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拐点已至
发布时间:2021-2-27 22:00阅读:171
导读
本文为朱民2月21日在央视财经“十大顶级经济学家看宏观大趋势”系列节目中,所做的《“后疫情时代”,世界及经济复苏路在何方?》主题分享,以下为内容精编。
图片
未来5-10年,做好“低轨增长”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金融来看,2021年,是特别关键的一年。
之所以说关键,是因为喜中有忧。喜是经过2020年的波动,经济逐渐由衰退转向反弹。
而且由于新冠疫苗出现,估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大部分区域可能都会接种疫苗,疫情就有可能逐渐被控制住。
同时,各国政府还大力度地刺激经济,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经过一年的折腾,以中国这样的疫情控制模式,通过隔离、大规模检测、追溯,能逐渐把疫情传播控制住的做法,逐渐得到了共识。这些都是好的地方。
但忧的地方也还是很多,疫情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从去年3月份开始就不断地在说,病毒变异和第二波、第三波大规模疫情的出现是极其普遍的事情。
我正好是《柳叶刀》抗疫委员会的委员,我这个经济学家天天和医生打交道,也是挺有意思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医疗角度来说,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典型的病痛学,所以必然还会有波动。
今年的经济恢复也一定是不平衡的。这个不平衡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比如说发达国家,能够出台刺激政策的就会走得好一点;像很多新兴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由于没有财政空间,可能就走得比较困难。
而从行业来看,像通讯等产业,由于和人的接触比较少,所以它的恢复就会好一点;像服务业、餐饮、旅游等,和人接触比较密切的产业,可能走得就会比较困难。
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大的疫情之后,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通常会进入一个低的轨迹。不能低估这个影响。
很明显地,现在劳动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就业人数也在下降。疫情已经把全球GDP的增长轨迹下降了一个平面,造成了9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可能再回来了。
所以我们已经在低轨上往前走,而且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每一个危机都会对生产力造成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今天的12年时间里,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低于2008年之前的10年的。
而这次疫情,从现有数据来看,未来10年的增长速度会低于2008-2019年这10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21年既是恢复和反弹的一年,同时又要做好未来进入“低轨增长”的准备,打好未来的基础。
比如做好衔接和转移,努力提高潜在劳动生产力。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能够增加就业人口,能够更多地创造普惠全民的增长。
这样才能看到未来5-10年大格局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21年很关键。
图片
美国收紧流动性,只是时间问题
从去年开始,很多国家都在实行经济刺激政策以应对危机。
这样一个流动性的宽松,甚至叫“流动性的暴力”,已经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疯狂的比特币也好,暴涨的大宗商品也罢,似乎全球的优质资产最近都在涨价。
一方面,释放流动性是好的,因为它稳定了经济,使全球经济、金融不至于崩溃,它止住了疫情带来的全球新型危机。
但在大规模的刺激下,会形成几种现象:第一是政府债务的高企;第二是零利率;第三则是流动性宽松。零利率、继续宽松,很明显会对金融的稳定造成伤害。
那么,到了2021年,我们就要承担过度流动性的后果。
由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很低,所以大量资金走向了金融市场,走向像比特币这样的特异资产,这些都是一部分的后果。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隐忧。
我们要看到这次刺激的规模,最近拜登提出了新的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这是在已有的8800亿和两万亿的基础上,再加上的1.9万亿,总共是5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美国GDP的25%。它用了整整25%的GDP来刺激经济。所以预计今年会有比较强劲的经济增长。
但代价是美国政府的债务比例,从去年年底占GDP的100%上涨到130%,远超所有发达国家,甚至比高债务的欧洲还要高很多。与此同时,利率下降到了0,甚至不排除负利率。
