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济周期,迎接下一个风口
发布时间:2021-3-11 15:20阅读:479
经济永远都在增长、衰退和危机之间循环往复,让我们常常从乐观的高峰跌至失望的低谷,又在某个时点东山再起。股票市场常常起伏不定,剧烈波动,这些是否都有迹可寻呢?其实就是经济学者们一直在探讨的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很重要,它可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繁荣与衰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巨富和赤贫,现在大家都感觉香港不如以前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有多种因素,但主要还是周期使然,什么周期呢?——经济改革和贸易周期。
以前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寥寥不多的几个对外贸易的口岸,大多数进出口业务都是依赖香港,随着大陆地区口岸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特区以及沿海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经由香港的进出口业务逐渐减少,而香港越来越依赖房地产,其他产业逐渐没落,整个经济就空心化了,香港没有把握好经济改革和全球贸易的大周期,自然就在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了。
另一方面,李嘉诚却牢牢把握住了经济的大周期,特别是香港经济的大周期。
要了解香港经济的大周期,不能不聊到美元周期和房地产周期。香港采用货币局制度,港元盯住美元,当美联储升息的时候,香港就要跟着加息,否则港元对美元就会大幅度贬值,当美联储降息的时候,港元也要跟着减息,否则港元对美元就会大幅度升值,简单来讲,就是美联储放水的时候,香港货币当局也要放水,美联储收紧信贷的时候,香港也要收紧信贷。
信贷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加上香港的土地供应存在刚性,这使得香港的房价很容易受到信贷政策的影响。李嘉诚就是依靠对这个周期的洞悉,低买高卖经过几轮房地产周期,就成了超级富豪,他是怎么操作的呢?
每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要从宽松转向收紧的时候,李嘉诚就预期到香港货币当局会跟进收紧信贷,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看到香港楼市见顶下跌,等到信贷收紧几年后,楼市已经一片萧条,李嘉诚则见机抄底房地产,到了某个时点,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宽松,这个时候香港的楼市就会持续上涨,在宽松阶段快要收尾之前,李嘉诚也会在房地产上收缩战线。
一代商圣范蠡有一句名言:“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意思是做生意要把握时机,低价的时候买,高价的时候卖,老祖宗的这句话被李嘉诚演绎的出神入化,低买高卖谁都想做到,但什么时候是低价,什么时候是高价,又如何确定?这些都只有搞清楚了经济周期才能明白,才能真正做到“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
经济周期听上去好像非常高大上,其实就是可顺不可逆的一股洪流,我们无法置身其外。经济周期不只一种,尼罗河带来了古埃及七年丰饶和七年萧条的经济循环,这个是经济周期,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气候现象造成太平洋海水温度差异,导致全球气候周期性异常,进而导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个也是经济周期,它会对大宗商品的生产、运输乃至消费都有重大影响。
然而这些经济周期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更需要关注的经济周期有五类,即信贷周期、库存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以及资产价格周期,其中,资产价格周期寄生于前四种周期之中,先搞清楚前四种经济周期,在此基础上就能判断出资产价格的子午卯酉。
壹
经济周期
01 信贷周期
近年来经济金融学者们最爱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美元信贷周期,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管理机构是美联储,全球的利率水平都与美联储有着密切的关系。
股票的估值与利率有关,债券的定价与利率有关,商品的价格也与利率有关,外汇市场上不同的货币的汇率与国家之间的利率高低有关,一切的金融产品定价都离不开利率,而全球的利率水平深受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影响,很多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或者是严格盯住,或者是有管理的浮动。
对于中国而言,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了,我国央行会如何应对呢?
