出口需求较好亦维持强势格局,整体看成本支撑依然有效。且国内油脂库存现阶段仍偏低,基差维持在高位。
不过,远期棕榈油库存增加预期可能限制涨幅及行情的流畅度。高频数据显示,3月1—5日马来棕榈油产量较2月同期环比增加25.32%,3月可能有累库的压力。不过数据后期仍会调整,需要持续追踪产量及库存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关注3月底公布的美豆播种面积数据。
油脂品种的持续上行,一部分原因是国内供应不足而需求偏强,另一部分原因是包括棕榈油、豆油、菜油在内的国际植物油的供给减少。
国内豆油因收储等因素导致供应相对不多,但需求却因饲料用油增加、菜油替代等因素偏好。菜油进口不多、地方收储等,均令国内油脂持续降库存。3—4月,进口大豆偏少,同样是供给问题。可能的收储因素也还在。
此外,棕榈油、豆油供给减少有政策性因素。印尼棕榈油出口税高、生物需求较刚性、中国对大豆的大量进口及豆油收储。
国内近月油脂供需紧张可能持续到4—5月,国际棕榈油供需预期中长期增加,但明显的增库存可能在4月之后。因此,预计国内油脂还会持续高位运行。但现实偏强,而中长期预期偏空,中线交易需谨慎。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免费领【7月行业热报】”,可获得关于免费领【7月行业热报】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在USDA偏空报告的影响下,国内豆类及油脂油料板块纷纷下跌,其中豆二主力合约跌幅达3.72%,豆粕主力合约收跌3.08%,报3269元/吨,菜粕主力合约大跌3.64%,收报2803元/吨。而在豆类、粕类品种普跌的背景下,三大油脂品种则表现出了较为抗跌的特性。
USDA报告偏空,豆二大幅下挫
豆二期货主要对应进口大豆成本,昨日豆二期货的下跌和CBOT大豆的走势预期有关。周三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月度供需报告,报告中没有对美国大豆平衡表中的出口、压榨和库存数据做进一步的调整,南美大豆主产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大豆产量还上调了45万吨,在巴西大豆装运加快的情况下,CBOT大豆短期继续上涨的动能不足,周一冲高至1460美分/蒲式耳后,或将再次回撤到1400美分/蒲式耳左右,对应的进口大豆成本将回落,因此豆二期货也出现回落。
图片
USDA报告上调全球大豆库存主要的原因是上调了巴西的大豆产量预估100万吨,虽然巴西降雨拖累收割进度,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巴西大豆产量损失的评估,而且USDA报告通常是基于3月1日以前的调研情况。
另外,目前市场更多聚焦的是巴西的装运情况,随着巴西装运加快,短期内CBOT大豆上涨动能减弱。关于巴西的真实产量,可能要到8、9月份巴西大豆出口的差不多的时候,USDA才会再做调整。
相比豆二而言,豆一的跌幅则十分有限。不过在豆类期货普跌的氛围下,豆一也难以独善其身。在经过前期的不断攀升后,近日豆一期价出现了高位回调的行情。
由于2月末中储粮进场收购的利好预期在盘面上充分发酵过后,豆一2105合约开始回吐此前升水。从现货端来看,产区现货价格虽较期货抗跌,但亦难以独善其身,昨日局部地区将收购价格下调了0.02—0.03元/斤至2.83元/斤,部分贸易商停收观望,且随着天气转暖,新季种植的农资已经开始陆续采购,种植前卖掉陈粮是农户的习惯,不然储存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出货心理也在逐渐增加。
从盘面来看,豆一主力2105合约在经历了多空均大幅减仓的大跌之后,近两日的交投显得比较清淡,由于此前基差曾缩窄至-400元/吨附近,交割利润大增,加上下游出货较慢,买卖双方购销进入僵局,因此持粮主体在盘面交割是更好的选择,仓单的增加对2105合约形成压制。但在价格持续回落之后,近期有止跌企稳的迹象。
目前大豆行情依然稳中趋弱,但由于销区的库存消耗殆尽,下游的用豆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产区价格,经营主体一边消化库存,一边观望东北和进口豆的价差变化。南北方销售主体观点南辕北辙,销区认为东北产区豆价随期货大涨是‘一厢情愿’,如此高的价格对经营商已失去‘诱惑’;而产区贸易商则认为,市场从去年开称以来至今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接受高价只是时间问题。蛋白厂方面,禹王、金锣,双汇等大型加工企业利润不错,开始逐渐顺价收购,小加工厂随采随用,资金都比较紧张。
高价肯定会抑制一定的需求量,一些用豆企业只能以降低开机率或只给老客户供货来维持市场占有率的方式来经营,但市场上的刚需依然存在。目前是买方和卖方的博弈阶段,若期货继续回落,产区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下调价格的,但在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上涨、中储粮收购未明朗,以及预计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的预期下,东北大豆价格下行空间或有限。
需求压力凸显,豆粕、菜粕联袂下挫