由于零利率和负利率的出现,整个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基准就完全变了,而且会继续推高股市的泡沫。
图片
以美国为例,企业的盈利是在下跌的;市场的无风险回报,在过去13个月里几乎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消费者的偏好波动特别大,所以也就会推动股市进一步走向泡沫。
而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这么多的流动性,总要有撤出的一天。流动性撤出之时,就是危机可能发生的节点。
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案例和教训。美国总是在危机以后开始升息,从而引起全球金融震荡。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2013年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时,时任美联储主席在8月初的杰克逊霍尔货币政策年会上,提出要暂缓货币宽松政策。
“暂缓”这两个字就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为什么?因为资金迅速地回流美国,包括印度、南非、巴西在内的很多国家,汇率下跌超过了20%,资本回流的幅度非常大。
所以美元流动性大量流入的国家就会遭殃,而且美国自身的股市也发生了很大波动。因为利率一变,你今天以零利率借的钱,到时偿付成本就变了。
现在宽松越来越大,大家呆得就越来越紧张,但还有一些人很“暴躁”,想再赶一赶末班车。但问题是,你总要走的,一走就成了问题。
所以,按照传统理论来说,政府现在早就应该撤了。但因为担心危机、担心不稳定,所以不断用新的刺激来延长周期。
这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关注点。撤出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称之为“扳机”。触动点就是美联储在保证宽松的前提下,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是2%,只要达不到这个点,它就有空间来继续支持新的刺激。
那么我们估计,正常的话,202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接近1.5%。
而如果1.9万亿美元的刺激政策,逐渐入场最终通过的话,美国经济可能会走强,最终可能就会使通货膨胀的上升快于我们的预期。
所以美国这两天讨论最热烈的,就是通货膨胀会不会反弹。因为美联储的政策改不改,实际上就是问“通货膨胀会不会反弹”。现在形成了尖锐的两派,大部分人说通货膨胀不会反弹,少部分人说通货膨胀会反弹,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就是这么讲的。
我们现在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情况来说,美国经济增长今年很可能会过热。在这个情况下,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性就会出现。
如果一定要看一个起始点的话,今年年底我觉得是一个很敏感的时间,因为美国今年一二季度的经济反弹会很强,同时三四季度的增长也会很强。这个是毫无疑义的。
所以当经济走强后,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时,美联储就必须撤出宽松货币政策了。对于美联储必然会升息这一点,我们是不可以抱有任何幻想的。
因为央行永远是在危机时减息,在危机过后升息。因为它要保证有足够的利率空间,在下一次危机来时可以继续减息。
那么在撤出时,资金就会发生瞬间的逆向流动。我觉得这个事情已经被无数次的危机所证明过了。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内部做了很多分析和实际情况调研,美联储基础利率变化是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我要再强调的一点就是说,当我们讨论美联储会不会撤出宽松,引起资金反弹时,要注意一点,我们今天在全球大的经济周期框架下来说,是一个长期债务的周期顶峰和一个短期债务的周期顶峰,它是两个周期顶峰的再叠加。
与此同时,因为这个叠加,形成了股市顶峰。这是三个叠加,股市是债务这个周期顶峰叠加后的一个必然反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扳机触动了泡沫的下跌的话,这个下跌会非常厉害。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世界债务的总额是如此之大。这么大的债务,如果它还本的利率水平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整个债务盘子的崩塌将是一个很大概率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2021年“喜中有忧”。忧就包括潜在的一点,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没有人敢说具体什么时候天会变。所以2021年的关键就是,要看到潜在的风险,然后进一步把这个风险,扩展为我们能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变量,然后通过观察这些变量,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全局。
图片
这3件事,很关键!