如果想要保住汇率,我国央行就必须跟着美联储加息,否则美联储升息后,美元的收益率高于比人民币,就会出现资本流出中国,导致人民币贬值。
而如果既想要人民币不贬值,也想要不缩减货币的话,就是对资本流动进行管制,而大规模的资本管制对人民币国际化很不利。所以如果美联储紧缩货币,中国也只能在整体上紧缩货币,区别只是浮动和速度上的调整差异。
其实全球大多数经济体也是跟中国类似的情况。李嘉诚就是明白了这一原理,从而洞悉了香港的信贷周期,并逐浪而行,把握住了香港的信贷周期,进而把握住了房地产的短周期,成了超级富豪。
华尔街有一句话:“不要与美联储为敌”,意思就是做任何交易,不管是投资还是投机,都要注重信贷周期。
中国货币化进程在1998年以后开始加速,随着土地、房地产开始商品化和货币化,整个经济受到信贷周期影响的程度也更深了,广度更大了,如果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发现很多人生致富的机会时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风口。
比如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2005年汇改之前,我国在经常项目下累积了大量盈余,为了稳定汇率,不让人民币升值,央行做了大量对冲,发行人民币买入美元,这使得出口部门的大量外汇盈余大部分转换成了人民币存款,随着存款越来越多,持有者对资产多样化的需求也增加了。
进出口的大量盈余使得国内信贷异常宽松,因此2005年以股票为代表的众多资产开始走出大牛市,因为当信贷异常宽松时、全社会的绝大部分资产都被货币化以后,任何资产都躲不开信贷周期的魔法,这就是信贷周期的强大力量。
02 存货周期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做过一个关于存货周期的实验,实验持续做了超过4年时间,有48场游戏,192个参与者,这些参与者都是商业公司主管和该院MBA的学生,游戏模仿了啤酒的生产链,分为四个部门:啤酒厂、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每个参与者只负责其中一个部门。
对于这些履历背景光鲜的参与者而言,所谓的存货管理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产业链上游的啤酒厂出现越来越大的库存积压,当游戏持续到20周到25周,啤酒厂的库存积压量已达到了每周消费量增长的9倍,意味着产业链下端即使是微小的波动也会使上游啤酒厂的库存出现大幅的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啤酒厂的库存变化远远大于零售的库存变化。
虽然实验只是说明了一个行业的库存变化特征,但是却也代表了整个经济的库存变化特征,整个经济中的库存变化是远远大于需求端变化的,因此库存成了经济中极为不稳定的部分,造成了宏观库存周期。这几年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是经济中的热门词汇,说明了库存周期在经济周期中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在2016年商品期货有一次非常精彩的表现,这其中就涉及到去产能和去库存。
很多期货交易者在其中赚取了暴利,从二千万到十亿的神话并不少见。
例如螺纹钢经历了大规模的去产能和去库存之后,来了一个气势如虹的大牛市,除了本身的库存和产能周期因素,信贷周期放水、房地产暴涨也是重要的因素。
库存周期时间比较短,大概是在3年到4年时间,被学术界定义是经济周期中最短的一种,库存周期经常与厄尔尼诺、拉尼娜周期以及信贷周期叠加,演绎出大宗商品市场的各种精彩大戏。
03 产能周期
产能周期时间为7-10年,不少经济学者对产能周期讨论异常激烈,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设备投资周期,中国经济的新的经济腾飞就要开始了,而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负债率不低,房地产的泡沫还没有消除,还没有进入新一轮的产能周期。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说明产能周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股票投资者而言。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孙正义遭受重创,其他一些互联网巨头也濒临破产,但有少数的人还是坚守,最终载誉而归,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些少数坚守的人是有意无意的顺应了产能周期。
那如何能把握住产能周期带来的机会呢?
现在世界都惊叹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网购,也有人说这是不是新一轮产能周期出现的征兆,如果是,如何才能不错失这一轮的暴富机会?答案是需要认真研究产能周期,正所谓庖丁解牛,顺势而为则无往不利。
股票投资者特别是偏重成长股的投资者,想要抓住十倍甚至百倍大牛股就要重视产能周期的力量。福布斯上的富豪们,因自己的产业兴衰而沉浮,君不见十年前的煤老板现在都消失匿迹了,这就是产能周期的威力,天下大事,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04 房地产周期