蛋白粕双双下跌,消息面上可能是受到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报告影响。报告维持美豆期末库存不变,上调巴西大豆产量100万吨至1.34亿吨,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50万吨至4750万吨,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小幅增加38万吨至8374万吨。南美大豆产量上调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小幅增加,报告偏空。
图片
国内双粕跌幅明显大于外盘美豆,这主要是因为在猪瘟疫情拖累下,豆粕和菜粕的库存压力更大。
豆粕目前面临的主要供需矛盾是成本端有支撑,但需求端在走弱。
一方面,成本端美豆价格高企,油厂榨利持续亏损。因2020年巴西大豆播种较正常年份延后1个月,2021年巴西大豆出口亦相应推迟,致使美豆出口持续强势,结转库存不断走低。
目前5月进口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亏损约200元/吨,9月进口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亏损约400元/吨,进口大豆成本高企压缩利润空间,油厂有挺价意愿;另一方面,春节前后非洲猪瘟疫情有所抬头,生猪产能恢复不及预期,累及终端消费。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国内母猪存栏于2020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下降的比例约为1%,1月疫情更加严重,母猪存栏环比下降的幅度为5%—9%,2月继续环比回落5%—6%。且目前水产养殖处于淡季,肉禽存栏仍未恢复,亦利空豆粕消费。
上周沿海主要油厂豆粕库存85.14万吨,环比增加13.73%,同比增加80.61%。节后油厂恢复开机,而终端补库热情不高,导致豆粕库存连续第三周累积,主力基差高位回落至150元/吨附近。
而菜粕方面,供需基本平衡,相对好于豆粕。截至3月5日当周,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粕库存5.38万吨,环比减少13.23%,同比增加198.9%;进口颗粒菜粕库存14万吨,环比增加11.10%,同比减少34.80%;菜粕总库存19.38万吨,环比增加3.09%,同比减少2.45%。目前华南区豆粕与菜粕现货价差约700元/吨,处于同期相对高位,饲料企业倾向于增加菜粕的用量,菜粕需求好于豆粕,主力基差小幅走高至-30元/吨附近。不过目前水产需求仍处于淡季,4月水产投苗启动前,预计菜粕的需求难有持续性的改善。
总的来说,现阶段美豆成本端支撑依然有效,但受猪瘟疫情拖累,豆粕和菜粕去库压力较大。从中长期看,南美大豆出口季节性增加,将逐步挤占美豆市场份额。同时,市场聚焦美豆新作,大豆播种及生长期不确定因素较多,有望为市场带来丰富交易题材,重点关注5—8月产区天气情况,国内市场关注猪瘟疫情及水产需求复苏情况。
油脂品种较为抗跌
在昨日豆类、粕类品种普跌的背景下,三大油脂则表现出了较为抗跌的特性。对此,油脂品种一直以来都是偏强板块,近期国内商品整体回落,油脂抗跌特性进一步彰显。
图片
3—4月国内油脂整体预估供需非常紧张,尤其是豆油。因巴西新作大豆收获及发运延迟前期兑现,3—4月国内大豆进口及压榨预计偏低,国内豆油目前超低库存局面维持,甚至库存会进一步下降。此外,国内豆油近月超高现货基差报价,后期期现回归也将支撑近月盘面。中储粮剩余豆油收储份额传言5月前会入库,也令近月豆油供需预期更加紧张。因买船较少,国内棕榈油3月也是降库存局面。此外,菜油近月同样有洗船利多传言。
昨日油脂板块表现相对抗跌,主要是受到昨日公布的MPOB供需报告提振。3月10日午后MPOB报告出炉,数据显示,2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下降1.5%至111万吨,出口环比下降5.5%至90万吨,库存环比下降1.8%至130万吨,为三个月低点。产量及库存数据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报告偏多,马来西亚棕榈油受此提振表现强势,从而带动国内油脂市场偏强振荡。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至今,三大油脂板块一路上行至近年高位,市场人士表示,这其中既有宏观及资金面驱动,更是源于板块自身的基本面因素。
从宏观方面来看,国际原油自去年的疫情低点强劲反弹,目前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原油价格上涨,有利于稳定生物燃料的掺混比例,提高棕榈油、豆油、菜油等原料的性价比,利多油脂的工业消费。且随着新冠疫苗接种范围的扩大,各国经济正逐步从疫情中走出,油脂消费市场边际回暖,同时,远期较为强烈的经济复苏或者通胀预期,也为油脂板块的走强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