在疫情发生后,总有人一直追问我,我们会不会进入1930年的大萧条。我说没有,也不会有。
其实这次疫情发生时,股市下跌的速度是超过了1930年的,但幅度还是小一点。
之所以说没有进入1930年的大萧条,就是因为央行采取措施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快;第二是规模大,一下就把第一阶段的流动性恐慌危机给解决了。
通常来说,我们讲一个危机一般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流动性恐慌,这个问题央行政策解决了。
第二阶段是偿付危机,就是企业真的还不了钱了,比如有的企业经营不好。
通常在一个大的危机时,会出现一系列的企业破产,通常都是在危机发生的4-6个季度以后,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将会逐渐地展开。
这时就需要有两个政策:一是央行继续提供流动性,帮助人还债;第二需要有结构性的改革,让整个经济朝着新结构的方向走。但这都不容易。
我之所以说2021年特别重要,就是目前全球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维持流动,也要完成结构调整,使得未来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能够不断地提升,这样才能把经济重新稳住,继续往前走。这个是特别难的。
所以2021年的要义,第一是复苏,第二是垒好未来增长的基础,第三是合理地、逐渐地把货币政策管住,并且逐渐地、透明地把它给收回。这3件事如果做不好,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又一次陷入波动甚至是危机之中。
而波动和危机要是再来的话,就会越来越困难。因为政府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少,现在利率都已经是0了。我们对最早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做了一个分析发现,现在德国已经说,你买房,你借款,我还贴给你利息。这个是天下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彻底乱套了。
图片
但即使这样,还是没人敢买。你现在是负利率,要是利率上升了我又该怎么办?我又不是借你一年的款,是借你20年的款,你能保证我20年负利率吗?与此同时,由于负利率的到来,大家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所以普遍消费会下降。
我们做了无数的调研案例、统计分析,得到的都是这种情况:央行负利率、财政没空间,再也不能像2020年4月份这样大规模刺激了。这时如果再发生问题的话,就会比较困难。
但如果说美国的政策是这样一个宽松趋势的话,全球其他国家是不是会跟风?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局面?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他国家的央行,特别是发达国家,像欧洲也或多或少会跟随。因为从现在来看,受第二波疫情的打击,欧洲的经济情况还是很不好,今年欧洲经济恢复相比美国还是比较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因为经济走强,所以它升息的概率也在上升。
剩下的就是中国了。我们这次比较好的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出手很快,去年1月23号晚上封城,2月4号央行、财政部四部门就联合发文支持,流动性入市,针对企业、针对经济停滞的一系列资金就开始入了,但是规模相对还是小的。
我们看全球财政刺激的规模,发达国家平均用了12%的GDP,是很厉害的;新兴经济国家大概用了6%的GDP;最辛苦的是低收入国家,只有3%GDP的刺激政策,所以它们的经济恢复就比较困难。
而我们的货币政策加上财政政策,比如对企业流动性的支持等,在全球来说是属于中低水平的,规模不是很大。这是一个好事。
第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停止,一直在往前推。也就是说,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不完全地和美元挂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美元的利率水平波动,一定会影响汇率波动时,它对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对就会比较小。
由于我们央行此前的刺激规模还不是很大。所以目前从全世界来看,我们能动用的政策空间的余地是很大的。所以这样的话,如果出现大的波动,我们可以有大手笔来支持、应用这个空间。当然如果是中小波动、可控的波动,也可以通过市场调剂逐渐把波动缓和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和美国的货币政策,现在来看还是有一个很好的缓冲的。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要防止杠杆不上升。泡沫不能再上升了。因为无论你有多少的政策空间,如果你泡沫很大的话,只要危机一动,还是会发生很大的恐慌。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对房地产也好,对股市也好,对其他市场也好,都严格地在关注杠杆率和泡沫。因为只要泡沫在,一个特别小的敏感源的波动,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的危机。这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历史中不断看到的事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本文为朱民2月21日在央视财经“十大顶级经济学家看宏观大趋势”系列节目中,所做的《“后疫情时代”,世界及经济复苏路在何方?》主题分享,以下为内容精编。
图片
未来5-10年,做好“低轨增长”的准备
从全球经济、金融来看,2021年,是特别关键的一年。
之所以说关键,是因为喜中有忧。喜是经过2020年的波动,经济逐渐由衰退转向反弹。