房地产一直是神州大地上最热门的话题,有人因为房价上涨而欢呼雀跃,也有人因为房价上涨而捶胸顿足,有经济学家说中国的房地产跟1973年的日本的情况相似,有的说跟1991年的日本情况类似。谢国忠、任志强、潘石屹他们不像是房地产的专业人士,更像是娱乐行家,赚足了眼球,如果人生的成功用以点击率来评价的话,他们都是赢家。
中国是从1998年开始才正式启动市场经济下的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对我国来说还是新事物。房地产与信贷关系密切,通过按揭与抵押影响金融市场,房地产上游的原材料和工程器械行业,下游的装修和家电行业也深受房地产的影响,一国经济的盛衰周期都体现在了房地产上。
次贷危机是因房地产而起,欧债危机也与房地产脱不了关系,房地产周期号称是经济周期之母。
最早房地产周期的权威是霍伊特,他写了一本书名为《百年来芝加哥土地的价值》,芝加哥每一份房地产交易文件几乎都被他看过,从1830年到1933年,霍伊特花了大量时间来研究这一百年来房地产的相关数据,最终做出了非常有信服力和前瞻性的结论。
如今大街小巷的人都在大谈房地产,无非是价格的涨跌,其实说中了未必代表真的预测准了,绝大部分人是瞎猫遇到死耗子。一个房地产周期差不多是18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上涨阶段,这个时候是有无数次说中的机会的。
霍伊特给任何想要在房地产上做出准确预测的人指出了方向,那就是必须系统的研究数据,严密的推理。次贷危机因房地产而起,其中有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却因为次贷危机而大赚了一笔,他的名字是约翰保尔森,非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华尔街在杰西利弗莫尔之后再无如此精彩大手笔盈利,以至于索罗斯不得不放下身段,专门邀请保尔森吃饭,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其成功之道。
保尔森的成功之道简单说就是抓住了美国房地产的大周期,他就是学习了霍伊特的做法,系统的研究数据,严密的推理,确认了房地产周期中的大机会。他的故事的一些精彩的片段在《大空头》这部电影中都能看到。
保尔森是怎么做成这笔史上最牛交易的?
保尔森此前在华尔街一直是默默无闻,也算不上是大佬级的人物,大赚之后索罗斯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小辈。保尔森有一个手下跟他一样也是一直郁郁不得志,在职场上不受待见。而有一天这个员工突然发现了房地产次级贷款中的机会。
其实引发次贷危机是有很多种因素的,并不能用简单“贪婪”两个字就能盖棺定论,这要从克林顿时期说起,民主党人为了赢得选民支持就提出帮助那些中下层选民解决住房问题,解决方案就是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出面来解决。在这当中,华尔街的精英们发现了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那就是长期的风险不用金融机构的管理者们来承担,而短期丰厚的收益却进入了他们的腰包,他们再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设,将那些垃圾级的、劣质房贷变成金融市场上争相追逐的炙热产品,各方需求都得到满足,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一直用非理性来解释次贷危机的原因,这只是隔靴搔痒。如果按照审慎的原则来执行按揭贷款,这些中下层的选民可能永远也买不了房子,这些选民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即使是过上一天的好日子也比一辈子都过不上的强,所以他们其实是理性的。
个人利益上他们是理性的,但是经济有经济的客观规律。保尔森的手下就是发现了这其中的不可持续性。
由于信贷放松,房地产需求旺盛,房地产建设也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房地产投资,整个经济的杠杆率越来越高,房贷标准越来越低,贷款额度越来越大,而收入却完全跟不上来。伯南克上台开始加息,购房者的利息支付也开始增加,而好的投资机会却越来越少,购房者的收入不增反降,收入无法支付利息支出,造成房贷的违约率越来越高。
保尔森的手下正是发现了这一苗头,他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都会面临危机,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保尔森,保尔森熟悉经济周期,也知道美国在数次加息之后,信贷周期已经在紧缩阶段,经济已达到了繁荣的后期,随即而来的是滞涨和衰退,而且美国房地产从克林顿、格林斯潘时代就开始繁荣,已经接近走完房地产的上升阶段。
但是这些都是直觉上的判断,他需要更详细的数据。
他与手下一块把能搞到手的数据都撸了一遍,这与霍伊特如出一辙,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完数据之后发现,随着伯南克上台的加息,购房者的利息负担越来越重,房贷违约率和止赎率越来越高,而金融市场上似乎没有丝毫反应。
他们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愿意提供相应金融工具的投行,这种金融工具就是房贷违约掉期,也就是给房贷下跌买的保险,如果房价下跌了这款保险合同的市价就会上升。
后来的事大家都是知道了,保尔森是狂赚百倍。保尔森抓住了美国信贷周期和房地产周期带来的机会,对经济周期敏锐的直觉和常识,并且找到了能够利用经济周期赚钱的工具。