从基本面方面来看,棕榈油方面,2020年以来马来西亚棕榈油一路去库存,为棕榈油领涨油脂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至今,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由176万吨下降至130万吨,因劳动力短缺及产区降雨过多限制产量增幅,且外围市场需求亦表现强势;豆油方面,美豆库存及库销比边际回落,也有利于全球豆油及其他油脂价格走高。因前期美豆减产及当年中国生猪产能从非洲猪瘟中恢复,2020/2021年度美豆库存降至325万吨,库销比降至2.61%,均为历史极低值。从月度公布的平衡表来看,2020年9月至今,美豆期末库存连续7个月稳中下行,对应的美豆及美豆油价格连续大幅上涨;菜油方面,全球菜油供需继续收紧,保持着一贯的强势格局。2020/2021年度全球菜油库存194万吨,同比下降37万吨,降幅达16.02%。
国内三大油脂在需求复苏及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库存维持低位,有利于在内外盘联动中跟涨。整个2020年,豆油库存维持在历史低位水平,2021年至今仍在稳中去库;棕榈油因进口利润长期倒挂,库存也偏低;菜油作为油脂里长期基本面最好的品种,一直处于供需紧张状态。
目前看,油脂板块仍有继续向上空间。因马来西亚棕榈油仍处于低位去库存阶段,美豆因出口需求较好亦维持强势格局,整体看成本支撑依然有效。且国内油脂库存现阶段仍偏低,基差维持在高位。
不过,远期棕榈油库存增加预期可能限制涨幅及行情的流畅度。高频数据显示,3月1—5日马来棕榈油产量较2月同期环比增加25.32%,3月可能有累库的压力。不过数据后期仍会调整,需要持续追踪产量及库存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关注3月底公布的美豆播种面积数据。
油脂品种的持续上行,一部分原因是国内供应不足而需求偏强,另一部分原因是包括棕榈油、豆油、菜油在内的国际植物油的供给减少。
国内豆油因收储等因素导致供应相对不多,但需求却因饲料用油增加、菜油替代等因素偏好。菜油进口不多、地方收储等,均令国内油脂持续降库存。3—4月,进口大豆偏少,同样是供给问题。可能的收储因素也还在。
此外,棕榈油、豆油供给减少有政策性因素。印尼棕榈油出口税高、生物需求较刚性、中国对大豆的大量进口及豆油收储。
国内近月油脂供需紧张可能持续到4—5月,国际棕榈油供需预期中长期增加,但明显的增库存可能在4月之后。因此,预计国内油脂还会持续高位运行。但现实偏强,而中长期预期偏空,中线交易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您好!农产品:油脂、粕类、玉米、生猪、白糖、棉花、鸡蛋这些期货开户都是非常简单的,开户是免费的,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手机上开户已经成为了最便捷的开户方式,一般十多分钟就能够完成了,非常高效的节...

朋友你好,近期的USDA报告偏于中性,国内的玉米进口量规模未变,目前国内玉米影响的条件主要如下几点:①需求端,比如东北玉米深加工库存高企,玉米饲用需求恢复推迟、养殖利润大幅下...
供需格局逐步好转,哪类期货品种有望上涨?
您可以中长线关注一下棕榈油,棕榈油基本面在逐步好转。欢迎点击我的头像预约,全国A类期货公司,手机可以办理开户等业务,低手续费,低保证金,送快速交易通道。
USDA的玉米报告对国内期货有影响吗?
朋友你好,近期的USDA报告对国内玉米的影响的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①需求端,比如东北玉米深加工库存高企,玉米饲用需求恢复推迟、养殖利润大幅下滑,玉米上下游成本传导能力还未恢复...
油脂月报:关注USDA供需报告,油脂不可过分看空
后市主要观点:虽然此前的不利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巴西大豆生长,部分已经开始下调本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但是天气情况总体在好转,天气的升水在减少,对油脂市场形成利空影响。当然在今年极端厄尔尼诺现象的大背景下,后市仍存在继续炒作天气题材的可能性。另外,上周欧佩克+会议的结果不如预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弱也对油脂市场不利。短期内,油脂市场基本面总体偏利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周五将要公布USDA12月供需报告,这次报告中可能会体现此前不利天气对巴西大豆产量的影响,因此在报告公布前后不可过分看...
USDA报告中性偏空油脂偏弱震荡
USDA报告中性偏空 油脂偏弱震荡 【行业信息及动态】MPOB数据,马棕油4月产量下降7.13%至120万吨,出口下降27.78%至107万吨,库存下降120.54%至150万吨,略低于预期151万吨。ITS数据,马棕油5月1—10日出口量为35.54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10%。SPPOMA数据,马棕油5月1—10日产量环比增加30%,出油率增加0.23%。 现货方面,张家港四级豆油报7900元/吨(-190元/吨);黄埔24度棕榈油报7720元/吨(-210元/吨);江苏进口菜籽压榨四级菜油报8260元/吨(-140元/吨)。 【观点与操作策略】USDA报告中,2023/24年度美豆...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相关标签全部>
热点推荐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