而且由于新冠疫苗出现,估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大部分区域可能都会接种疫苗,疫情就有可能逐渐被控制住。
同时,各国政府还大力度地刺激经济,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经过一年的折腾,以中国这样的疫情控制模式,通过隔离、大规模检测、追溯,能逐渐把疫情传播控制住的做法,逐渐得到了共识。这些都是好的地方。
但忧的地方也还是很多,疫情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从去年3月份开始就不断地在说,病毒变异和第二波、第三波大规模疫情的出现是极其普遍的事情。
我正好是《柳叶刀》抗疫委员会的委员,我这个经济学家天天和医生打交道,也是挺有意思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医疗角度来说,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典型的病痛学,所以必然还会有波动。
今年的经济恢复也一定是不平衡的。这个不平衡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比如说发达国家,能够出台刺激政策的就会走得好一点;像很多新兴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由于没有财政空间,可能就走得比较困难。
而从行业来看,像通讯等产业,由于和人的接触比较少,所以它的恢复就会好一点;像服务业、餐饮、旅游等,和人接触比较密切的产业,可能走得就会比较困难。
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大的疫情之后,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通常会进入一个低的轨迹。不能低估这个影响。
很明显地,现在劳动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就业人数也在下降。疫情已经把全球GDP的增长轨迹下降了一个平面,造成了9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可能再回来了。
所以我们已经在低轨上往前走,而且可能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每一个危机都会对生产力造成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今天的12年时间里,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低于2008年之前的10年的。
而这次疫情,从现有数据来看,未来10年的增长速度会低于2008-2019年这10年间的经济增长速度。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21年既是恢复和反弹的一年,同时又要做好未来进入“低轨增长”的准备,打好未来的基础。
比如做好衔接和转移,努力提高潜在劳动生产力。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能够增加就业人口,能够更多地创造普惠全民的增长。
这样才能看到未来5-10年大格局的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21年很关键。
图片
美国收紧流动性,只是时间问题
从去年开始,很多国家都在实行经济刺激政策以应对危机。
这样一个流动性的宽松,甚至叫“流动性的暴力”,已经影响到经济的方方面面,疯狂的比特币也好,暴涨的大宗商品也罢,似乎全球的优质资产最近都在涨价。
一方面,释放流动性是好的,因为它稳定了经济,使全球经济、金融不至于崩溃,它止住了疫情带来的全球新型危机。
但在大规模的刺激下,会形成几种现象:第一是政府债务的高企;第二是零利率;第三则是流动性宽松。零利率、继续宽松,很明显会对金融的稳定造成伤害。
那么,到了2021年,我们就要承担过度流动性的后果。
由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很低,所以大量资金走向了金融市场,走向像比特币这样的特异资产,这些都是一部分的后果。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隐忧。
我们要看到这次刺激的规模,最近拜登提出了新的1.9万亿美元的刺激方案。这是在已有的8800亿和两万亿的基础上,再加上的1.9万亿,总共是5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美国GDP的25%。它用了整整25%的GDP来刺激经济。所以预计今年会有比较强劲的经济增长。
但代价是美国政府的债务比例,从去年年底占GDP的100%上涨到130%,远超所有发达国家,甚至比高债务的欧洲还要高很多。与此同时,利率下降到了0,甚至不排除负利率。
由于零利率和负利率的出现,整个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基准就完全变了,而且会继续推高股市的泡沫。
图片
以美国为例,企业的盈利是在下跌的;市场的无风险回报,在过去13个月里几乎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消费者的偏好波动特别大,所以也就会推动股市进一步走向泡沫。
而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这么多的流动性,总要有撤出的一天。流动性撤出之时,就是危机可能发生的节点。
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案例和教训。美国总是在危机以后开始升息,从而引起全球金融震荡。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2013年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时,时任美联储主席在8月初的杰克逊霍尔货币政策年会上,提出要暂缓货币宽松政策。
“暂缓”这两个字就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为什么?因为资金迅速地回流美国,包括印度、南非、巴西在内的很多国家,汇率下跌超过了20%,资本回流的幅度非常大。