房地产周期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其中长周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18年,而所谓的短周期则与信贷周期紧密相关,信贷放松则房地产短期走强,信贷收紧则房地产短期走弱。
房地产周期不只是受信贷周期的影响,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土地政策、人口结构,包括房地产自身的开发流程这些都是影响到房地产周期的因素,房地产的复苏往往会先于整个经济,新开工房屋总是被投资者们作为一个经济领先指标。
贰
经济周期与投资
以上就是四类比较重要的经济周期——信贷周期,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和房地产周期,这些周期之间相互嵌套,构成或长或短的经济周期。
所有的经济周期都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滞涨和衰退。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的特征是低通胀高增长,繁荣阶段的特征是高通胀高增长,滞涨阶段的特征是高通胀低增长,而衰退阶段的特征是低通胀低增长。
著名学者特韦德系统的研究了历史数据,对经济周期四个阶段中的资产表现作了分析,用钱挣钱看似轻松,但却是最需要专业知识,如何利用经济周期的知识进行资产配置的呢?即:
在复苏阶段最值得配置的资产是股票和商品,以及房地产;在繁荣阶段最值得配置的资产是房地产和商品,以及艺术品;在滞涨阶段最值得配置的资产是商品,特别是原油;在衰退阶段最值得配置的资产则是债券和股票。
这是特韦德给出的一般规律,毕竟经济周期分为好几种,相互之间有叠加,特别是信贷周期会分别加在所有经济周期上。库存周期中可以看到信贷的影响,产能周期中可以看到信贷的影响,房地产周期中也可以看到信贷的影响,李嘉诚与保尔森赚钱的大格局,都离不开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周期的叠加。
信贷周期宽松,则所有资产易涨难跌。中国拥有无数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的民间大咖,都是围绕着信贷周期在做文章,他们最擅长根据美联储和人民央行的动向来推断大类资产的涨跌,这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比绝大多数科班出身的分析师更加准确,这又回到了那句话,“不要与央行对着干”,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信贷周期的重要性,而陷入到复杂的分析手段中。
但现实往往只能是回调之后继续高涨,难道中国的房地产就是一路涨上天,没有周期的奇葩?我想不是。失败的预测往往都忽略了信贷周期的强大力量,在房地产上不断看空做空的人,往往什么因素都考虑了,就是没有考虑信贷这一基本因素。
房地产周期不管如何炫耀夺目,都逃脱不了信贷周期的制约,因此可以将信贷称之为“周期之父”。
索罗斯写的金融炼金术,系统总结了自己的金融交易和哲学指导,里面拉拉杂杂写了一大堆,读者如坠云雾之中,其实就是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周期的叠加,索罗斯说自己的赚钱秘密都写在金融炼金术里面了,如果能够综合起来理解信贷周期和房地产周期,就知道了索罗斯的赚钱秘诀——利用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周期叠加,其实就是李嘉诚们,索罗斯们、保尔森们的致富秘诀。
信贷周期和库存周期也有叠加,库存周期是金融交易者最喜欢去研究琢磨的周期,因为3到4年的时间不是太长,不会让心急如焚的交易者们对大机会望眼欲穿,而且模仿索罗斯和杰西利弗莫尔的大趋势交易者们在分析经济周期时,可以以库存周期为主,这里面大有机会,不用等的太久,信贷宽松时通胀上升,价格水平是普遍上升的,这时增加存货成为一种有利可图行为,这就是积极补库存阶段,信贷紧缩时通胀下降,价格水平普遍下跌,这时存货成本因为需要减值入账,这就是其去库存阶段。
信贷周期也会对产能周期产生影响,比如克林顿上台后,美联储货币逐渐宽松,信贷高涨,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出现,大量资金涌入到新兴行业,高科技行业的产能大为增加。例如2008年后,我国的光伏等产业在4万亿投资砸下去后迅猛扩展,产能不断增加,全国各个行业都在拼命扩张产能,这也是信贷宽松对产能扩展的影响。
叁
总结
四种经济周期分别是信贷周期,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和房地产周期,每一种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滞涨和衰退,每个阶段分别有最佳的投资机会。
在所有这些周期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周期的叠加,李嘉诚,索罗斯,保尔森的投资案例无一例外的都是看准了信贷周期与房地产周期的叠加,从而把握投资致富,无论故事如何,始终是离不开经济周期,离不开个人的兴衰浮沉,而后者永远离不开前者的影响。
这就是风口一词的根基所在,经济周期是所有风口的归宿,而风口是所有财富的归宿,我们要努力,但是必须要懂得周期,走在曲线前面的人,永远比只知埋头苦干的人离财富更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