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皮革城沦为鬼城 曾被视为政府一号工程
发布时间:2015-6-24 08:58阅读:921
在一本陈旧得泛黄的招商手册上,记者看到了浙江嘉兴桐乡鞋业皮革城计划建成后的模样:商场一楼的中庭竖立着三棵巨型椰子树,透过玻璃穹顶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在浙北这座县级市,这样的布局算得上时髦。
然而,尽管对接着乌镇每年数百万的游客资源,开业时被许多人视为“政府一号工程”,这座曾计划与被视为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的海宁皮革城分庭抗礼的商贸综合体却没能谱写辉煌篇章。
造访的人都会对它寥落的近况唏嘘不已:玻璃橱窗多处残破,往里探视,不完整的塑料模特横七竖八,包装用的纸盒、挂衣架等旧物一片狼藉,连外立面的墙灰都已经被剥蚀,早已没有了生气。只有雨声反复砸落在昔日精心打造的莲花雕塑上,显得既铿锵又肃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桐乡市政府2005年一份“专题会议纪要”上看到,桐乡首座皮革城当时被确立为“桐乡市重点专业市场”,当地媒体也曾对它叫板海宁的商业前景大着笔墨。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愿望都在后来重复建设导致的恶性竞争中落空。
据悉,执掌这座废墟的幕后老板如今也正试图重整旗鼓,想将皮革城的“旧瓶”装上尾货市场、毛纺城这样的“新酒”,而至于能否涅槃重生,目光又重新聚焦在当地政府的作为上。
600多个业主被“套牢”
“2005年投了20多万买的商铺,等于买了一只垃圾股,还不能割肉。”在桐乡鞋业皮革城原先人气最旺的一楼,记者见到了独自驱车前来的业主孙铮,他在全国多地投资商铺,此处被他视作唯一的败笔。
“2004年我在上海柳州路买过商铺,后来被收购,赚了100多万元;在花桥买的是沿街商铺,每年租金收入也超过2万元,只有这里不光利润打水漂,什么时候脱手也是遥遥无期。”孙铮说罢,碾了碾撒在地上的烟灰,旁边则是堆积如山的装潢垃圾。
据记者了解,2006年开业时,桐乡鞋业皮革城也曾风光一时。“前期生意好的时候,一个商户每月可以赚十多万元,我许多朋友组团过来,现金用完还要借钱采购,最景气的头几年,停车场根本不够用,私家车和旅游大巴都要停到皮革城对面的空地上。”孙铮对记者回忆。
另一位本地业主告诉记者,由于销售火爆,抢购甚至需要托关系“开后门”。“因为项目开发商和我的单位有工作往来,我是靠着内部渠道才抢到了一套底楼的商铺,当时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项目,银行贷款配合也很给力,一般情况下购买商铺只能贷款五成,皮革城项目允许贷款六成。”
谁也没预料到,彼时的热火朝天只是昙花一现。6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皮革城已经人去楼空,只有靠近正门的位置徒留了两位商铺租客,由于访客寥寥,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股票行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