所以美元流动性大量流入的国家就会遭殃,而且美国自身的股市也发生了很大波动。因为利率一变,你今天以零利率借的钱,到时偿付成本就变了。
现在宽松越来越大,大家呆得就越来越紧张,但还有一些人很“暴躁”,想再赶一赶末班车。但问题是,你总要走的,一走就成了问题。
所以,按照传统理论来说,政府现在早就应该撤了。但因为担心危机、担心不稳定,所以不断用新的刺激来延长周期。
这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关注点。撤出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称之为“扳机”。触动点就是美联储在保证宽松的前提下,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是2%,只要达不到这个点,它就有空间来继续支持新的刺激。
那么我们估计,正常的话,202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接近1.5%。
而如果1.9万亿美元的刺激政策,逐渐入场最终通过的话,美国经济可能会走强,最终可能就会使通货膨胀的上升快于我们的预期。
所以美国这两天讨论最热烈的,就是通货膨胀会不会反弹。因为美联储的政策改不改,实际上就是问“通货膨胀会不会反弹”。现在形成了尖锐的两派,大部分人说通货膨胀不会反弹,少部分人说通货膨胀会反弹,比如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就是这么讲的。
我们现在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情况来说,美国经济增长今年很可能会过热。在这个情况下,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性就会出现。
如果一定要看一个起始点的话,今年年底我觉得是一个很敏感的时间,因为美国今年一二季度的经济反弹会很强,同时三四季度的增长也会很强。这个是毫无疑义的。
所以当经济走强后,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时,美联储就必须撤出宽松货币政策了。对于美联储必然会升息这一点,我们是不可以抱有任何幻想的。
因为央行永远是在危机时减息,在危机过后升息。因为它要保证有足够的利率空间,在下一次危机来时可以继续减息。
那么在撤出时,资金就会发生瞬间的逆向流动。我觉得这个事情已经被无数次的危机所证明过了。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内部做了很多分析和实际情况调研,美联储基础利率变化是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我要再强调的一点就是说,当我们讨论美联储会不会撤出宽松,引起资金反弹时,要注意一点,我们今天在全球大的经济周期框架下来说,是一个长期债务的周期顶峰和一个短期债务的周期顶峰,它是两个周期顶峰的再叠加。
与此同时,因为这个叠加,形成了股市顶峰。这是三个叠加,股市是债务这个周期顶峰叠加后的一个必然反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扳机触动了泡沫的下跌的话,这个下跌会非常厉害。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世界债务的总额是如此之大。这么大的债务,如果它还本的利率水平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整个债务盘子的崩塌将是一个很大概率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2021年“喜中有忧”。忧就包括潜在的一点,就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没有人敢说具体什么时候天会变。所以2021年的关键就是,要看到潜在的风险,然后进一步把这个风险,扩展为我们能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变量,然后通过观察这些变量,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全局。
图片
这3件事,很关键!
在疫情发生后,总有人一直追问我,我们会不会进入1930年的大萧条。我说没有,也不会有。
其实这次疫情发生时,股市下跌的速度是超过了1930年的,但幅度还是小一点。
之所以说没有进入1930年的大萧条,就是因为央行采取措施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快;第二是规模大,一下就把第一阶段的流动性恐慌危机给解决了。
通常来说,我们讲一个危机一般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流动性恐慌,这个问题央行政策解决了。
第二阶段是偿付危机,就是企业真的还不了钱了,比如有的企业经营不好。
通常在一个大的危机时,会出现一系列的企业破产,通常都是在危机发生的4-6个季度以后,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将会逐渐地展开。
这时就需要有两个政策:一是央行继续提供流动性,帮助人还债;第二需要有结构性的改革,让整个经济朝着新结构的方向走。但这都不容易。
我之所以说2021年特别重要,就是目前全球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维持流动,也要完成结构调整,使得未来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能够不断地提升,这样才能把经济重新稳住,继续往前走。这个是特别难的。
所以2021年的要义,第一是复苏,第二是垒好未来增长的基础,第三是合理地、逐渐地把货币政策管住,并且逐渐地、透明地把它给收回。这3件事如果做不好,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又一次陷入波动甚至是危机之中。
而波动和危机要是再来的话,就会越来越困难。因为政府的政策空间越来越少,现在利率都已经是0了。我们对最早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做了一个分析发现,现在德国已经说,你买房,你借款,我还贴给你利息。这个是天下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彻底乱套了。
图片
但即使这样,还是没人敢买。你现在是负利率,要是利率上升了我又该怎么办?我又不是借你一年的款,是借你20年的款,你能保证我20年负利率吗?与此同时,由于负利率的到来,大家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所以普遍消费会下降。
我们做了无数的调研案例、统计分析,得到的都是这种情况:央行负利率、财政没空间,再也不能像2020年4月份这样大规模刺激了。这时如果再发生问题的话,就会比较困难。
但如果说美国的政策是这样一个宽松趋势的话,全球其他国家是不是会跟风?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局面?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他国家的央行,特别是发达国家,像欧洲也或多或少会跟随。因为从现在来看,受第二波疫情的打击,欧洲的经济情况还是很不好,今年欧洲经济恢复相比美国还是比较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因为经济走强,所以它升息的概率也在上升。
剩下的就是中国了。我们这次比较好的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出手很快,去年1月23号晚上封城,2月4号央行、财政部四部门就联合发文支持,流动性入市,针对企业、针对经济停滞的一系列资金就开始入了,但是规模相对还是小的。
我们看全球财政刺激的规模,发达国家平均用了12%的GDP,是很厉害的;新兴经济国家大概用了6%的GDP;最辛苦的是低收入国家,只有3%GDP的刺激政策,所以它们的经济恢复就比较困难。
而我们的货币政策加上财政政策,比如对企业流动性的支持等,在全球来说是属于中低水平的,规模不是很大。这是一个好事。
第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停止,一直在往前推。也就是说,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不完全地和美元挂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美元的利率水平波动,一定会影响汇率波动时,它对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对就会比较小。
由于我们央行此前的刺激规模还不是很大。所以目前从全世界来看,我们能动用的政策空间的余地是很大的。所以这样的话,如果出现大的波动,我们可以有大手笔来支持、应用这个空间。当然如果是中小波动、可控的波动,也可以通过市场调剂逐渐把波动缓和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和美国的货币政策,现在来看还是有一个很好的缓冲的。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要防止杠杆不上升。泡沫不能再上升了。因为无论你有多少的政策空间,如果你泡沫很大的话,只要危机一动,还是会发生很大的恐慌。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对房地产也好,对股市也好,对其他市场也好,都严格地在关注杠杆率和泡沫。因为只要泡沫在,一个特别小的敏感源的波动,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的危机。这是我们在过去几十年历史中不断看到的事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怎么更好地抓住期货拐点?期货拐点判断依据是什么?
抓住期货拐点对于交易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意味着价格趋势的潜在转变,以下是几种方法来更好地抓住期货拐点: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判断拐点的主要工具。交易者可以通过观察K线图、均线、MACD、RSI、...
股票拐点是什么意思?股票拐点有什么特征?
股票拐点是指股价跌到底部开始反弹时,股票的拐点(俗称买点)。股价涨到顶部开始下跌的时候,也是股票的拐点(俗称卖点)
期货拐点什么意思?如何确认拐点?
您好,期货拐点是指期货市场中价格趋势发生明显转变的时点,即从上涨转为下跌或从下跌转为上涨的关键时刻。确认期货拐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技术分析法1、趋势线:通过绘制上升趋势线和下降趋势线,...
期货拐点是什么意思?怎么判断期货拐点?
您好,期货拐点指的是在期货价格趋势发生重要转变的点,即价格走势从上升转为下降,或从下降转为上升的关键位置。对于如何判断期货拐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有不了解的您可以加微信免费咨询:1,技术分...
股票拐点是什么意思,怎么判断股票拐点?
股市拐点,经济领域术语。拐点,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运行趋势或运行速率的变化。股票拐点是指股价跌到底部开始反弹时,股票的拐点(俗称买点)。股价涨到顶部开始下跌的时候,也是股票的拐点(俗称卖点)。一般情况下,与股票相关的拐点有很多,股票的拐点分有业绩拐点、预期拐点、技术拐点等。股市拐点的特征:1.股票业绩拐点与真实股价拐点不同步,甚至与预期拐点不同步。2.极度悲观的预期和极度萎缩的成交量并不意味着股价会出现拐点。股票既有自下而上的拐点,也有自上而下的拐点。3.对于股票的高点判断,尤其是长...
等待市场拐点
早盘普涨,科技股大涨回踩,盘面热点医药股,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几个近期突发事件热点板块连续大涨涨停潮很多,另外一个热点就是近期美股特斯拉连续大涨带动的特斯拉板块。涨停的100多只股票当中,医药股占据三分之一左右,事件热点占据一半,其余的补涨,以及特斯拉概念等带起。这个月静等修复,后面即使回踩也是砸坑大清洗为主,散户这两天冲高出货的也不少了。这两天还是属于报复性反弹,真正企稳得等事件缓和之后,院士说了,这两周是拐点,等拐点出现了再来看筑底。昨天给大家的区间在2800到2900点之间,今天...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